历史故事

武则天的四子李旦,颇有明君风范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武则天的四子李旦,颇有明君风范
收藏 0 0

李旦(公元661~716年),高宗第八子,武则天的第四子。

武则天的四子李旦,颇有明君风范

武则天废中宗李显之后继位,当时的爵位是豫王,时年22岁,史称睿宗。他虽然名为皇帝,实际上,武则天把他居于别殿,根本不让他上朝理事。

武则天在李旦登基之后,下诏将年号改为“文明”,又将李旦的长子李成器立为太子。刚即位的李旦在后宫里类似于被软禁,没有母亲的同意,他和皇后不能随便出宫活动。

即使在皇宫内部也不能随心所欲地做事。说他是傀儡或许还不够格一傀儡起码要在皇帝宝座上坐一坐,他连宝座也不能常坐。

到了六年以后,在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废掉了唐朝的国号,改成了“周”。李旦虽然被立为皇嗣,又赐姓武,但他的地位没有什么改变,还是个傀儡性的人物。

被姑姑武则天封成魏王的武承嗣很想代替李旦做皇嗣,准备以后继承姑姑的帝位。为了达到目的,他千方百计地活动,但武则天却在大臣们的劝说下,最终认清了立皇嗣的重要性,打消了立武承嗣为皇嗣的想法,这使武承嗣非常恼怒。

他收买武则天的贴身侍婢团儿,让她诬陷李旦原来的刘皇后和窦德妃,说她们夜里常一起诅咒武则天。武则天一听大怒,也不辨真假就下令将她们二人凌迟处死。

接着,武承嗣又诬陷李旦要谋反,在大臣们的极力劝说下,武则天才打消了制裁李旦的想法。命虽然保住了,但李旦却受到了很大的刺激,对皇位的事没有了一点兴趣,提出放弃以后的继承权。

武则天的四子李旦,颇有明君风范

李显被秘密接回来,李旦坚决退让储位,武则天病重的时候,大臣们发动政变,让武则天让出了皇位,李显即位,便是中宗。

从朝廷纠纷中解脱出来之后,李旦对书法发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的时间几乎都用在了练书法上。最后,他的草书和隶书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能和当时的一些书法家相比了。

他的儿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发动了兵变,除掉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人,李旦在他们的拥立下,再次登上了不再感兴趣的皇帝宝座。

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李旦处理得比较好。他的长子是李成器,但李隆基的兵变之功显然比他的哥哥要大得多。这让李旦为难了很长一段时间,最后,李成器提出把太子之位让给弟弟,同时,大臣们也支持立李隆基。

李旦在立李隆基为太子后,又封长子李成器为雍州牧,并兼太子太师,地位也很高。这样便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较好地解决了。

再次即位的初期,李旦在李隆基和李隆基推荐的宰相姚崇、宋璟的鼎力辅佐下,政绩颇为突出,在选官制度、平反冤假错案等方面都有所成就。如选官制度,在韦皇后时期被破坏,李旦登基之后,重新恢复了由吏部和兵部分别选拔文官和武官的制度,提高了政府的工作效率。同时,将韦皇后和安乐公主等人私自卖出的官位也全部撤消,还将各个公主府上的一些官员废黜。另外,对于以前韦皇后等人制造的冤案也进行了平反。

不过,有人认为,李旦在即位的第二年,因为听从太平公主的话,一下子变得昏庸起来。在官员的选任上,不辨忠奸,将一些奸佞之臣提拔到了宰相的位置上,严重败坏了朝政。

武则天的四子李旦,颇有明君风范

典型的人物是崔湜,他本来是个小小的考功员外郎,因为与上官婉儿有私情,通过婉儿向中宗说情,终于得到了宰相之位。

时间不长,他就因为选拔官吏时接受贿赂而被罢官。等到韦皇后专权之后,他又重新当上了宰相。等到睿宗李旦即位后,很快又将他免官,他并不灰心,找到太平公主后,通过她向李旦求情,宰相之位又一次到了手。

从崔湜几次宰相职位的失而复得,可以看出李旦时期政治是何等难以预测。史称:

“公主所欲,上无不听,自宰相以下,进退系其一言,……权倾人主,趋附其门者如市。”

显而易见,太平公主在睿亲的祖护下,权势显赫,也使李隆基一度处于危险的境地。

关于睿宗对太平公主的偏袒和纵容,旧史家多言睿宗昏庸懦弱,至今还有不少人持这一观点,然而,另有一些史学家却认为,睿宗性格懦弱是实,昏庸则不然。

从史籍看,李旦继位后,他对国家大事和政治举措头脑非常清醒,与李显相比较,有着本质的区别。

为了改革韦后弊政,睿宗召拜在中宗时期遭冷遇的两位政治家姚崇和宋璟担任宰相,而事实上,在姚、宋两人的主持下,革除弊政,罢斜封官,纲纪修举,还为中宗时期各种冤案平反昭雪,如追复故太子重俊位号,为敬晖、桓彦范等五人恢复名誉和官职。

武则天的四子李旦,颇有明君风范

这一系列的举措,大有恢复贞观之风的趋势。可见,睿宗在政治上善于用贤,还是颇有明君风范的。

上一篇

盛世的冰山一角,桥陵石雕甲天下

下一篇

非同凡响的封号—“让皇帝”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