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扎根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外国“骏马”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扎根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外国“骏马”
收藏 0 0

在1936年9月底,海德姆和斯诺陕北之行结束后回到保安,住在中华苏维埃政府的外交部招待所里。

扎根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外国“骏马”

这天,他们又谈起了在前线考察采访时的感受。

斯诺说道:“我这次到红军前线,看到的和听到的,与南京政府所宣传的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现在我收集了足够的传记材料,我可以编一本《红色中国名人录》了。”

海德姆紧接着说道:“你说得对,我也有同感。我和你不一样,你是记者,是来报道中国革命的。而我是个医生,红军需要我。我不想回去了,我想为红军服务下去。我准备取一个中国名字,叫马海德。我的名字海德姆在阿拉伯语中是骏马的意思,现在,我在这里看到许多回族百姓大多数都姓马,为了更好的和他们相处,打成一片,我干脆就叫马海德,也算是个中西结合。另外,我还有一个请求,就是希望你回去报道红区的时候,千万不要写上我的名字。一定为我保密,好吗?”

扎根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外国“骏马”

斯诺答应了海德姆的请求,他在之后的新闻报道中,甚至是后来出版的《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都没有提到海德姆的名字。

不久,马海德便被任命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卫生部顾问,成了第一个扎根根据地献身中国革命的外国医生。

在陕北,马海德成了有名的“万能博士”,从毛泽东到普通百姓都喜欢找他看病。红军战士和老百姓叫他“马大夫”,毛泽东、周恩来叫他“马海德同志”。

1937年2月10日,马海德经吴亮平、张浩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扎根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外国“骏马”

在延安,马海德和八路军战士、边区群众一起劳动,自己动手在山坡上挖出一排排窑洞,打土坯,夯地基,使延安有了第一所能够收容300多名伤病员的正规军队医院。以此为总医院,几年中,在马海德的指导下,先后建立了8所中心医院,24所分院,形成了总计约1.18万张床位的抗日根据地医疗网。

马海德不仅仅是医生,而且还担任了中央外事组的顾问,成了一位出色的社会活动家。

1938年春天,马海德作为八路军的代表,为加拿大著名外科医生白求恩率领的加美援华医疗队做向导,陪同前往抗日前线,兼当助手和翻译。

1939年,他又参与接待了爱德华、巴苏华和柯棣华组成的印度医生援华医疗队,德国医生汉斯·米勒与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海伦·斯诺、贝特兰以及美国海军陆战队情报官卡尔逊。

扎根红色革命根据地的外国“骏马”

马海德以自己的经历向他们介绍了中共抗日根据地的状况以及方针、政策,为此马海德赢得了一个“没有头衔的外交家”的美誉。

上一篇

流放文人在艰难岁月里的“消遣”

下一篇

民族英雄林则徐,与“鸦片”的抗争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