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昭宣中兴”,汉朝盛世再现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昭宣中兴”,汉朝盛世再现
收藏 0 0

汉武帝临终之前,任命霍光、金目磾、桑弘羊、田千秋四人为辅政大臣,受命辅佐太子刘弗陵。

“昭宣中兴”,汉朝盛世再现

这四个人的安排也是作了精心选择的。霍光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弟弟,被授予军政大权,田千秋是新进大臣,桑弘羊是忠于汉武帝军政路线的老臣,金目磾则原是匈奴休屠部的王子,休屠部则是匈奴的大部落,很显然,汉武帝是想借此安抚匈奴。

公元前87年,汉武帝病逝,年仅8岁的太子刘弗陵登基,就是汉昭帝。

刘弗陵是汉武帝的幼子,母亲是钩弋夫人,据说她怀孕14个月才生下刘弗陵,大臣们都认为是尧帝降生,纷纷向汉武帝表示祝贺。

汉武帝老来得子,更是宠爱有加。临终之前,汉武帝想立刘弗陵为太子,但是防止“子幼母壮”,导致外戚专权,他下令赐死钩弋夫人。汉昭帝聪明伶俐,每当遇到大事的时候,他都和霍光等人商量,将国家治理得有声有色。

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汉昭帝命大臣桑弘羊召集各郡国所推举的贤良、文学,询问

百姓的疾苦。贤良、文学与桑弘羊等人意见不一,他们就汉朝的内外政策进行了辩论,这

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盐铁之议。

“昭宣中兴”,汉朝盛世再现

在盐铁会议上,双方辩论的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

(1)民间疾苦的根源。贤良、文学认为民间疾苦的根源在于国家经营盐铁,提出废除盐铁,桑弘羊表示反对,认为国家垄断盐铁,扩大了财源,是抗击匈奴军费的主要来源。

(2)对匈奴的政策。贤良、文学主张和亲,但桑弘羊则认为匈奴反复无常,只有通过战争才能阻止匈奴的侵扰。

(3)关于治国的方针和理论思想。贤良、文学信奉儒家的仁义学说,主张德治。他们批判严刑峻法,认为这是亡国之道。桑弘羊施政以法家学说作为指导思想,主张法治,反对德治。他认为有了严刑峻法,百姓就会小心谨慎,社会自然会安定。

另外,这次会议还涉及了农业、社会现状、伦理道德以及古今关系等问题。这次辩论反映了西汉统治阶级内部儒、法两派对汉武帝晚年一系列政策的不同认识,并提出了自己的治国方略。

“昭宣中兴”,汉朝盛世再现

汉昭帝刘弗陵即位以后,他的同父异母哥哥燕王刘旦很不服气,想篡位自立,辅政大臣霍光自然成了他的眼中钉。霍光认为“无功不得封侯”,坚决不同意封盖长公主的情人丁外人为侯,得罪了盖长公主。

霍光的政敌上官桀以及丁外人、盖长公主、燕王刘旦勾结起来,阴谋策划先除掉霍光,再废掉刘弗陵,然后拥立刘旦为帝。

后来汉昭帝查明事情的真相,杀死上官桀、丁外人,燕王刘旦和盖长公主也畏罪自杀。可惜汉昭帝只活到21岁就逝世了,霍光又立刘询为帝,就是汉宣帝。

刘询原名叫刘病已,是巫蛊之祸中的太子刘据的孙子。巫蛊之祸以后,刚出生不久的他被投入监狱,幸亏一个狱卒可怜他,让两个女囚犯给他喂奶才活了下来。太子刘据的冤案平反之后,他恢复了皇族的身份,寄居在祖母史良娣的娘家。

刘询长期生活在民间,对百姓的疾苦有深刻的了解。他登基以后,实行了一系列利国利民的政策,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使官吏廉洁奉公,百姓安居乐业。

“昭宣中兴”,汉朝盛世再现

汉昭帝和汉宣帝在位期间,汉朝社会稳定,经济不断发展,汉朝盛世再现,后世把他们统治的时期称为“昭宣中兴”。

上一篇

拥有唯物主义思想的思想家王充

下一篇

汉明帝虽不远千里求佛,但不信佛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