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名相魏征的口才怎么如此好?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名相魏征的口才怎么如此好?
收藏 0 0

唐太宗登极以后,同魏征等许多大臣不断地总结隋亡的教训,引为借鉴。

名相魏征的口才怎么如此好?

魏征

他们认为,隋炀帝刚愎自用,拒谏饰非,厚敛重赋,滥用民力,奢侈纵欲,穷兵黩武,终于导致灭亡,像这样的皇帝,决不允许再出现了。因此唐太宗励精图治,勤政惠民。

唐太宗经常将魏征请入居室,询问时政的得失。于是魏征愈来愈受重用,唐太宗逐步提升他为秘书监(掌管图籍的机构秘书省的正长官)、侍中(最高审议机构门下省的正长官)、宰相,并封他为郑国公。后来唐太宗对于魏征甚至到了不可一日不见的程度。

魏征喜遇明主,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先后陈谏数百余事,决心致君尧舜上,把唐太宗辅佐成为英明天子。

如何在君主专制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集思广益,发挥群体作用,是魏征经常和唐太宗讨论的问题。

名相魏征的口才怎么如此好?

魏征

贞观二年(628年),太宗问起魏征:“君主怎样做才能明达睿智,怎样做是昏庸糊涂?”魏征先列举了尧、舜和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等帝王的事迹。然后总结道:“广泛听取各种意见,才不至于被权臣和坏人蒙蔽,这样就能明达睿智,而偏听偏信,就必然昏庸糊涂。”太宗很称赞这个说法。

贞观八年,一个叫皇甫德参的地方官上疏批评了三件事:一是修洛阳宫劳扰百姓;二是收地租过重,三是宫妃好梳高髻,民间竞相仿效,影响到社会风气。

唐太宗见疏大怒,说:“这人想让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二斗租,宫人都不留头发,才算满意!”他要以所谓诽谤朝政的罪名对皇甫德参加以惩治。

名相魏征的口才怎么如此好?

魏征

魏征得知此事,对太宗说:

“汉文帝有道,贾谊尚且为时政担忧,上书说可为痛哭的事有三项,可为长叹的事有五项。可见自古以来,上书若不把话说得激烈些,就不能触动君主的思想。而说得激烈了,又和诽谤朝政差不多。前人说过,即便是狂夫的言论,圣人也要加以辨别,择善而从。陛下要认真对待!”

太宗被说服了,并且说:“我如果惩治这个人,以后谁还敢再说话呢!”于是他赐给皇甫德参二十疋绢作为奖赏。

贞观十一年,唐太宗又抱怨百官的一些批评时政的封事所列举的事有出入,想要处分这些人。魏征说:“先王想知道自己的过失,故意立诽谤木,鼓励人们议论是非,指责过失,将意见写在诽谤木上。现在百官批评时政的封事,就是诽谤木一类的东西。陛下想知道自己的得失,只可放手让人们去陈说。如果说得有理,就会有益于陛下;说得不对,也无损于国家啊。”

名相魏征的口才怎么如此好?

魏征

​太宗说:“你说得很对。”于是对所有封事批评时政的人都加以表扬,以示鼓励。

上一篇

唐太宗的逆鳞之痛,由他而起

下一篇

长孙无忌让亲外甥继位,造成了什么后果?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