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贾敬是很上进的人,为什么中了进士后会心如死灰地选择修道?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贾敬是很上进的人,为什么中了进士后会心如死灰地选择修道?
收藏 0 0

关于贾敬的进士,其实一直是个谜题。在贾蓉的履历、贾敬的履历上,都写明的是“进士”,甚至连哪一年哪一榜考中,都有具体交代。

但是,在冷子兴演说荣国府的时候,也提到贾敬。宁国府本来有兄弟两个,长子贾敷“至八九岁上便死了”。贾敬是次子,当时必然更小。换言之,贾敬在八岁之前,已经成为宁国府唯一的儿子。

贾敬是很上进的人,为什么中了进士后会心如死灰地选择修道?

同样在冷子兴的介绍中,贾政“自幼酷喜读书,祖父最疼,原欲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临终时遗本一上,皇上……额外赐了这政老爹一个主事之衔”,由此进入仕途。“酷喜读书”的贾政,一旦有皇帝特赏的官衔,就不再考科举了。贾敬作为宁国府唯一的儿子,将来有袭爵的把握,他为什么要考科举?

贾敬是很上进的人,为什么中了进士后会心如死灰地选择修道?

是父亲“老而不死”,他急着进入仕途?不是,“贾敬虽白衣,无功于国”,他并没有作官。况且贾赦说过:“咱们的子弟都原该读些书,不过比别人略明白些,可以做得官时,就跑不了一个官的”。这样的豪门想做官,有大把的机会,比如贾琏、贾蓉都是捐的官,不像下层人民,除了科举再没有上升之路。

贾敬是很上进的人,为什么中了进士后会心如死灰地选择修道?

那么,单纯是为了证明自己会读书、能考试?好像难以想象。可是贾赦说过:“何必多费了工夫,反弄出了书呆子来”,读书多费工夫就会成了书呆子?这结论从何而来?他非常欣赏的贾雨村也是通过读书出身,贾赦可没嫌他书呆子。

或者,贾赦所说的“书呆子”,就是指贾敬?

贾敬是很上进的人,为什么中了进士后会心如死灰地选择修道?

如果贾敬放着爵位不袭,执意要考科举,那在贾赦看来,甚至在普通人看来,也的确是有几分呆气的。而贾敬多年修道,不肯回家,连冷子兴都说他是“胡孱”,家里人却丝毫没有歧视。在除夕祭祀时,他中规中矩;祭祀后赶到荣国府等着给贾母拜年,贾母竟不肯在宁府多坐,一定程度上也是对这个堂房侄子表示客气;元宵节家宴,贾母尊重贾敬的“素不茹酒,也不去请他”,仍是尊重他的个性和习惯。

贾敬是很上进的人,为什么中了进士后会心如死灰地选择修道?

这样综合下来,可以隐约看出,虽然贾敬修道不回家,被冷子兴这样的外人看不起,但是在贾府中,仍保持着他的尊严,受到应有的重视。也就是说,贾府中人,不管是子孙,还是亲戚长辈,并不因贾敬的修道而认为他“为老不尊”“荒诞无稽”。

这里还要纠正一下,贾敬是修道炼丹,可没有出家。除夕到元宵,他至少在家里住了半个多月,就是证明:出了家的人,还能回家过年,像放寒假一样?虽然国公府的老爷,是特权阶层,但以贾敬的自律“便这几日在家内,亦是净室默处”,恐怕不会要回家过年的特权吧?

贾敬是很上进的人,为什么中了进士后会心如死灰地选择修道?

贾敬没有出家,那就不是受到某种打击而心灰意冷,只能是真心向往修道成仙。像王夫人那样又信佛、又敬道、一边吃着斋、一边打骂小丫鬟致其跳井而亡,宗教只是愚昧的迷信。但像贾敬这样有文化、有意志的人,炼丹修道,恐怕是发自内心的向往。

别以为宗教是愚昧。牛顿有文化吧?他就是虔诚的教徒。别一概而论炼丹都是傻子,从明朝的嘉靖皇帝,上溯到唐太宗,下推到雍正,都有炼丹之举,难道都是傻子?而秦始皇大规模求仙求长生,史有明载。至于东晋时期,服食更是风靡一时。服食,服的“五石散”就是丸药。

贾敬是很上进的人,为什么中了进士后会心如死灰地选择修道?

有人说贾敬是为了影射嘉靖皇帝。我不知道作者在写这个人物时,有没有想到过前朝皇帝,但要说为了影射,恐怕太不靠谱。曹雪芹没事干,影射百年前一个皇帝,他有病?要说从嘉靖皇帝那里受到启发,给书中人物起了谐音的名字,倒不敢说没这种可能。不过这跟作品主题有什么关系?

贾敬是很上进的人,为什么中了进士后会心如死灰地选择修道?

​贾敬是个聪明有天赋的人,考科举很顺利,但是考中了之后却难以获得心灵的满足。不管是声色犬马,还是功名利禄,都无法安置他的心灵。于是他像魏晋的名士一样,选择在丹药店中寄托自己的灵魂。这虽不是主流思想,却自有其道理。所以贾敬才能继续得到贾府中人的尊重。

只有贪婪好色的贾赦理解不了堂兄的行为。他觉得这是读多了书,“反弄出了书呆子来”。

上一篇

赖尚荣是个什么样的人?

下一篇

《红楼梦》里的鸳鸯,最后嫁给了谁?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