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地主临终给儿子留了一张八路军的借条,40年后,儿子用它换得巨款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地主临终给儿子留了一张八路军的借条,40年后,儿子用它换得巨款
收藏 0 0

地主临终给儿子留了一张八路军的借条,40年后,儿子用它换得巨款

文/书生

地主临终给儿子留了一张八路军的借条,40年后,儿子用它换得巨款

在艰苦的抗战时期,那时候我们内忧外患非常严重,国军当局不仅不敢对付列强,而且还打出“攘外必先安内”的口号,多次进攻我军。在那个一穷二白的年代,我们虽没有稳定的基地和补给,但凭借着走群众路线,红军得到了老百姓极大的支持,其部队所驻扎的地方都和老百姓相处得十分融洽。可即使如此,当时红军也有着“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铁律,并严格规定不允许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即使在特殊的情况下,借用后也一定需要补上。

地主临终给儿子留了一张八路军的借条,40年后,儿子用它换得巨款

尽管我们的作风良好而且路线正确,但相比国军来说,我们在物资方面的确比较匮乏,在比较特殊的情况下,一些战士们都吃不上饭,大冬天的也没有冬衣穿,非战争减员的现象非常常见。为了保证革命,当时有一支部队无奈之下只能向地主家借粮。

地主临终给儿子留了一张八路军的借条,40年后,儿子用它换得巨款

那个时期生产力不高,再加上连年的战乱,粮食的重要性就更加不言而喻了。起初这支部队的将领谢华认为地主们不会借粮,甚至都已经做好了被拒的准备。但这时候有一个名叫作陈鸿清的地主,他和别人不一样,八路军的秋毫无犯和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优良作风都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知道现在八路军有困难了,他二话没说,当即就同意了借粮。

地主临终给儿子留了一张八路军的借条,40年后,儿子用它换得巨款

对于陈鸿清的所作所为,谢华有些意外也有些惊喜,既然是借的,就得留下字据,可陈鸿清当时怎么说都不要,并一直说这是自己该做的。可八路军的规定很严,借了就是借了,于是还是写下向爱国人士借钱和物资的数量,并强行把字据交给陈鸿清,告诉他以后要是有需要的话,可以去延安兑现。既此,陈鸿清才无奈地收下了字据,他知道自己用不着,只是留作纪念,生前的他还一直嘱咐家里人,再难都不要去延安要钱!

地主临终给儿子留了一张八路军的借条,40年后,儿子用它换得巨款

新中国成立之后,地主阶级失去了旧时代的权力,陈鸿清一家人也和周边的老百姓一样努力建设着新中国。但后来陈家发生了事变,而当时的陈鸿清已经不在人世,陈家后人迫于生计,于是才带着当年的借条向当地政府反映了自己的情况。经过审核之后证明该事的确属实,后来并按照借条上的物价和当下的物价对比,这张借条在40年后竟变成了八千五百元的巨款,靠着这笔巨款,陈家后人也算是度过了难关,并好好的生活下去。

上一篇

冰心墓碑被写"教子无方,枉为人表"是怎么回事?原因令人唏嘘

下一篇

袁世凯虽争议颇多,却有一位世界闻名的孙子,为中国发展奋斗一生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