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裂变,纵横,崛起,秦统一前的三部曲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裂变,纵横,崛起,秦统一前的三部曲
收藏 0 0

秦穆公三十六年的时候,秦穆公再次派孟明视等人带兵攻打晋国,士兵们一渡过黄河就烧毁船只,表明必胜的决心。最终,秦军打败了晋军,夺取了晋国的两座城池,以此来报崤山战败之仇。面对秦军的此次攻势,晋军都躲在城池之中,不敢出来迎战。

于是,穆公亲自渡过黄河,来到崤山,安葬了当年战死在崤山士兵的尸体。并为他们举行了葬礼。并在军中痛苦致哀三天,祭奠军士们的亡灵。他在军中发布誓词说:“古时候的人总是会向白发苍苍的老人请教,那样就不会犯错。”穆公以这篇誓词来反思自己没有听从百里奚,蹇叔的建议。所以,特地发布这篇誓词,让后人记住他的错误。君子听到这些事后,都为此留下了眼泪,天下人也都称赞秦穆公在用人方面考虑的很周到,最终取得了孟明视取胜的喜讯。

裂变,纵横,崛起,秦统一前的三部曲

不仅向东秦国取得了胜利,在秦国的西部,秦国也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秦穆公三十七年,秦国采用由余的计策讨伐西戎,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开拓了一千里的土地,终于称霸西戎。秦穆公自此终成为春秋霸主。

秦穆公三十九年的时候,秦穆公去世。当时,秦国的传统是用活人来殉葬。穆公去世的时候,殉葬的人有一百七十七人。这群人中有三个人比较出名,分别是奄息,仲行,铖虎。他们三个人都是秦国的良臣,而且品德高尚。秦国人都同情他们。这时候,有人说:“秦穆公开疆拓土,在东方制服强大的晋国,在西方称霸戎夷地区,然而没有成为诸侯盟主,也是合理的啊!他死后就抛弃臣民,让他的良臣殉葬。而且古代圣王去世,还能留下美德和法度,怎么能强迫百姓所同情的好人和良臣去殉葬呢?因此可以知道秦国不会再向东征讨了。”

事实就像这个人说的那样,秦穆公死后,秦国不仅没有继续向东征讨,而且还变得越来越衰弱。直到秦孝公继位,这种情况才得到了改变。

秦孝公的父亲是秦献公。献公元年的时候,秦国废除了用活人殉葬的传统,这是秦国的进步,也是秦国进入新篇章的第一页。

裂变,纵横,崛起,秦统一前的三部曲

献公去世之后,孝公继承了君位。这个时候,诸侯间的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此时不像春秋那样,列国并立。黄河和崤山以东的强国有六个,秦孝公和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悼候、韩哀候、赵成候并称七雄。其中,在七国之间还存在十几个小国。此时,周王室衰弱,诸侯之间凭借武力对外征讨,互相兼并。而秦国此时地处西部,离东方诸侯较远,而且还不参与东方诸侯的会盟。于是秦国被东方各国视为戎夷之国。被东方诸国所耻笑。

秦孝公不甘心被东方各国欺负和轻视。他在国内施行恩惠,赈济孤寡,招募士兵,奖罚分明。孝公想使秦国变得强大,恢复穆公时候的霸业,但苦于没有贤臣辅佐,于是,他在全国发布了一个求贤令:“当年我的祖先穆公在岐山和雍州之间,维持文德,建立武功,在东方平定晋国的内乱,以黄河为国界,在西方称霸戎狄地区,扩展疆土一千里,周天子任命他为方伯,诸侯都来庆贺,他为后世开创了很好的基业。可是后来的厉公,躁公,简公在位时,政治不安宁,国家内部出现了忧患,没有时间去顾及外部的事物。东边的韩、赵、魏三国攻取了我先君的河西疆土,诸侯都鄙视秦国,没有比这更大的耻辱了,献公继位以来,镇守安抚边境,迁都到栎阳,并且向东征伐,收复穆公时候的土地,重新恢复穆公时候的政令,每当我想到先君的遗愿,总是感到心痛。宾客与群臣中,如果有人能够进献妙计,我就提升他的官职,分封给他土地。”

裂变,纵横,崛起,秦统一前的三部曲

这个求贤令一下达,六国的有才学的人纷纷都西行入秦,想要得到重用。这众多入秦的人中,最著名的要数卫鞅,因为他最终帮助秦孝公使秦国变得强大,所以秦孝公也兑现了他的诺言,把他封在商地,所以,后世都把他叫做商鞅。

对于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商鞅本人的人生经历,我们后面会再次提到,这里就不在赘述。

秦国在商鞅变法的帮助下,慢慢变得强大起来。

商鞅变法后,秦国逐渐由守势转为攻势,逐渐向东开始扩张,秦国的领土也在慢慢变大。

裂变,纵横,崛起,秦统一前的三部曲

孝公死后,由他的儿子惠文君继位,惠文君十二年的时候,惠文君与韩魏两国举行相王(相王:指的就是参加这个仪式的国家互相承认对方君主王位的一个仪式。因为在周朝,只有周天子才能称王,各个诸侯爵位只能是公、候、伯、子、男。国家之间举行相王仪式,标志着周王室权威的彻底丧失。)仪式,自此,惠文君成为秦国历史上第一个王。

惠文王重用张仪,采取连横之术(连横:秦国与其他国家联盟,来攻击对秦国不利的国家),来破解六国的合纵(合纵:多国联合打击一个国家,在这里就指的是六国联合打击秦国)。在张仪的运作下,秦国慢慢成为战国七雄中的强国。

裂变,纵横,崛起,秦统一前的三部曲

秦惠文王去世之后,他的儿子秦武王继位。武王这个人力大无比,不仅如此,他还喜欢与人比试。所以,当时的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都因为力气大当上了大官。秦武王三年时,武王与孟说来到周的都城洛阳,看到周的九鼎,于是就兴起和孟说举行举鼎比赛,没想到被鼎砸断了腿,回国不久就去世了。

武王临终时,立了弟弟为王。这就是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任用范睢为相,采取了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外交方针。打击了六国的势力,又任用白起为大将,歼灭了齐国,赵国,楚国的军事力量。在秦昭襄王的末期,秦国已经没有对手,秦国已经具备统一的实力。

裂变,纵横,崛起,秦统一前的三部曲

秦昭襄王四十八年(公元前259年)的时候,有一个孩子在赵国呱呱坠地,这个孩子在长大之后,终于达成了秦国先君的遗愿,统一天下。

上一篇

秦王嬴政为什么要杀嫪毐,逐吕不韦,囚赵太后?

下一篇

崤之战后,世上再无“秦晋之好”!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