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迁九鼎天下分封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迁九鼎天下分封
收藏 0 0

学习历史、明智修身、点点关注、手有余香。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元好问《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稳固天下,并非一朝一夕所能成,但是也必须日有所为,才能步步为营,终达成功。安抚殷民,首先要修治他们祭祀土地的社坛和商纣的宫室;但只示恩宠,决难稳定,还必须辅以威严,如此恩威并施,才能有所成效。

迁九鼎天下分封

以夷制夷向来是一个好办法,而且当时社会有“灭国不绝祀”的原则,所以武王便把殷朝的遗民封给商纣的儿子武庚(《史记》作禄父),依然统治殷商旧地。但是天下刚平,民心不稳,未免商遗民日后为乱,武王便将叔鲜封于管地,叔度封于蔡地,叔处封于霍地,三分商畿,以达到监视商遗民的作用。

然后,武王派召公将箕子从牢狱里释放出来;令毕公释放被囚禁的百姓;着南宫括散发鹿台仓库的钱财,发放钜桥粮仓的粮食,赈济贫弱的民众;并让史佚协同南宫括向人们展示传国之宝九鼎,以及殷朝的宝玉;此外,武王还要求闳夭给比干的墓培土筑坟;又嘱咐主管祭祀的祝官在军中祭奠阵亡将士的亡灵。武王希望面面俱到,这才撤兵西回。沿路他巡视各诸侯国,记录政事,写下了《武成》,宣告灭殷武功已成。

迁九鼎天下分封

▲定鼎堂(戴季陶题)

回到镐京后,武王又分封诸侯,颁赐宗庙祭器,写下《分殷之器物》,记载了武王的命令和各诸侯得到的赐物。

武王怀念古代的圣王,于是表彰并赐封神农氏的后代于焦,赐封黄帝的后代于祝,赐封尧帝的后代于蓟,赐封舜帝的后代于陈,赐封大禹的后代于杞。然后再分封功臣谋士,其中姜太公是第一个受封的。其封地在营丘,国号为齐。四弟周公旦封在曲阜,国号为鲁。召公奭封于燕。此外,三弟叔鲜已封于管,五弟叔度已封于蔡。这几位都是武王最信赖的股肱之臣,所以不仅先分封他们,而且都委以重任:管蔡是为了监视殷商遗民,齐鲁则是为了稳定东方夷族,燕则是卫戍周之北国,防范戎狄。

其实武王之时,还未大封诸侯,只是先封了一批王族亲贵以及战功卓著和声名显赫的人。《吕氏春秋·观世》谓“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荀子·儒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所以西周大封诸侯,是在成王之时,而且主要决定他们属地的,诚是周公姬旦。这是后话,下篇会讲到。

西周初年比较重要的诸侯国

迁九鼎天下分封

▲西周初诸侯分封

鲁——姬姓,侯爵。系周文王第四子周公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勋。后成王命为大宰,号宰周公,留相天子,主自陕以东之诸侯。乃封其长子伯禽于曲阜,地方七百里,分以宝玉、大弓,而俾侯于鲁,以辅周室。

齐——姜姓,侯爵。其国在南阳宛县西南。自太公吕望起自渭水,为周文王、武王师,号为师尚父,佐文王、武王定天下,有大功,封营丘,为齐侯,列于五侯九伯之上。

燕——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召公奭,为周太保,食邑于召,谓之召康。留相天子,主自陕以西之诸侯。乃封其子为北燕伯。

毕——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毕公高,周武王克殷,封于毕。

卫——姬姓,侯爵。系武王同母少弟,封为大司寇,食采于康,谓之康叔,封于卫。

晋——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唐叔虞。封于唐,后改为晋。

吴——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长子泰伯之后。武王克商,遂封之为吴。

虞——姬姓,公爵。系周太王子仲雍之后。武王克商,求泰伯、仲雍之后,得章已为吴君,别封其为虞。

楚——芈姓,子爵。系颛帝之裔,曰鬻熊。为周文、武师,有勤劳于王家,封之于荆蛮。

宋——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长庶子,曰微子启:因纣王不道,微子抱祭器归周。武王克商,封微子于宋。

杞——姒姓,伯爵。系夏禹王之后。武王克商,求夏禹苗裔,得东楼公,封于杞,以奉禹祀。

话说武王分封之后,依然无法安睡,直到深夜。周公似乎心有灵犀,来到武王的住处,问道:“你为什么不能入睡?”武王说:“商如此强大,却被我们灭掉,我们的实力其实不如殷商,社稷恐怕难保长久啊。”周公回说:“我也有同样的忧虑,但我会鞠躬尽瘁的。而且我仔细察看了洛水、伊水地区,这里离天帝的居室不远,是建都的好地方。”武王也表示赞同,于是对在洛邑修建周都进行了测量规划。

武王伐纣两年后,因为忧虑太深,竟然一病不起,在洛邑建都之事便耽搁了下来。不仅营建之事按下不行,许多王朝大事也不得不暂时停办,而此时武王之子姬诵尚幼,根本无力主持朝纲。刚刚建起的周天下,将何去何从呢?

请看下篇:甘愿替死周公摄政。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