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你郭巨埋儿奉母,到底是孝,还是不孝?”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你郭巨埋儿奉母,到底是孝,还是不孝?”
收藏 0 0

“你郭巨埋儿奉母,到底是孝,还是不孝?”

配图-刘宋墓彩色郭巨埋儿

​郭巨,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以“埋儿奉母”闻名天下。

其事迹被收录在《顺德府志》、《内丘县志》中,《搜神记》、《太平御览》等书籍也有记载。

《顺德府志》、《内邱县志》记载:

汉朝人郭巨,字文举,祖籍河南林县,家境贫寒,因为家乡出现灾荒,一路乞讨,流落至河北内邱县金提镇,靠着给人家打短工维持生计,生活非常艰辛,家中有老母亲、妻子和一个不满三岁的儿子。

老太太疼爱隔辈人,每次吃饭时舍不得吃,省下来留给小孙子。

郭巨对妻子说:“贫乏不能供给,夺母食。子可再得,母不可再得,可共汝埋子。”

——咱家太穷了,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以至于儿子在老母亲口中夺食。儿子没了可以再生,母亲没了就不会再有了,咱俩把孩子埋了吧!

妻子无可奈何,就和郭巨一起到荒郊野外,“掘地三尺余”,打算把儿子活埋了。

挖着挖着,却意外发现一块石头下面,有满满一锅的黄金。

“你郭巨埋儿奉母,到底是孝,还是不孝?”

​有了钱,郭巨的儿子得以保全下来,一家人从此开始衣食无忧。

郭巨为了感谢苍天的眷顾,特意在挖出黄金的地方建了一座庙,号称“慈仁寺”。

后人在寺庙的附近建造了一座“郭巨塔”,周围二十几个村庄的村民大为感动,纷纷以郭巨的孝行故事命名村庄,如大留村、黄釜村、武文孝村等等。

西汉学者刘向的《太平御览》、晋朝学者干宝的《搜神记》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不同的是,刘向说郭巨“甚富”,父亲去世后,和两个弟弟分家,得了二千余万钱财,母亲由他奉养。

“你郭巨埋儿奉母,到底是孝,还是不孝?”

​邻居家有一座凶宅,没人敢住,郭巨就寄居在凶宅。妻子生下儿子之后,郭巨认为喂养孩子影响奉养老母,于是就“令妻抱儿,欲掘地埋之。”

在家中地下挖出了一釡(同釜,即锅)的黄金,上面还有铁劵写着:“赐孝子郭巨。”

郭巨打算把黄金还给房主人,房主人不敢接受。

后来,官府得知此事,把黄金判给了郭巨,郭巨有了这笔钱,儿子才捡回一条命,郭巨自此“名振天下”。

“你郭巨埋儿奉母,到底是孝,还是不孝?”

​《顺德府志》、《内邱县志》成书较晚,大约在清朝乾隆年间。

而刘向和郭巨生活在同一时代,因此,《太平御览》的记载更可信一些。

郭巨“埋儿奉母”事迹被收录在《二十四孝》图书中,受到很多人的赞誉,当然也不乏反对的声音。

明代大儒方孝孺在《逊志斋集》中一针见血地指出:“巨陷亲于不义,罪莫大焉。而谓之孝,则天理几于泯矣……则杀子之恶不可逃,以犯无后之大罪,又焉得为孝乎?”

他认为郭巨的行为是泯灭天性的犯罪行为。

明代成化年间史学家、刑部主事林俊在《见素集》中评价此事说:“世无亏慈而能孝者……况埋之耶!”

林俊认为慈、孝本为一体,郭巨埋儿在逻辑上存在漏洞,同时指出,丹书不足为信,属于好事者的为了美化郭巨而杜撰的。

清代名臣李光地也是众多反对者之一,他在《榕村语录》一书中指出:“郭巨之子,必不得已,只好听他饥毙。埋之殊属害理。这都是汉晋人好名之弊。”

鲁迅在《二十四孝图》与《后记》中的评论:我已经不但自己不敢再想做孝子,并且怕我父亲去做孝子了……

明朝林俊也看不过这件事,还作了一篇《郭巨辩》,长篇大套地把郭巨痛骂了一顿:

你郭巨把儿子埋了,奶奶要是问孙子哪去了,你这个大孝子说不说实话?如果说实话,奶奶一听气死了,你郭巨就是弑母了。你到底是孝呢还是不孝?

上一篇

史上最长的简历,足足有22万字,汉武帝花了两个月才看完

下一篇

弘治内阁,是个什么样的班底?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