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被骗两千多年,周幽王从未“烽火戏诸侯”?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被骗两千多年,周幽王从未“烽火戏诸侯”?
收藏 0 0
被骗两千多年,周幽王从未“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连环画

谈古论金撰:在一些历史知识科普文中,已经指出人们耳熟能详的烽火戏诸侯一说并不靠谱,这是因为几乎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烽火这种报警系统在先秦就已经存在,更不必说西周末年但是,即使是这些辨正科普的文章,基本上对周幽王的评价与传统观点并没有什么不同:

历史上,周幽王的确是一名无能的苛政君王。沉湎酒色,不理国事,政局贪婪腐败,重用奸臣,鱼肉百姓,最终激起民愤,导致西周灭亡,这都是无可争议的史实。

甚至某些基本梳理和揭示了平王和幽王父子关系的文章也有这样的句子:

不满周幽王的残暴统治,不愿为幽王效力;

幽王本身昏庸残暴,引来不满。

被骗两千多年,周幽王从未“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和褒姒画像

那么,问题来了,周幽王真的是一个好色、残暴的国主,褒姒真的是导致西周灭亡的导火索吗?

要厘清这个问题,需要从头说起。

在传统的史书《晋语》(史苏)和《郑语》(史伯)的叙事体系中,褒姒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身份:

第一种《晋语》:褒姒是被征服者向征服者进行复仇的工具——妹喜、妲己一样的雌性杀手;

第二种《郑语》:褒姒是古代邪神的一种“转世”,是促使西周走向灭亡的天命的工具。

这两个版本有共性也有差异,最后在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这里汇合在一起,司马迁还加上了最为戏剧化的部分即烽火戏诸侯这个桥段。

于是,在《史记》这个版本中周幽王是不作不死,而褒姒也被添加了更加神秘而暗示为邪恶的特质:一点儿不笑甚至连话也不说。

被骗两千多年,周幽王从未“烽火戏诸侯”?

高冷女神褒姒让周幽王不惜“烽火戏诸侯”就为博红颜一笑

但从史书中不难发现,褒姒故事本身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叠加妖魔化的过程,有学者认为:

从更深层的意义上来看,或许只有将褒姒妖魔化,西周王朝的声望与其耻辱的结局之间的矛盾才可以得到适当的调和。找到了西周灭亡的替罪羊,后世的史学家和政治家们就能够求得一种心理平衡,从而他们也就有理由继续视西周王朝为模仿王朝。

然而,在本人看来,对褒姒的妖魔化,未必全然是后世的史学家和政治家们的发明,而或许从她还在王后位置的时候就已经开始。

褒国的国君为有褒氏,姒姓是大禹的后代,这至少是像《史记吴太伯世家》李将吴国的建立归因于周文王的两位叔父这样的说法,虽然是虚构,但已经在当时形成共识——从这个角度,褒姒更大的可能是出自褒国的贵族,而不是一个被逃亡平民收养的私生女。

被骗两千多年,周幽王从未“烽火戏诸侯”?

电视剧《东周列国·春秋篇》中的褒姒剧照

在褒姒的传说中,周厉王末年,接触龙漦的女子7岁,其15岁怀孕时,当为周宣王八年(前820),褒姒出生当在周宣王八年或九年。

然而宣王在位46年,到褒姒在史书中初次出现的“幽王三年”(前779)时(《史记·周本纪》“三年,幽王嬖爱褒姒”),按照上述的算法,她已40岁了——很难想象幽王此时单纯是惑于中年妇女褒姒的所谓美色。

可能的解释就是:幽王伐褒国获褒姒的事件,所对应的时间并非在“幽王三年”,而极有可能是20多年以前,幽王身为太子的时候,就与褒姒结缡,如果是这样的,他们的儿子名叫伯服,符合西周嫡长子的命名方式也就顺理成章了。

《今本竹书纪年》有这样的记载:

(宣王)四十一年,王师败于申。

《古本竹书纪年》的记载则是这样的:

(宣王)三十九年,王伐申戎,破之。

这也许是同一场战役,因为记载的偏差被记录于前789年或前787年;也许是不同的两场战役(周人的胜负结果也不同)。

不过,这里的申或者申戎,称呼虽然不同,但是指的都是当时的一方诸侯申国也就是西申(位于今甘肃省平凉市内的北部,而不是位于今河南省南阳市的南申)。

被骗两千多年,周幽王从未“烽火戏诸侯”?

地图上的申国地,请注意南阳地区同时有申国

按照通行的史料记载,申后(西申申侯的女儿)被立为王后,是在《竹书纪年》记载的周申之战7年后,按照上述时间轴,这非常可能是一场与“申戎”的和亲,申后取代了褒姒的王后地位。

周幽王和申后的婚姻是一场彻彻底底的“政治婚姻”。

回到幽王本身,他即位之初的5年内,其政府中有一位被称为“皇父”的重臣,根据金文等的显示,皇父担任太师之职44年,是宣王和幽王时期西周政权中枢的一个重要人物。

按照常识和逻辑推断,皇父在宣王死后成为西周王朝最高权力的掌控者,幽王一开始就是一个没有实权的“虚君”,幽王八年(前774),皇父终于离开了周王室的权力中心,重新掌握权力的周幽王,一上来就组建了自己的核心“领导班子”

首先任命就是一个叫虢石父的人

被骗两千多年,周幽王从未“烽火戏诸侯”?

虢国博物馆是建立在西周虢国墓地遗址上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

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

虢石父就是虢公鼓,虢石父是虢国的国君,也是周幽王的卿士。

《史记・周本纪》记载:

石父为人佞巧,善谀好利

幽王以虢石父为卿,用事,国人皆怨。

这些负面评价都是一些抽象的伦理抨击,说服力并不充分。

难道周幽王身边尽是虢石父这样的“奸臣”吗?

当然不是,事实上,在史书上获得了正面评价的郑桓公其实也是幽王这个新的统治集团的核心(郑桓公在幽王任命的司徒任上,赢得周人的爱戴和欢心),幽王、褒姒、虢石父、郑桓公构成了西周王朝四人统治核心。

幽王在西周统治集团内部进行加强王权和重新财富再分配的努力,而面对与申后的政治婚姻,周幽王很可能从一开始就非常抵触。

被骗两千多年,周幽王从未“烽火戏诸侯”?

大家熟知的刘备和孙权之妹的婚姻,就是典型的政治联姻

而幽王最后终于废掉了申后及姬宜臼,复立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就是周幽王一直想干事。而此时,周幽王的儿子姬宜臼便与母亲申后一溜烟逃回申国。

可惜,家中悍妻也不是吃素的,作为申候的爱女,受到如此奇耻大辱,申候绝不会轻易咽下这口气。

《史记》关于申候知道女儿和外孙子被废的消息后,这样记载:

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

公元前772年,申侯勾结犬戎攻打幽王,不久,犬戎攻陷镐京,在骊山之下杀死周幽王,掳走褒姒。

此时托庇于外祖父处的宜臼和外祖父一起是犬戎的盟友,对宜臼来说他难逃弑父之名——钱穆在《西周戎祸考》里面明确指出:

《史记》不知其间曲折,谓平王避犬戎东迁。犬戎助平王杀父,是友而非敌。

孔颖达《春秋左传正义》引《竹书纪年》:

幽王既死,而虢公翰又立王子余臣于携。周二王并立。

当时“周二王并立”(平王和幽王的弟弟携王),有着弑父原罪的平王并不具有合法性,直到平王让渡部分权力和利益给一些诸侯,才换取了他们的支持。

被骗两千多年,周幽王从未“烽火戏诸侯”?

周携王画像

比如:郑武公、郑庄公不顾杀父祖郑桓公之仇与之合作,还有拥立周携王的虢公翰之子虢公忌父也被平王重用来制衡郑庄公,可见利益当前原先的派别都可以洗牌重组。

《诗经·小雅·正月》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这种红颜祸水、妖女祸国的说法应该被现代主流观念所扬弃。

被骗两千多年,周幽王从未“烽火戏诸侯”?

清华简

而清华大学于2008年7月收藏的一批战国竹简。未经“焚书坑儒”影响,能够最大限度地展现先秦古籍的原貌,最终还原了西周灭亡的真相,经学者研究发现:

周幽王宠爱褒姒不假,为了褒姒他还把申王后所生的太子废掉,立褒姒的儿子为继承人,申后之子姬宜臼担心受到迫害,就逃回了母家的申国。

而周幽王担心日后姬宜臼与褒姒之子争夺王位,于是想斩草除根攻打申国要他们交出宜臼,申国候自然不肯交出亲外孙,便叫来盟国曾国和西夷犬戎,三家联军才打败了周幽王和褒姒之子姬伯服。

所以,自始至终都没有所谓的“烽火戏诸侯”。

而周幽王之所以在史书上留下昭彰恶名,基本上也是成王败寇的结果。

因为申侯和平王的引狼入室,幽王最终身死国灭,一盆盆脏水也就很自然地泼在了他的头上,这并不公允,退一万步讲,即使他才智能力有限不足以应对复杂的革故鼎新,也并不能丑诋为不作不死纯属活该。

值得玩味的是,关于褒姒的各种妖魔化传说,最早出现在平王最强有力的支持者郑国和晋国的口传文献中。

上一篇

战斗机飞行员在长途飞行过程中吃饭吗?看看专家怎么说

下一篇

靠捡垃圾爆火全中国!走红的“流浪大师”现在怎么样了?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