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古代的死刑犯,非要等到午时三刻才问斩呢?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古代的死刑犯,非要等到午时三刻才问斩呢?
收藏 0 0

在现在很多古装的影视作品中,经常能够看到罪犯被县太爷判决斩立决或者秋后问斩,但是,无论是斩立决还是秋后问斩,一定会在午时三刻行刑。通常的情况是,罪犯被摆好位置,监斩的官员正襟危坐,刽子手擦一下大砍刀。

首先,古代有12个时辰,一个时辰对应的是两个小时。但鲜为人知的是12个时辰也可以划分为一百刻,午时则对应着的是中午的11点到13点之间。

古代的死刑犯,非要等到午时三刻才问斩呢?

再加上三刻则正好对应的是将近12点的时候。经过历史学家的计算。精确点的来说的话。是11点43分钟之时,古代的人十分迷信。他们信仰世间有神灵,这当然也会有妖魔鬼怪。

中午12点的时候太阳,烈日当空,影子也随之变得很短。所以在这个时候阴气是最轻的。而阳气最为旺盛。他们怕被斩杀的人会变成鬼魂来骚扰他们。所以大部分的犯人都会选择在那个时候杀死,以免祸害人间。

其次,在杀头之前,古代都会给犯人一顿丰盛的美食,让其不做饿死鬼。而吃完饭到了12点,是一天又困又乏的时候,昏昏欲睡。这也是罪犯反抗意识最弱的时候,这个时候砍头,犯人的痛苦减少,不知不觉中死去,这也是一种关怀。

古代的死刑犯,非要等到午时三刻才问斩呢?

最后,午时三刻既是阳气最盛的时候,那也自然是正气最盛的时候。而罪犯被判处杀头,自然是罪有应得,邪气当道。在午时三刻杀头,也有宣誓朗朗乾坤,邪不胜正的意味。教育万民不要犯罪,不要跟朝廷作对。

明朝时候就用法律规定犯人必须在春分后或者是立秋之前杀死,如果超过了这个时间段,就要等来年才能被处罚。如果有人超过了这个时间段,那么就会被被打八十大棒。

古代的死刑犯,非要等到午时三刻才问斩呢?

有的朝代不仅规定月份,而且还规定日期。我国的唐朝时期就就有类似的规定。每个月都有忌杀日,而且一些节日的时候也不能杀,所以处理犯人是一件比较麻烦的事情。所以要等到合适的时间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这就造成了许多犯人被一起执行的场面。

我国处理犯人的时候向来是谨慎的。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统治者自然也十分重视。里面自然也多了不少学问。如果杀生太多会被认为是暴君,人民当然不满意,统治也就十分危险了。

上一篇

"三皇五帝"人们只记得黄帝、炎帝,真正的三皇五帝都有谁?

下一篇

历史上有名的3个以少胜多战役,个个都很精彩,至今仍被传唱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