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武则天称帝——浅谈治国理政中的用人策略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武则天称帝——浅谈治国理政中的用人策略
收藏 0 0

公元690年,武则天作为中国封建王朝中第一位女性皇帝,开始了她的登基大典。她敢于走出深宫禁院, 进入朝堂参与政治决策, 最终取代李唐王朝, 建立了武周统治。

她在治国理政中所表现出的高瞻远瞩、英明果敢以及杀伐决断都体现出了一位杰出政治家所应有的权谋和手腕。

武则天统治期间, 国富民丰, 律令制度修订日臻完善, 犯罪率下降, 社会安定, 教育文化事业发达, 寒门学子亦可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 下层群众参政议政的热情高涨。这些发展成果和武则天治国理政中的用人策略是息息相关的。显然国家统治者只有尊重文化知识、注重教育事业、实施人才战略, 才可以做到国泰民安。

武则天称帝——浅谈治国理政中的用人策略

武则天画像

一、武则天治国理政中的用人策略

武则天除却个人强有力的政治手腕和治国能力外, 还拥有一支稳固的政治力量作为依靠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1.完善科举, 重用寒门。

“科举”是中国古代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选官制度, 它最大限度地起到了统治者笼络人心、扩大统治基础的价值。所以武则天深刻意识到要想扩充自己的统治班底, 必须发展科举制度。武则天对科举制度的改革首先以文举为开端, 选拔的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治世之才, 她调整科举考试科目, 对考核内容进行革新。

天授元年 (689) , 武则天亲自主持殿试, 及第的学子们成为天子门生, 此等无上荣耀让这些寒门学子对天子感恩戴德, 尽心尽力辅佐朝政, 也有效地避免了朝廷内部党派纷争和官员们结党营私。

武则天称帝——浅谈治国理政中的用人策略

科举博物馆

2.下诏求贤, 知人善任。

武则天的用人宗旨是“务取实才真贤”, 多次下诏求贤。

武则天在公元685年四月下令, “诏内外文武九品以上及百姓, 咸令自荐”她相继颁布了《求贤志》《搜访贤良诏》《求访贤良诏》等三篇诏令, 用以吸引人才。

真正让武则天感觉到政局不稳、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严重激化的事件, 便是英国公徐敬业的扬州叛乱。这次叛乱是武则天面临的一次严重的军事危机。她在打击叛军之时对统帅的安排上可见其远见和智谋。英国公等叛军既然打着匡复李唐的旗号造反, 她便派出李唐皇室成员李孝逸作为统帅应敌。李孝逸是与唐太宗李世民同辈的李唐皇室成员, 于武则天而言相当于叔父辈。此举不仅安抚了李唐王室, 也是对徐敬业等造反叛乱之辈的一个完美迎击。其实李孝逸本人并不擅长指挥打仗, 武则天便派遣魏元忠作为监军来帮助统帅指挥作战。魏元忠早先就已显现出个人优秀的军事才能, 他也是武则天时期不可多得的杰出统帅将领。在魏元忠的协助下, 李孝逸所率军队很快就打败了徐敬业的叛军, 平息了此次扬州兵变。

这次事件武则天处理得当, 应对从容, 安抚了民心, 天下也恢复了安宁太平。

二、武则天用人策略的特点

1. 因势利导, 为己所用。

在武则天夺取统治大权的过程中, 许敬宗、李义府等庶族地主阶级显现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关陇门阀贵族的强力阻挠却让武则天头痛不已。因此, 她下令改《氏族志》为《姓氏录》, 打破了庶族与门阀间的边界, 将一部分身处底层的官员提拔任用至中央核心政权之中, 培植新的官僚势力。这样大力提升下层官员的职位, 必然受到庶族阶级的强烈拥护和支持。武则天在面临长孙无忌等门阀贵族的强烈反对之际, 抓住时机, 拉拢许敬宗、李义府等庶族阶层官员打击关陇士族。武则天能根据个人利益和实际所需, 适时地和有利于自己的政治力量迅速结成同盟以扩大统治基础。

2.广纳贤士, 明察善断。

武则天称帝——浅谈治国理政中的用人策略

神探狄仁杰

武则天在用人时, 对所选用的官员唯贤是举, 用人不疑。李唐旧臣狄仁杰就是被武则天从豫州刺史这样一个地方官员破格提升为当朝宰辅。这其中表现出了武则天对于贤才良将的渴望以及对老臣的信赖。正是在娄师德的极力保举下, 政绩突出的狄仁杰成为了一代名相。她不在意不按程序提拔官员招致他人非议, 也不担心身为李唐旧臣的狄仁杰心怀不轨。甚至在狄仁杰举荐自己的儿子之时, 武则天说出了举贤不避亲的话。

清代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也评价武则天“知人善任”, 同时她的豁达胸襟、敢于突破也显示出了一个帝王的气魄和胆量。

三、武则天用人策略的意义及启示

武则天称帝——浅谈治国理政中的用人策略

武则天雕像(右侧)

武则天治国理政中的各项用人策略都能给后世带来深刻的启示。尤其是她敢为天下先的开拓创新精神, 恰恰是我们当今时代所稀缺的。现今社会里, 我们需要锐意改革的决心和敢于打破常规的勇气。我们应该摆脱所谓的规矩给我们带来的束缚, 大胆革新, 将想法付诸行动。

我们当今社会, 用人时也应当像武则天时期一样不拘一格, 大胆提拔年轻人和破格录用能力突出之人。在工作中也不应存在论资排辈的现象, 要多给新人机会, 按照成绩高低来进行赏罚。此外积极协调员工间的关系, 让员工们能够勠力同心, 团结一致将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资治通鉴》说武则天“虽以禄位收天下人心, 然不称职者, 寻亦黜之, 或加刑诛, 挟刑赏之柄以驾驭天下, 政由己出, 明察善断, 故当时英贤亦竟为之用。”

这个评价十分中肯。作为第一位称帝并建立个人统治的女性皇帝, 武则天的各项治国理政策略皆呈现出良好的效果和后世影响, 甚至是一直为后人所诟病的酷吏在正常的施政理念下而言, 并无所谓褒贬之意。回首武则天的统治历程, 她的丰功伟绩和人生经历绝对是浓墨重彩、跌宕起伏。在她治国理政中的用人策略上, 我们可以看见一个帝王该有的气魄和胸襟, 她重视文化和人才、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赏罚分明, 将武周王朝治理得井井有条, 各项行政举措都显示出了一个有道明君该有的明察善断。


参考文献:

《新唐书》

《资治通鉴》

上一篇

安德鲁·杰克逊: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总统

下一篇

中东最强悍的家族,为何能50年不倒呢?秘诀有三点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