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李自成为什么推翻了明朝却很快走向灭亡?其实这个原因非常重要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李自成为什么推翻了明朝却很快走向灭亡?其实这个原因非常重要
收藏 0 0

大明王朝末期的阉党和东林党,一个代表士族官僚,一个代表皇权后宫,可以说是当时明朝的两大支柱,这两大支柱,是互相彼此斗争和又互相依存的关系,纵观明史,可以说明朝政治斗争中宦官和文官两大集团之间的斗争贯穿了始末,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双方需要有一个具有卓远见识的领袖,能保持彼此的良性互动,比如张居正和冯保。而到了明末,双方都只剩下争权夺利的小人,再也没有稳重谋国之臣,大明的覆灭已是无可避免。

从明末的时代背景来看,崇祯处死魏忠贤或许是个不恰当的举措

话题扯远了,我先说一下魏忠贤这个人:遗臭万年是事实,被唱衰了几百年了,,现在网上有很多人都在给魏忠贤“洗白”说他曾经力排众议、大胆起用辽阳战败后遭受谗言的熊廷弼,不徇私情、果断罢免宁锦一战中畏缩不出的袁崇焕,抛开私怨、违心推荐赵南星、孙承宗等一批能臣直臣等诸多方面,可以看出他还是心系国家、讲求原则的。魏忠贤主政期间,国内形势良好,辽东局势平稳,这层能力、这种魄力、这份功绩,还是应该被认同和肯定的。而且还说明熹宗临终前曾对崇祯说过:恪谨忠贞,可计大事。他认识到了魏忠贤在处理“大事”方面的清醒和果决,尤其是在维护大局、知人善任、赏罚分明的关键问题上,在事关国家、民族生死存亡的政治立场上,所表现出来的深明大义和远见卓识。

从明末的时代背景来看,崇祯处死魏忠贤或许是个不恰当的举措

崇祯即位的时候可以说大明江山已经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内有难民揭竿四起,外有辽东皇太极虎视眈眈,,朝廷迫切需要一位这富有处理军国大事经验和把握动荡时局能力的能人来独当一面,而很多人都说非魏忠贤莫属,在此我觉得很多人把魏忠贤捧太高了,魏忠贤也就是一个小人,权宦而已,他确实有能力,有经验,但是他没有节制,没有道德,没有底线,按照崇祯那种性格,这种人在身边不杀他才怪。

从明末的时代背景来看,崇祯处死魏忠贤或许是个不恰当的举措

当然,我是认同,崇祯不该杀魏忠贤,或者说不该彻底摧毁阉党。魏忠贤的价值,不在于他自己就是撑起大明的擎天巨柱,而是他是支撑大明的两大支柱之一,是皇帝控制官僚集团的工具。没有了他,皇权就流于形式,根本无法通过官僚集团对国家进行治理。所以崇祯应该做的是“抑之,用之”,一方面对其进行打压,不让其过快扩张,甚至可以杀了魏忠贤,但一定要找到合适的继承人,王承恩肯定不行;另一方面还要继续保持阉党与东林党对抗的格局。中庸平衡,才是帝王之术。但崇祯为了整饬内政和平息民愤,更是为了报仇雪恨和独掌大权,借着朝廷文武大臣的“倒魏”怒潮,以迅雷之势彻底肃清了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集团。两大支柱直接砍了一个,剩下的必定独木难支,而且东林党这帮只会空谈不会做实事的,结果可想而知。可以说,如果崇祯当时没有杀绝阉党集团,而是采用平衡策略,明朝国祚不一定会止于276年。

从明末的时代背景来看,崇祯处死魏忠贤或许是个不恰当的举措

上一篇

中国有一个民族能听懂日语,日本人的祖先或是他们

下一篇

师父告诉他砍人头不能超百人,此人砍了99颗后不改,结果悲剧了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