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收藏 0 0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王莽

王莽代汉而建立的新朝,自公元9年(始建国元年)至公元23年(地皇四年),共计15年时间,比秦朝国祚(14年)只多1年,但王莽成就远不及秦始皇。

秦朝由始皇嬴政传至二世胡亥,再传至秦王子婴而国灭;王莽则既是新朝的开国之君,又是这个王朝的殉葬者。

但两个王朝有一点是相同的,即都是亡于农民起义军之手。刘玄便是反莽之农民军所立的皇帝。

当绿林山的农民军与官军作战时,刘玄还是一个在逃的罪犯。

刘玄的祖辈可上溯至汉景帝。汉景帝的儿子刘发受封长沙王,刘玄便是刘发的后代。

关于刘玄的身世,《后汉书》仅载一句:“光武族兄也。”因为东汉开国皇帝刘秀也是刘发的后代,刘玄应该比刘秀年龄大,所以说是光武帝刘秀的族兄。

另外,刘玄与刘秀一样,都住在舂陵。虽说是流着皇族血脉,但刘玄已经是皇族远支了。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刘玄从少年到青年之间的经历,史书倒有些简略的记载。说是刘玄的弟弟被人所杀(什么原因及被何人所杀今天不得而知),刘玄于是结交宾客,打算为弟报仇。

有一次,刘玄邀请宾客们在自己家喝酒,并请来乡里管治安的游徼共饮,结果这些宾客喝醉后竟开起游徼的玩笑,惹得游徼大怒,这几位宾客醉酒胆子大,见游徼发怒,竟把他打了一顿。

这下刘玄害怕了,宾客是刘玄请的,刘玄自然脱不了干系。现在也顾不得为弟报仇了,自己先跑路再说,于是刘玄离家跑到平林避风(平林在今天湖北随州东北),这可能与他母亲是平林人有关。

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当地官府就抓了刘玄的父亲刘子张,迫使刘玄自首。那刘玄去自首了吗?

当然没有。刘玄想了个常人难以想到的法子解决了这一难题——诈死

刘玄让人宣称自己死了,然后抬着棺材就回家乡舂陵了。官府一看这人都死了,也不说再抓刘玄了,刘玄父亲也只得放了。

就这样,刘玄救出了父亲,但自己在家乡也待不住了,只能继续逃亡。

以上便是刘玄加入起义军前仅有的一点记载,倒也颇具传奇色彩。或许,在逃亡中还有其他不平凡的经历,不过都不得而知了。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天凤四年(17年),发生了三件事。

一是临淮郡人瓜田仪(姓瓜田名仪)拉起一支人马造反,在会稽郡的长州(今江苏吴县东)与王莽军对抗。

二是琅邪郡海曲县(今山东日照西南)一位姓吕的妇女(史书上记为吕母),因为在县里任职的儿子犯小罪被县宰所杀,便心生怨恨。吕母家里非常富有,可以算是地主,她就利用经济实力广施恩惠,招来了百十号贫穷的无业青年,向东入海,招集亡命之徒,很快便发展到数千人。然后从海上回来攻破海曲县城,将县宰斩杀,为子报仇。继而自称将军,再次东入海上。

这位吕母作为一名女子,为个人报仇目的而聚众造反(或称起义。关于吕母造反能否称为起义,我引用一下黄留珠先生在所著《刘秀传》中的一段话:“历史上那些被称作革命的伟大事件,追溯其最早的起因,都是非常具体的,有些甚至是极其琐碎的,而并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神圣和壮观。”),并聚集数千之众,成功杀死县宰,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女中豪杰。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赤眉军起义

第三件事,南方发生饥荒,饥饿的百姓纷纷跑到野泽中挖凫茈(野荸荠)吃,但经常会有纠纷,比如互相之间会争“地盘”,这时荆州江夏郡的两个新市(今湖北京山东北)人王匡王凤站出来为大家平理,解决一些纠纷,因而很有些威望,大家都相信他。

这俩人是什么来历,史不载,估计也是普通农民。按农民的习惯,都喜欢有个首领,所以王匡、王凤就理所当然地成了众人的带头大哥,手下有几百号人。

这时正亡命江湖的马武王常成丹等人前来投靠。马武是南阳郡人,曾经为躲避仇人而客居江夏郡,后来又加入了该郡的一支反莽起义军。王常是颍川郡人,弟弟被人所杀,王常为弟报仇后,逃到江夏郡(看来比刘玄幸运,能够为弟报仇)。

还有成丹也是个亡命之徒,这三人投靠王匡、王凤后,应该对其决策起了重要作用,毕竟这仨人都不是一般的农民,二王自要对他们另眼相看。

应该说,王匡、王凤被推为首领,还称不上起义,只是农民希望有“带头大哥”的一种心理反映。但马武等人加入后,这几百农民开始在二王的带领下走上反莽之路,他们攻打离乡聚后,跑到一座山里藏了起来,这山便是后来闻名的绿林山,是今天湖北京山市大洪山的一部分,“绿林好汉”即源于此。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绿林、赤眉、铜马起义图

天凤五年(18年),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北)力子都(或称刀子都、刁子都)因为饥饿而率众起义,在徐、兖一带活动,发展有数万人。

同年,琅邪郡(今山东诸城东南)樊崇在莒县(在今山东莒县)聚集数百人造反,莒县未能拿下,也跑到一座山里——泰山(当时称为太山)。

樊崇的身世也不详,我们只知道此人非常勇猛,当时青州、徐州一带也闹饥荒,就有很多人归附他,一年之内就得众万余人。

琅邪郡的逄安,东海郡的徐宣、谢禄和杨音也都起兵响应,与樊崇合兵一处,攻打樊崇起兵之地莒县,又没有攻下,就到邻近县境抢掠,甚至抢到了青州境内,然后回军驻扎在东海郡的南城 (今山东枣庄北)。

此时起义军已经数万人,却没有什么军队建制,更没有军法军纪。樊崇领导班子就仿照当年刘邦刚入咸阳时所立的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也定下法令: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

樊崇作为“带头大哥”,自号三老(三老是乡里管教化的官职,属于乡里基层干部,一般在百姓中有较高的威望)。起义军使用这种称谓,说明他们的淳朴,农民造反原因其实很简单——为了活下去。史书说起义军“常思岁熟,得归乡里”,便是很好的证明。

前面说到新市人王匡、王凤以及马武、王常等带着几百人打完离乡聚(聚比乡略小)后,跑到了绿林山中,此间不断有人来投,人数骤增至近万人,引起当时荆州牧的不安。

这位荆州牧亲自带领两万官军前来“剿匪”,结果大败,荆州牧逃跑时还被马武追上,马武杀掉他的随从后,却不敢动荆州牧,这说明起义军初起时并没有明确目标,对朝廷还是有一种百姓本能的畏惧心理。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此次绿林军杀敌数千人,获得大量辎重,并乘胜攻下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转击云杜(今湖北京山)、安陆(今湖北安陆西北)等地,带着抢到的妇女财宝,返回绿林山。

此时绿林军人数已达五万多人,按史书的说法,此战之后“州郡不能制”

虽然外部威胁消除了,但起义军内部却出了问题。五万多人都住在山里,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疾疫”,直接让人数减少了将近一半,领导班子一商量,这山肯定待不下去了,只能下山寻找出路,最终决定将起义军一分为二:

由王常和成丹及支党张卬带领一部向西进入南郡发展,称为下江兵(长江在湖北西部的一段称为下江);

王匡、王凤和马武及支党朱鲔率另一部北上南阳郡,称为新市兵(王匡、王凤都是新市人)。

新市兵北上攻打随县之时,平林(在随县东北)人陈牧、廖湛也聚兵数千以响应,号称平林兵,与新市兵会合。

刘玄就是在这时加入平林兵进入绿林军的,任了个安集掾的职务,负责安集军众。

虽然陈牧等领导的平林兵与绿林山并无关系,但因为与绿林军一同作战,所以说到绿林军,就是下江兵、新市兵和平林兵三支。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在绿林军成功抗击荆州牧之时,徐州地区樊崇领导的起义军也迅速发展,活动范围由原来泰山附近扩大到青、徐一带,并不断取得战果,先是杀掉了来“剿匪”的王莽的太师牺仲景尚,引得王莽大怒。

王莽决心讨平这支活动于青、徐地区的“造反派”,这次他派出新任的太师王匡(与绿林军首领王匡同名)更始将军廉丹率领十万军队东出长安,向齐地(即青徐地区)进发。

樊崇为避免起义军和王莽的官军混淆,就将每个人的眉毛都涂成红色,于是,赤眉的称号就诞生了。

关东连年饥荒,百姓都在死亡的边缘,太师王匡和更始将军廉丹的军队却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毫无军纪可言,对沿途百姓的所做所为可以用百姓传唱的歌谣反映出来:“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

这歌谣在写王莽军队镇压起义时经常被引用,与樊崇领导的赤眉军遵守的“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形成了鲜明对照。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王匡、廉丹军先在无盐(今山东东平东)消灭索卢恢领导的起义军,尔后在成昌(今山东东平西)与赤眉军激战,遭到惨败,王匡逃走,廉丹被杀,王莽损失数万人。

此战后,赤眉军扩充到数十万人,活跃于广阔的东方,攻城掠地,王莽只得转而采取守势,加派军队守卫敖仓和洛阳。

樊崇这时又想到了家乡莒县,这座县城自己起兵时就没拿下,后来与逄安等人合兵再次攻打,依旧没攻克,这次王莽十万之师都被自己打败,一个小小的县城怎么也得拿下。

于是樊崇引兵十余万包围莒县,围困数月之久莒县也没投降,这时有人劝樊崇说:“莒,父母之国,奈何攻之?”樊崇就此退兵。

此后赤眉军向东发展时,与沂平大尹(即东海郡守)战斗失利,遂向西向南发展,“掠楚、沛、汝南、颖川,还入陈留,攻拔鲁城,转至濮阳。”

在北方除了赤眉军,还有大大小小几十支起义军,如铜马、青犊、大彤、尤来、大枪、檀乡、富平、城头子路,等等,都以山川土地或首领或军容为名号,其中铜马是河北最强的一支,青犊、城头子路(首领名爰曾,字子路,起兵于卢县城头,故称)也都有十万人以上。

另外,这年吕母病死,部下分投于赤眉、青犊和铜马等起义军中。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在北方起义军中,还有一支叫迟昭平的女子领导的武装。关于迟昭平的起义,史书仅记载了一句话:“平原女子迟昭平能说博经以八投,亦聚众数千人在河阻中。”(《汉书·王莽传》下)

什么叫做“能说博经以八投”?服虔(东汉经学家)注曰:“博弈经,以八箭投之。”

可见,迟昭平非平庸之辈,她能够解说博弈经,以八箭投掷(取胜),而且能聚集数千人起义,与吕母有得一比。

起义军有女子参加并成为领袖,也说明起义的深度与广度。

洛阳以东、以北都是活跃着的起义军。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在南方,绿林军一分为二后,新市兵与平林兵合二为一,在南阳郡境内活动。

地皇三年(22年)十月,一支新的反莽武装在南阳郡诞生,那就是刘縯、刘秀兄弟在家乡舂陵乡(今湖北枣阳南)领导的舂陵兵,刘縯自号“柱天都部”。这支部队约有七八千人,成员大多是刘氏宗族及富室门客,造反目的也与农民起义军有根本区别,刘氏兄弟起兵是为推翻王莽,再建汉朝;农民起义则显然是为了生存。

刘氏兄弟本来计划与在宛城(南阳郡治,即今河南南阳)的豪族李通同时起兵,但李通方面计划泄露,李通只身逃走,家人被害。

这样就只剩舂陵单方面起兵,刘氏兄弟成为无援的孤军,而且内部人心不稳。在这种情况下,刘氏兄弟很自然地想到了活跃在南阳的新市、平林两支农民军,由于他们在反莽这一点上具有一致性,所以刘縯等决定与农民军联合,派族人刘嘉前往新市、平林军驻地,与其首领王匡、陈牧等商讨联合作战事宜。

前面说到新市兵攻打随县时平林兵响应,两支部队合兵的战果史无明文,但可推测应无什么特别的发展,而起兵反莽的舂陵刘氏希望联合,农民军首领自然不会拒绝这支友军,所以很快双方就达成合军而进的协议。

双方联合后第一次作战是攻打一个军事据点——长聚(今河南唐河境内),这里由新野县尉亲自坐镇。(正是在这次作战中,由于舂陵兵缺少战马,刘秀只好骑了头牛参战。)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刘秀

联军首战告捷,杀新野县尉,夺其军备,尔后又攻打一个王莽军存放辎重的地方——唐子乡(今湖北枣阳北),这里隶属湖阳县,由湖阳县尉亲自驻守,结果联军同样大获全胜,杀死湖阳县尉,夺得大量辎重。

联军乘胜又攻下棘阳县(今河南南阳南,在宛城南不远,因在棘水之北而得名),声威大振。

数次胜仗使刘縯骄傲起来,这年十一月,他决定立即向南阳郡首府宛城进军,结果到达小长安聚时遇到前队大夫(即南阳郡守)甄阜、属正(即郡尉)梁丘赐的拦击,当日漫天迷雾,仓促应战中被杀得落花流水,刘縯收拾残兵退保棘阳。(此战刘秀二姐刘元和她三个女儿,刘秀二哥刘仲及宗族数十人都被杀害)

现在说下那支西入南郡的下江兵。下江兵起初发展并不顺利,被官军击败,但不久就复振,并北上进入南阳郡,驻扎在宜秋聚(今河南唐河西)。

小长安聚一战后,甄阜和梁丘赐颇为得意,于是率十万军队南下,企图一举消灭南阳境内反莽武装。

危急关头,联军内部人心发生动摇,刘縯得知下江兵挺进宜秋聚,就亲自和刘秀、李通(李通自宛城逃出来后归依刘縯)星夜前往联系,说服下江兵首领王常,达成联合。

十二月除夕之夜,联军派出一支部队奇袭官军辎重所在地蓝乡(在黄淳水之北,官军驻扎在黄淳水之南、沘水之北,即“阻两川间为营”),第二天(大年初一)早晨,联军发起总攻,取得大捷,斩杀甄阜和梁丘赐。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王莽派出南下镇压起义军的纳言将军严尤和秩宗将军陈茂急忙向宛城进发,以保宛城。刘縯乘胜再次向宛城进军,双方在淯阳(今河南南阳南)相遇,一场恶战后,起义军大获全胜,严尤、陈茂弃军而逃。

此战之后,身在平林兵的刘玄地位提高,升为更始将军。

起义军能够多次获胜,得益于联军的团结一致、协同作战,显然,这不是刘縯一人之功。

绿林军初起时,没有文书、号令、旌旗、部曲,也没提出什么威胁政府的口号,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武装。但自舂陵刘氏起兵并与农民军联合后,反莽斗争上升到一个新阶段。

刘縯作为宗室,起兵目的就是为了重建汉朝,有浓厚的皇权色彩。王莽素闻刘縯大名,高价求购其人头。

起义军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许多老百姓前来投奔。人数的增加使义军诸首领深感无所统一,必须选一个人作为最高首领(皇帝),以协调各方力量,统一指挥。

选谁好呢?无论王匡、王凤,还是马武、成丹,抑或是陈牧、廖湛,都没有这个资格,因为当时普遍存在所谓皇权主义思想,农民需要权威统治,而刘汉政权刚过去不久,当时有刘氏复起的舆论(自秦末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以来,西汉已建立二百余年,其统治在百姓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大家一致同意从刘氏宗室中挑选。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刘縯作为宗室代表,又立有巨大战功,威望很高,得到舂陵兵成员和南阳豪族、以及下江兵首领王常的支持,但新市、平林军诸将帅及下江兵的张卬不同意,他们有另一个人选,那就是更始将军刘玄。

原因何在?史书说是“新市、平林将帅乐放纵,惮伯升威名而贪圣公懦弱。”(刘縯字伯升,刘玄字圣公)

其实,刘玄懦弱倒不见得,从他聚客为弟报仇及后来智对官府便可看出。他有优势,那就是刘玄也是宗室;但劣势更明显,刘玄只身投奔农民军,官小势微,容易控制。因此,相比能力强、威望高的刘縯,刘玄显然更适合做傀儡。

而至于王常为什么会偏向刘縯,可以推测是当年刘縯亲自来见王常请求援助时,二人便结下交情。

农民军定下立刘玄的决定后,召刘縯“商议”,在众首领面前得知此事,刘縯确乎有点意外,但他还是说了一大段话,希望先不要立皇帝(因为刘縯知道自己现在肯定当不了了):

诸将军幸欲尊立宗室,其德甚厚,然愚鄙之见,窃有未同。今赤眉起青、徐,众数十万,闻南阳立宗室,恐赤眉复有所立,如此,必将内争。今王莽未灭,而宗室相攻,是疑天下而自损权,非所以破莽也。且首兵唱号,鲜有能遂,陈胜、项籍,即其事也。舂陵去宛三百里耳,未足为功。遽自尊立,为天下准的,使后人得承吾敝,非计之善者也。今且称王以号令。若赤眉所立者贤,相率而往从之;若无所立,破莽降赤眉,然后举尊号,亦未晚也。愿各详思之。

诸将一听,觉得有道理,但那个张卬坚决不同意,拔剑击地,大声喝道:“疑事无功。今日之议,不得有二!”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刘玄

就这样,立刘玄为皇帝的事最终确定下来。

地皇四年(23年)二月,联军在淯水(今白河)河畔陈兵大会,刘玄正式登基,南面称帝,建元更始元年(此前刘玄为更始将军),所以历史上刘玄被称为更始帝。

封王匡为定国上公,王凤为成国上公,朱鲔为大司马,刘縯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余皆九卿、将军”(王常为廷尉大将军,刘秀为太常偏将军)。

更始政权就这样建立起来。

史书在记载这次登基大典时,写刘玄南面朝臣,“羞愧流汗,举手不能言”,以表现刘玄的懦弱,其实与前面一样,不可信。

更始军兵分三路,一路由刘縯率主力围攻宛城,一路由王凤、王常、刘秀等向东北发展,还有一路由部分平林军南攻新野。

三月份,刘秀等攻下昆阳(今河南叶县)、定陵(今河南舞阳县东北)和偃(今河南偃城),这里已经进入洛阳以南的颍川郡境内。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南攻新野的平林军则遇到顽强抵抗,新野宰称若能得刘縯的保证,就愿意投降。刘縯赶过去后,新野宰果然开城投降。更始政权南方得以巩固。

更始政权的建立,使农民起义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政权与王莽政权必定要一决雌雄,所以王莽开始将更始政权视为反莽势力的总代表。

昆阳,在今河南叶县北的昆水(今辉河)之北,故名。这里是南阳盆地东北出口上的桥头堡,起义军攻占这里,就等于打开了西北通向洛阳、东向长驱黄、淮平原的门户。

王莽决心孤注一掷,集中兵力先消灭更始政权,于是派大司徒王寻、大司空王邑率四十二万州郡兵在洛阳汇集,浩浩荡荡开进颍川,与颍川的严尤、陈茂会合,首攻目标——昆阳。

州郡各选精兵,牧守自将,定会者四十三万人,号百万;余在道者,旌旗、辎重,千里不绝。《资治通鉴·汉纪·更始元年》

州郡各选精兵,牧守自将,定会者四十二万人,余在道不绝,车甲士马之盛,自古出师未尝有也。《汉书·王莽传》下

当时昆阳城守军只有八九千人,由王凤和王常统领。刘秀说服大家坚守,然后带领十二骑兵突围赶到定陵和偃,得到数千援兵,然后杀向官军。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昆阳一战,王寻被杀,王邑逃走,王莽四十余万大军灰飞烟灭,王莽不再有进攻起义军的能力。

在昆阳被围之时,更始军主力由刘縯在围攻宛城,所以没有援助昆阳。在昆阳之战结束前,宛城投降,更始帝刘玄入住宛城,并定都于此。

昆阳战后,刘玄在李轶(李通堂弟,已投靠大司马朱鲔)、朱鲔等诸将的怂恿下,将刘縯杀死,当时刘秀刚攻下颍阳(今河南许昌西),得知消息后,急忙南还宛城向更始帝谢罪。

刘秀真是一个天才的演员,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竟骗过了更始帝刘玄。刘玄不仅没对刘秀下手,还封他为破虏大将军。

史载:司徒官属迎吊秀,秀不与交私语,惟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縯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资治通鉴·汉纪·更始元年》

另外,这期间刘秀还迎娶了他思慕多年的新野美女阴丽华。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阴丽华

如此,更始政权内部矛盾暂时平息下来。

更始帝派定国上公王匡北伐洛阳,西屏大将军申屠建、丞相司直李松向西北攻武关。隗嚣则在西北自立,称汉复元年;公孙述也割据四川反莽。

三辅震动,是时海内豪杰翕然响应,皆杀其牧守,自称将军,用汉年号,以待诏命,旬月间,遍于天下。《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析县(今河南西峡)人邓晔、于匡在南乡起兵响应,攻打武关,武关守将朱萌望风而降,邓晔开关迎更始军。

长安四周到处是起义军,“茂陵董喜、蓝田王孟、槐里汝臣、盩厔王扶、阳陵严本、杜陵屠门少之属,众皆数千人,假号称汉将。”

这年(23年)九月,更始军攻入长安,王莽在未央宫渐台被商人杜吴所杀,王莽政权宣告覆灭。校尉公宾就(姓公宾,名就)斩下莽首,传诣宛城。

同月,王匡率领的北伐军攻克洛阳,活捉洛阳守将太师王匡和国将哀章,押至宛城斩首。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接着,更始帝派刘秀到洛阳修整宫室,将都城迁至洛阳,并以刘赐为丞相。宗室刘永(梁孝王八世孙,其父被王莽所杀)至洛阳,被封为梁王,国都睢阳。

当时地方上虽然许多官员打出反莽旗帜,但与更始政权毕竟还未融合,甚至与更始对立。

比如宗室刘望在汝南起兵,自立为帝,以王莽败将严尤为大司马,陈茂为丞相,与更始并立,被刘玄派兵剿灭。

此外,卢江有李宪(自称淮南王),琅邪有张步,东海有董宪,黎丘有秦丰(自称楚黎王),西北有隗嚣,汉中有延岑,四川有公孙述。

刘玄分派使者到地方招降,并下令“先降者复爵位”,以收买人心。如城头子路被拜为东莱太守,力子都被拜为徐州牧,隗嚣也至长安归顺更始。

另外,东方樊崇领导的赤眉军也归降了更始政权,更始帝刘玄的汉统地位被百姓普遍认可。

会更始都洛阳,遣使降崇。崇等闻汉室复兴,即留其兵,自将渠帅二十余人,随使者至洛阳降更始,皆封为列侯。《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刘传》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可惜的是,刘玄没有安置好这帮人,因为列侯只是个虚职,没有实封土地。所以樊崇等人很不满,加上留在山东的赤眉军有骚动,军心不稳,索性就又回到军中去了。

而此时河北、山东等地许多起义军依然独立,没有归顺。当时民间流传有一首童谣:“谐不谐,在赤眉;得不得,在河北。”

亦即赤眉与河北之地是更始政权稳固的两个关键。樊崇等人的归顺意味着赤眉问题暂时解决,而军事政治经济均占举足轻重位置的河北地区,需要派兵拿下——当然和平收降更好——所以在丞相刘赐的力劝下,刘秀于当年十月被派往河北招抚。

以刘秀行大司马事,持节北渡河,镇慰州郡。《资治通鉴·汉纪·更始元年》

从以后的事情发展来看,更始帝刘玄派刘秀持节北渡是放虎归山,刘秀不用再表演,不用再时刻提心吊胆。

当日,更始帝派刘赐先行入关,修饬宗庙宫室,为迁都做准备。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更始二年(24年)二月,更始帝由洛阳迁都长安,以应汉统,并下诏,非王莽子孙,其余王氏族人皆赦罪。

史载,起义军打入长安消灭王莽政权过程中,只有未央宫被毁,其余宫殿依旧完好,其余各种皇家设施均未受损。

宫女数千,备列后庭,自钟鼓、帷帐、與辇、器服、太仓、武库、官府、市里,不改于旧。《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史书写刘玄在长安朝见群臣时,再次刻意强调了他的胆小、懦弱,其实是史家有意贬低。

丞相司直李松(李通堂弟)和棘阳人赵萌劝更始帝,应该给诸功臣封王。于是封宗室刘祉为定陶王,刘赐为宛王,刘嘉为汉中王,刘庆为燕王,刘歙为元氏王,刘信为汝阴王;

同时大封异姓王:

王匡——比阳王

王凤——宜城王

朱鲔——胶东王

张卬——淮阳王

王常——邓王

廖湛——穰王

申屠建——平氏王

胡殷——随王

李通——平西王

李轶——舞阴王

成丹——襄邑王

陈牧——阴平王

……

但大司马朱鲔认为高祖刘邦有约:非刘氏不王。自己非刘姓宗室,不能接受封王。

刘玄遂以朱鲔为左大司马,刘赐为前大司马,令二人与李轶、王常等镇抚关东;以李松为丞相,赵萌为右大司马,在长安主管朝政。

不久,刘赐至南阳宛就国,王常则代理南阳太守;刘嘉收服延岑,至汉中就国,都南郑;李通持节南还,镇守荆州。

史载,更始帝宠幸赵萌的女儿,就将大政交于赵萌,日夜与女人在一起饮酒作乐,经常喝得大醉。而这个赵萌也不是好鸟,凭借刘玄的信任,威福自用,有人告他放纵,刘玄就生气地拔剑把这人杀掉;甚至当赵萌要杀与自己有私怨的侍中(侍奉皇帝),刘玄求情也不听。

可以说,到了长安,刘玄迅速腐化,并放权给赵萌,而赵萌竟不把皇帝放在眼里。

我们不禁会问:刘玄会是这样吗?

一般认为,刘玄到长安后禁不住皇宫中的诱惑,以至整日与美女和美酒为伴,威权日下。

另一种观点认为,刘玄此举实属无奈,当初被众人拥立,只是因为自己姓刘而且没什么势力,和傀儡无两样,如今起义军攻下长安,政权初步稳定,想有所作为必然要触碰功臣集团利益,因而刘玄的堕落其实是一种逃避。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长安

对于当时的更始将领,史言“时李轶、朱鲔擅命山东,王匡、张卬横暴三辅。”而所授官爵,“皆群小贾竖,或有膳夫庖人,多著绣面衣、锦袴、襜褕、诸于,骂詈道中。”

可见,更始政权里,缺少高素质的文官,缺少有眼光之人,以致所任官都是些百姓,长安流传有歌谣讽刺更始政权所任官:“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烂羊头,关内侯。”

更始手下唯一一个明眼人——军师将军李淑上书劝谏:“方今贼寇始诛,王化未行,百官有司宜慎其任。夫三公上应台宿,九卿下括河海,故天工人其代之。陛下定业,虽因下江、平林之势,斯盖临时济用,不可施之既安。宜厘改制度,更延英俊,因才授爵,以匡王国。今公卿大位莫非戎陈,尚书显官皆出庸伍,资亭长、贼捕之用,而当辅佐纲维之任。唯名与器,圣人所重。今以所重加非其人,望其毗益万分,兴化致理,譬犹缘木求鱼,升山采珠。海内望此,有以窥度汉祚。臣非有憎疾以求进也,但为陛下惜此举厝。败材伤锦,所宜至虑。惟割既往廖妄之失,思隆周文济济之美。”

可惜更始帝听不进去,还将李淑投进了诏狱。

刘秀在河北,通过与真定王刘杨(汉景帝七世孙)政治联姻(娶刘杨外甥女郭圣通,此时距迎娶阴丽华不足一年),获得十几万大军,加上渔阳、上谷二郡骑兵的鼎力相助,最终击败河北劲敌王郎,在河北成功立足。

期间,更始曾派尚书令谢躬带兵来河北援助刘秀,马武时任振威将军。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更始帝得知王郎被灭,随即派使封刘秀为萧王,令其罢兵归朝,并从长安派来新任幽州牧、上谷和渔阳太守。

但刘秀借口河北未平,不应诏,并将三人一一斩杀。刘秀可以说是公开背叛刘玄而自立了。

在朝政混乱情况下,同样想当皇帝的梁王刘永,在睢阳起兵,攻下二十八城,并大封将帅,拜东海董宪为翼汉大将军,琅邪张步为辅汉大将军,联合对抗更始。

这年秋天,更始派兵万余人攻打巴蜀,被公孙述大败。自此公孙述雄据益州,自立为蜀王,定都成都。

封赏不到位的樊崇等人,怀着一肚子怨气回到赤眉军中,亦决心与更始政权决裂,于是分军为二,一支樊崇和逄安统领,另一支由徐宣、谢禄和杨音统领,南下颍川,进攻更始政权。

樊崇部攻克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后,南下南阳,攻打宛城;徐宣部攻下阳翟(颍川郡治,今河南禹州)后,引兵而西,攻击梁县(今河南汝州西)。

史称“赤眉众虽数战胜,而疲敝厌兵,皆日夜愁泣,思欲东归。”

但樊崇等人认为一旦东归,众必散,不如向西直接攻打长安,以建大功。这年冬,樊崇、逄安部从武关(今陕西商洛东南)出发,徐宣等从陆浑关(今河南宜阳东南)出发,两路并进,目标——长安。

此时,在河北立足已稳的刘秀成功调发幽州十郡突骑,利用强大兵力,击破河北、河内的铜马、青犊等及留驻的赤眉军,并将数十万铜马降兵收编(刘秀遂有“铜马帝”之称),并南下在射犬(今河南武陟东北)之战中重创聚集于此的青犊、赤眉等义军,期间还用计将谢躬杀死,收服其将领马武。然后大军压境,进军河内,河内太守韩歆被迫投降。

得知赤眉攻更始,刘秀派大将邓禹带领一支军队自河内出师西征,以渔翁得利。而刘秀继续在河北收拾农民军。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公元25年(更始三年),一个特殊的年份,许多大事件在这年发生。

正月,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方望见更始政乱,认定其必败,就伙同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弓林,在长安找到那位被王莽封为定安公(一作安定公)的孺子刘婴,聚众数千,打算拥立刘婴。

不过这起动乱很快被刘玄所派丞相李松和讨难将军苏茂镇压,刘婴、方望和弓林皆死。

赤眉军两部破关杀入弘农(今河南灵宝北),连战皆胜,前来阻挡的苏茂也被杀得大败。由于人数众多,赤眉军分成了三十个营,每营一万人,置三老、从事各一人。

三月,李松和苏茂率军与赤眉在弘农西之蓩乡激战,一败涂地,三万余人战死,李松、苏茂弃军而逃。

刘秀所派邓禹军也攻破箕关(今河南济源西),进入河东,包围了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

四月,公孙述在部下李熊的劝说下,自立为帝,号成家,建元龙兴,以李熊为大司徒,弟公孙光为大司马,弟公孙恢为大司空;并改益州为司隶校尉,蜀郡为成都尹。不久越巂郡人任贵杀死郡守,以郡降公孙述。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李熊的一番高论算是后来诸葛亮《隆中对》的雏形:“今山东饥馑,人庶相食;兵所屠灭,城邑丘墟。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谷而饱。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名材竹干,器构之饶,不可胜用,又有鱼、盐、铜、银之利,浮水转漕之便。北据汉中,杜褒、斜之险;东守巴郡,拒扞关之口;地方数千里,战士不下百万。见利则出兵而略地,无利则坚守而力农。东下汉水以窥秦地,南顺江流以震荆、杨。所谓用天因地,成功之资。今君王之声,闻于天下,而名号未定,志士孤疑,宜即大位,使远人有所依归。”

刘秀占据河内后,又继续北上扫除在河北的尤来等农民军,基本荡平河北。留驻河内的刘秀部将寇恂、冯异与镇守洛阳的更始大将朱鲔、李轶等在黄河两岸展开拉锯战。

李轶当年与其堂兄李通共举义旗,和刘縯兄弟起兵反莽,后来又投靠朱鲔,劝更始帝杀害刘縯,因此,现在想重新投降刘秀却又不敢,此时在冯异劝说下,送来了投降书,刘秀却将其公开,导致李轶被朱鲔所杀。(刘秀对李轶的反复可以说十分痛恨了)。

随后朱鲔再次开城出战,却大败而归,冯异乘势率军包围洛阳,“环城一匝而归”。(冯异没有攻城的兵力,此举当是威慑洛阳守军)

六月,刘秀率军自北南返,行至鄗(今河北高邑东南)时,得到了一个符谶——《赤伏符》: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

这个符谶是由刘秀当年在长安学习时的同学强华从关中送来的。此前刘秀部下多次劝他称帝,都被他拒绝,而这次《赤伏符》一到,刘秀就同意即位,所以有观点认为,刘秀十分崇信谶纬之说。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这从他祭拜神灵的祝文也可看出:“皇天上帝,后土神祇,眷顾降命,属秀黎元,为人父母,秀不敢当。群下百辟,不谋同辞,咸曰:‘王莽篡位,秀发愤兴兵,破王寻、王邑于昆阳,诛王郎、铜马于河北,平定天下,海内蒙恩。上当天地之心,下为元元所归。’谶记曰:‘刘秀发兵捕不道,卯金修德为天子。’秀犹固辞,至于再,至于三。群下佥曰:‘皇天大命,不可稽留。’敢不敬承。”

于是刘秀在鄗南千秋亭(在今河北邢台柏乡县)登基,同样定国号为汉,改元建武,改鄗为高邑。

同月,赤眉军攻入华阴。被更始所杀的方望之弟方阳痛恨更始,向樊崇进言:“更始荒乱,政令不行,故将军得至于此,今将军拥百万之众,西向帝城,而无称号,名为盗贼,不可以久。不如立宗室,挟义诛伐。以此号令,谁敢不服?”

樊崇于是在郑县(今陕西华县)北立年仅十五岁的宗室刘盆子为皇帝,号建世元年。

《后汉书》对刘盆子身世的记载比刘玄稍多:刘盆子者,太山式人,城阳景王章之后也。祖父宪,元帝时封为式侯,父萌嗣。王莽篡位,国除,因为式人焉。

亦即刘盆子是历史上著名的朱虚侯刘章(刘邦之孙,齐王刘肥次子)的后代,王莽时取消了其父式侯刘萌的封国,刘盆子一家便在式地(属泰山郡)定居。赤眉军起义后,将刘盆子及其兄刘恭、刘茂虏掠至军中。

更始帝刘玄北都洛阳后,刘恭跟从樊崇等归降更始,由于有文化(“少习《尚书》,略通大义”“以明经数言事”),被刘玄拜为侍中,嗣封式侯,随其西迁长安。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刘盆子和刘茂则继续留在赤眉军中,两人年纪小,也没文化,就在刘侠卿手下放牛。

盆子与茂留军中,属右校卒史刘侠卿,主刍牧牛,号曰牛吏。 《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樊崇等打算立刘姓宗室,就在军中挑选了七十余个刘章的后代(关于为何一定要选刘章的后代,一是刘章平诸吕有功,二是其封地在齐地之城阳——其兄刘襄封齐王,而赤眉正是由齐地而起,三是巫师的鬼神之语。故史载赤眉“军中常有齐巫鼓舞祠城阳景王,以求福助”)。

经过筛选,刘盆子、刘茂及另一宗室刘孝三人与刘章关系最近,于是戏剧性的一幕就出现了:他们在郑县设坛场,祠祀城阳景王刘章,各营的三老、从事齐聚坛场,然后就开始了隆重而神秘的选拔工作。

樊崇等认为,古天子将兵称上将军,便在一支木简(札)上写下“上将军”三字,又另置两支空简,一同放入箱子中,令刘盆子、刘茂和刘孝三人按年龄从大到小依次“抓阄”,刘盆子最小,最后抓而得“上将军”札,诸将立即称臣下拜,史载刘盆子此时“被发徒跣,敝衣赭汗,见众拜,恐畏欲啼”,还不如当年的刘玄。

刘茂呵嘱他把札收藏好,谁知刘盆子竟当即把札放嘴里咬断后扔掉(“啮折弃之”)。

接着便是封官。樊崇虽然威望最高,但有勇而不知“书数”,徐宣曾当过县里狱吏,且能通《易经》,所以最终经过推举,以徐宣为丞相,樊崇为御史大夫,逄安、谢禄分别为左、右大司马,“自杨音以下皆为列卿”。

而刘盆子虽然做了皇帝,却依然跟着原来的上司刘侠卿,但不再放牛,而“乘轩车大马,赤屏泥,绛襜络,而犹从牧儿遨”,依旧和他放牛的伙伴一起玩。

在赤眉立刘盆子前后,邓禹率军攻破河东郡治安邑,守将王匡、张卬逃回长安。刘秀即拜邓禹为大司徒,封酂侯,时年仅二十四岁。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得知赤眉立刘盆子为帝,刘玄坐不住了,立即派王匡、陈牧、成丹和赵萌领兵驻屯在新丰(今陕西临潼东北),丞相李松另外领兵驻守在掫(即新丰鸿门亭,刘项鸿门宴之所)。

七月,刘茂率众投降刘秀,被封中山王。刘秀派大司马吴汉率大军包围洛阳。

张卬从河东逃回长安后,再次发挥了他的强盗本性,他先与诸将商量说:“赤眉现在已经进至郑县和华阴之间,现在我们只有长安,而且不久赤眉就会攻过来,长安不保。不如在长安城大抢一番,然后去南阳将宛王刘赐的军队收为己有。如果不能,就再做盗贼便是。”

赤眉近在郑、华阴间,旦暮且至。今独有长安,见灭不久,不如勒兵掠城中以自富,转攻所在,东归南阳,收宛王等兵。事若不集,复入湖池中为盗耳。《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平氏王申屠建、穰王廖湛等都表示赞成,便一起进宫面见更始帝,不料更始帝大怒,坚决不答应(可以看得出,刘玄绝非懦弱之辈),史称“众莫敢言”。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然而张卬等并不死心,张卬、申屠建、廖湛及随王胡殷加上御史大夫隗嚣合谋,计划在立秋那天举行貙膢(也称貙刘,古代天子于立秋日射牲以祭宗庙之礼)祭典时,“共劫更始,以成前计”,即发动兵变,迫使更始下令撤出长安。

但计划泄漏,被侍中刘能卿所知,告于更始,更始遂决定先下手除之。

至立秋日,更始托病不出,并召张卬等人入宫,张卬等入宫后,刘玄一看,少了个隗嚣。

原来隗嚣得刘玄召命,有所察觉,便也称病不出,勒兵自守。

刘玄本来打算人一到齐全部杀死,此时未见隗嚣,便犹豫起来,让张卬等先在皇宫“外庐”等候,另派执金吾邓晔带兵去“请”隗嚣。

而张卬、廖湛和胡殷也心生怀疑,遂杀出宫外,回至军中。只有申屠建未走,被刘玄所杀。

更始狐疑,使卬等四人且待于外庐。卬与湛、殷疑有变,遂突出,独申屠建在,更始斩之。《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隗嚣最后也突围出走,逃回根据地天水,招聚旧党,自称西州上将军。

逃出虎口的张卬、廖湛和胡殷大为恼怒,纵兵在长安城大掠,并杀入皇宫,更始不敌,带着百余车骑逃出长安,东奔赵萌等驻守地新丰。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新莽末期群雄割据形势图

此事称为“三王反叛”(淮阳王张卬、穰王廖湛、随王胡殷)。三王因与更始帝政见不同而刀兵相见,最终以武力将更始驱逐出长安,可见更始威严严重不足。

至新丰,更始帝受三王反叛的影响,又怀疑王匡、陈牧及成丹和张卬等是一伙,图谋杀害自己,于是召见三人,陈牧、成丹先到,更始立即将其斩杀(可能后悔当初没有及早宰了张卬三人),王匡探得消息,非常害怕,遂带兵西入长安投奔张卬。

驻守掫的李松得知三王叛乱,更始帝逃至新丰,立即率军赶来与更始帝会合。有了军队,更始帝命赵萌、李松攻入长安,与王匡、张卬等战于城中,双方战斗一个多月后,史载“匡等败走,更始徙居长信宫。赤眉至高陵,匡等迎降之,遂共连兵而进。”

即王、张等人被打败,只好投奔已进至高陵(在长安北,今陕西高陵)的赤眉大军,与之合兵攻打长安。

更始令李松出城迎敌,由于人数悬殊,李松大败,两千多人战死,李松本人也成了俘虏。当时守卫城门的城门校尉正好是李松弟弟李汎,赤眉派使者告曰:开城门,活汝兄。

李汎一软,随即打开城门,赤眉大军顺利开进长安,更始单骑出逃。时为更始三年九月。两年前的九月,更始军攻入长安,至此刚好两年。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更始帝出逃时,史书还特意记载了一件似乎是在嘲笑他狼狈逃跑的事:更始单骑走,从厨城门出。诸妇女从后连呼曰:“陛下,当下谢城!”更始即下拜,复上马去。《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厨城门:长安城北有三个城门,从西到东依次为横城门、厨城门、洛城门)

得知赤眉入长安,更始出逃,做皇帝没多久的刘秀下了一道意味深长的诏书:“更始破败,弃城逃走,妻子裸袒,流冗道路。朕甚愍之。今封更始为淮阳王。吏人敢有贼害者,罪同大逆。”

一是表示怜悯,二是封刘玄为淮阳王,三是严禁伤害刘玄。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之前,随更始帝迁都长安的侍中刘恭得知赤眉立其弟刘盆子为弟时,认为自己也有罪,便自戴枷锁去蹲了监狱。

赤眉攻入长安后,刘恭从狱中出来,去见定陶王刘祉,刘祉告诉他:“帝在渭滨”,即更始帝逃到了渭水边,于是二人一同前往,到渭水一艘小船上见到了更始帝刘玄。

弘农太守公乘歙谓京兆尹解恽曰:“送帝入弘农,我自保之。”恽曰:“长安已败,吏民不可信。”右辅都尉严本恐失更始,为赤眉所诛,即曰:“高陵有精兵,可往。”时虎牙将军刘顺、定陶王刘祉、尚书任延君、侍中刘恭步将更始至高陵,严本将军兵城守,外如宿卫,内实围之。《后汉纪·光武皇帝纪》

右辅都尉严本恐失更始为赤眉所诛,将兵在外,号为屯卫而实囚之。《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更始帝被带到严本的驻地,严本将其严加看管——等待交予赤眉。

赤眉下书称:“圣公降者,封长沙王;过二十日,勿受。”

十月,更始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派刘恭到赤眉军中请降,赤眉派右大司马谢禄至高陵受降。

更始帝随谢禄至长安,在长乐宫肉袒请罪,将玺绶上缴刘盆子。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虽然如此,赤眉还是要杀刘玄,刘恭和谢禄为他求情,赤眉不肯,将更始拖出。

就在这时,刘恭追出去,大声呼叫:“臣诚力极,请得先死。”说着就要拔剑自刎,樊崇等人见状赶忙上去制止,称同意不杀刘玄,并封他为畏威侯。

刘恭则坚持让赤眉按之前约定,经过力争,终于封刘玄为长沙王。

此后,更始寄居于谢禄门下(实际上是监禁),但得到刘恭的关照,经常能和故人、宾客等相见。不久,有故人想救更始出来,事情败露,这些故人全部下狱,自此后谢禄加强看管,严禁刘玄与外人相见,甚至刘恭也不准与刘玄相见。

赤眉军占领长安,比更始政权更乱。朝堂之上,“诸将日会论功,争言喧呼,拔剑击柱,不能相一。”朝堂之外,“三辅郡县营长遣使贡献,兵士辄剽夺之。又数虏暴吏民,百姓保壁,由是皆复固守。”

与赤眉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邓禹所率的西征军。邓禹自平定河东后,从汾阴(今山西万荣西)渡过黄河,引兵进入夏县(今陕西韩城南),击破更始守军,不久赤眉攻入长安。

史载:是时三辅连覆败,赤眉所过残贼,百姓不知所归。闻禹乘胜独克而师行有纪,皆望风相携负以迎军,降者日以千数,众号百万。禹所止辄停车住节,以劳来之。父老童稚,垂发戴白,满其车下,莫不感悦,于是名震关西。《后汉书·邓禹列传》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然而邓禹没有直接南下攻打长安,而是转向西北攻打地广人稀、多谷多畜的上郡、北地、安定三郡,以养兵就粮,等待时机。

刘秀的洛阳攻城战已有两个多月,面对更始政权节节败退,赤眉攻入长安,而刘秀大军包围数月,朱鲔最终在岑彭劝降下举城投降,得到刘秀善待。

刘秀军开进洛阳,并定都于此,由是刘秀所建立的汉有东汉之称。

邓禹部将发生争斗并发生反叛事件,刘秀便派尚书宗广前去招降,归途遇见王匡、胡殷二人来归降,宗广接受了他们,但行至安邑,二人企图逃跑,被宗广处死。

赤眉在长安及三辅地区暴虐百姓,以至百姓竟“皆怜更始”,即反而怀念更始政权的统治,这种现象引起了投降赤眉的张卬的担忧,因为当时三辅地区还有一定数量的更始余部,刘玄活着,就有可能成为拥立对象。

其实,张卬主要是担心刘玄东山再起后报复自己,所以他挑拨看守刘玄的谢禄说:“今诸营长多欲篡圣公者。一旦失之,合兵攻公,自灭之道也。”

于是谢禄令兵士与刘玄一起到郊外牧马,将刘玄缢杀于郊外。

刘恭夜里偷偷去将刘玄尸体收藏了起来。后来邓禹攻入长安,受刘秀之命,将其葬于霸陵。

新末绿林起义与刘玄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里评论道:“为名而有所推奉者,其志不坚;人为名而尊己者,其立不固;项梁之立怀王,新市、平林之立更始是已。”可以说是更始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不是靠能力上位,所以没有威权,难以御下。刘玄没有处理好将领问题,终于造成三王反叛。

附:更始政权重要人物结局(截至更始败亡)

王匡:被宗广所杀

王凤:不详

马武:投降刘秀

王常:投奔刘秀

成丹:被更始所杀

陈牧:被更始所杀

廖湛:被更始所杀

朱鲔:投降刘秀

张卬:投降赤眉

李通:投奔刘秀

李轶:被朱鲔所杀

申屠建:被更始所杀

胡殷:被宗广所杀

隗嚣:自立

刘祉:投奔刘秀

刘赐:退保淯阳

刘嘉:据汉中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