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明朝的时候,宗室有什么特权吗?为什么明朝末期皇族差点被灭族?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明朝的时候,宗室有什么特权吗?为什么明朝末期皇族差点被灭族?
收藏 0 0

在明朝电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一个情节:某某王爷在几个随从的陪伴下到街上瞎逛,突然发现一个漂亮女子,上去调戏不成以后,就让身边的侍从将女子强抢回王府,这时通常会有见义勇为的男主角出现,来一出英雄救美。

明朝的时候,宗室有什么特权吗?为什么明朝末期皇族差点被灭族?

这个情节并不是编剧们臆想出来的情节,而是历史事实艺术化的呈现。在明朝中晚期,宗室子弟强抢民女的事例层出不穷,但往往没有电视剧中那个英俊潇洒的男主角来救她们。

我们来看下嘉靖时期伊王朱典英(有木字帝)令人发指的所作所为。作为特权阶级,偶尔“强买良家子充宫人”,或者“时召乐妇留宫中不出”,搞点娱乐活动是能理解的。但这个伊王却“攘人妻女至四百余口”,强抢了四百多个女子作为妻妾。

而后更是变本加厉,“昼闭河南府,大选民女十二岁以上七百余,留其姝丽者九十人,不留者令具金赎,厌恶者委投圈虎”,把河南府城门关起来,光天化日之下挑选了700多个12岁以上的民女,把漂亮的90多个留在身边当侍妾,其余的要家人买钱来赎,不喜欢的甚至还拿去喂了老虎。

照理来说,这样一个无法无天的藩王的罪行被揭发以后,应该是会受到严重惩罚的。但嘉靖皇帝听闻此事后,只是感到震惊,然后下诏“限令伊王释放被囚民女”,除此就别无惩罚了。明朝的宗室为何可以恣意妄为,连皇帝都拿他们没什么办法呢?

这个源头又要从任劳任怨、想一个人包打天下的朱元璋老爷子讲起了。朱元璋出身贫苦,父母兄弟在他小时候就饿死了,因此对于亲情他是格外重视的。等他当上皇帝以后,他就想设计一套制度让老朱家的江山永固,子孙世世代代能安享富贵。在认真比对了各朝宗室制度的优劣得失后,朱元璋最终确定以“仁”、“礼”、“义”“三原则作为其构建明代宗室制的基础。

所谓“礼”,即定其尊卑。根据封爵典制,“皇子封亲王,授予金册金宝,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立为王世子,长孙立为王世孙,冠服视一品…六世以下皆奉国中尉”,朱家子孙,人人都有官做,保证世世代代享有尊崇。

明朝的时候,宗室有什么特权吗?为什么明朝末期皇族差点被灭族?

而且宗室犯了罪,享有不同于王公大臣和普通民众的特权。宗室犯罪,地方有司无权过问,只能依实具奏,由朝廷发落。而朝廷基于“亲亲之义”,“虽有大罪,亦不加刑”,除谋逆罪外,朝廷对犯有其余罪行的宗室大多从轻发落。

所谓“仁”,即定其宗禄,除了提高宗室的社会地位,还得确保他们能吃饱吃好。明代对宗室子孙采取了包养的政策,宗室子孙“其生也请名,其长也请婚,禄之终身,丧葬予费”,从出生到坟墓都有保障,比现代的保险还保险。

明朝的时候,宗室有什么特权吗?为什么明朝末期皇族差点被灭族?

所谓“义”,即定其职责,明确宗藩与地方官员的权责范围。这也是朱元璋制定的宗藩制与先前历代宗室制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他的规划中,王府与地方有司分属不同系统,宗藩“镇静藩屏”,“保卫宗社”,世代镇守地方;有司为朝廷所派,“总制一方”,负责管理百姓。宗室和官府、驻军虽同处一地,但权责明确。

可以说朱元璋设想的宗藩制是完美的,既给以宗室丰厚的禄粮与尊崇的地位,实现其“亲亲”的目的;又对亲王的权限做了一定的限制,避免其尾大不掉。但朱元璋万万没想到自己绞尽脑汁想出来的制度在自己死后马上被朱棣打破。

燕王朱棣赶走自己的侄子朱允玟,当上皇帝后,对宗藩制度进行了改革,简单来说就是藩王不得从政、不得干预军事、不能从事“士农工商”四个行业。换言之,朱棣把这些藩王当成猪圈养了起来,什么都不让他们做。

明朝这些皇族宗室在严密的“藩禁”政策管束下,整日无所事事,加之其自身素质的低下,只能每天享乐于醇酒美妇之中,过着荒淫腐朽的生活。其崇高的社会地位和地方官员没有处置宗室的权力,放纵下来,便出现了上文提到的强抢民女的现象。

明朝的时候,宗室有什么特权吗?为什么明朝末期皇族差点被灭族?

而朱元璋也没有想到自己设计的这个制度最终给自己的子孙们带来了灭顶之灾。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后,义军所过之处,因为这些宗室平时作恶太多,百姓怀着满腔的愤怒,在起义军的带领下对明代宗室展开了大屠杀,这些平时为害乡里的皇族宗室被“屠戮几尽”。

朱元璋就像一个大蜘蛛,以南京为中心,把自己的二十多个儿子分封到全国重要的名城枢纽要塞之地为王,在全中国织成了一个密密麻麻的蜘蛛网。根据各地情况位置给予每个亲王人数不同的护卫军队,中原、江南等处的亲王护卫军一万余人或数千人。还有一些驻扎在边疆地区的“塞王”则拥兵数万人,如宁王、辽王、燕王、庆王、肃王等,尤其是宁王朱权“带兵八万,革车六千,拥有朵颜三护卫”镇守辽东。朱元璋不信任别人,相信只有儿孙们最可靠。最后的历史事实证明朱元璋的远见卓识是对的,看看明朝末年的那些骄兵悍将有几个为大明效忠尽力的,还是拥兵自重、叛变投降的多,甚至于反戈一击要你的命。把二十多个儿子分封到全国各地带兵世代镇守,对内藩屏拱卫皇室,铲除奸臣镇压叛乱造反,对外抵御外国异族入侵,用心不可谓不良苦,思虑不可谓不深远。可这又是一个双刃剑,说来说去还是人性的复杂和贪婪,掌握了兵权的亲王们不肯知足常乐安份守己,动不动就野心勃勃蠢蠢欲动,想要造反当皇帝。皇帝对手握重兵的亲王们也是疑虑重重难以放心,这样发展下去皇帝和各地带兵亲王成了敌对关系,先有燕王朱棣造反成功,后有宁王朱宸濠、安化王等造反失败。这就完全违背了朱元璋分封的良好初衷,也真是无奈呀!最后就是削藩,把藩王的兵权全部撤除,并且加上一系列限制措施捆绑得死死的,二王不得相见,亲王就连出城踏清游玩都不行,不准当官、不准当兵、不准种田、不准经商,什么都不准干,二百多年下来活活的把几十万皇族宗室憋闷成酒囊饭袋废物点心,任何能力本领都没有,根本没有办法保家卫国,在明朝末年被贼寇和满清屠戮殆尽。

上一篇

清朝与列强签订了大量赔款条约,中国到底损失了多少钱?

下一篇

《菜根谭》作者洪应明是生活在明朝万历年间吗?

你也可能喜欢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提示:点击验证后方可评论!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