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司马昭之所以放过刘禅,并非因“乐不思蜀”是什么原因?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司马昭之所以放过刘禅,并非因“乐不思蜀”是什么原因?
收藏 0 0
司马昭之所以放过刘禅,并非因“乐不思蜀”是什么原因?

东汉末年,各地豪强纷纷起来争雄天下,在这场群雄逐鹿的硝烟中,最后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魏、蜀、吴三国的建立,也标志着东汉王朝的彻底瓦解,从此进入三个国家各不相让的局面之中。

相比较这三个国家,实力最强的还要数魏国了。在曹操父子数十年的苦心经营下,他们兵强马壮,能人辈出,将星璀璨,文臣谋士也层出不穷,如郭嘉、荀彧、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等等。

吴国的实力相对弱小一些,不过他们凭借着长江天险,又占据着南方的富庶之地,一时之间也让魏国无可奈何。其中实力最为弱小的要数蜀国了。倘若不是当年关羽败走麦城丢失了荆州,蜀国的实力丝毫不次于魏国,但荆州丢失了之后,加上刘备意气用事,起兵讨伐东吴惨遭失败,蜀国元气大伤,只能偏安于西南一带,苦苦维持着。

诸葛亮在世的时候,还能主动北伐出击魏国。但随着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蜀国后继无人,只有姜维、法正等寥寥几人,局面更是不堪。因此在魏国的进攻下,蜀国最先灭亡。

蜀国灭亡后,后主刘禅被带到了魏国的京都。昔日的一国之君,此时只能寄人篱下,过着苟延残喘的生活。有一次,魏国权臣司马昭宴请后主刘禅,在宴席中间,司马昭为了试探刘禅有没有二心,故意演奏了很多蜀国的乐曲,然后询问刘禅的感受。

司马昭之所以放过刘禅,并非因“乐不思蜀”是什么原因?

刘禅张口就回答说:“此间乐,不思蜀。”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乐不思蜀”的典故。很多人认为,正是刘禅这种傻乎乎的表现,才使得司马昭放过了刘禅,让他得以善终。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要知道司马昭像老狐狸一样狡猾,他岂能因为刘禅的一句话就放过他的呢?实际上,司马昭确实对刘禅不放心,当然也不会因为刘禅的一次虚伪的表演就放过他,而真正促使刘禅逃出生天的行为,是他从厕所回来的另一次被戏弄。

刘禅在回答了“乐不思蜀”之后,趁着众人大笑的功夫,想要去厕所方便一下。他出来后,蜀国的大臣郤正尾随其后,他很担心刘禅的个人安危,因此就趁着这个机会再次教导刘禅说:一会儿你回去,装作可怜的样子,说其实每天都在想念埋在蜀国的先祖坟墓,这样反而会让司马昭打消戒心。

刘禅听了连连点头。他返回宴席时,司马昭果然穷追不舍,继续追问他是不是真的不想念蜀国。刘禅就赶忙将郤正所教导的话语说了一遍,还假惺惺地装出很悲痛的样子。司马昭看了之后感觉很有意思,他看了一眼跟在刘禅后面的郤正,问道:我估计刚才郤正给你出了计谋,是不是这样呢?

司马昭之所以放过刘禅,并非因“乐不思蜀”是什么原因?

刘禅一愣,随后不好意思地说了四个字:诚如遵命。意思是说,没错,就是郤正告诉我这样表演的。司马昭一听,仰天大笑,感觉这个刘禅实在是太老实了,因此就放过了杀害刘禅的心思。

其实从笔者的角度看,无论是郤正,还是司马昭,全部被刘禅给骗了。刘禅表面上看大大咧咧,傻乎乎的样子,其实很聪明,他故意装作老实的样子,老实到本色表演的地步,借力使力,终于蒙骗住了老狐狸司马昭。

上一篇

明朝直到亡国也没征服蒙古帝国,为啥皇太极给灭了?不仅仅是运气

下一篇

石亭之战后,孙权为何要逼死功臣陆逊?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