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宰相为防势力纷争,死后棺材前留下佩饰作为子孙的护身符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宰相为防势力纷争,死后棺材前留下佩饰作为子孙的护身符
收藏 0 0
宰相为防势力纷争,死后棺材前留下佩饰作为子孙的护身符

唐朝从李世民开始争权夺利之风盛行,政权动荡,各种势力纷纷登台,皇后执政、奸臣得势、公主跋扈。这就要求忠良之臣要擦亮眼睛,站对队伍。而姚崇以“变通”著称,不轻易同流合污,有方法的抗衡对手,保护自己。姚崇文武双全,三朝元老,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三朝,两次拜为丞相,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为四大贤相。

宰相为防势力纷争,死后棺材前留下佩饰作为子孙的护身符

变通,是姚崇做事的风格,后人曾评价说:“姚崇资性明达,善应事机,委曲通变以成国家之务。”他在政治生涯中与张说是宿敌,张说本来与姚崇是同僚好友,但是张说脾气暴躁,还很贪财,两人在官场斗争中意见多为不同。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想任命三朝元老原虫为宰相,张说听说之后,便联合大臣上书弹劾姚崇,最终没能阻止,张说对姚崇更加恨之入骨。

宰相为防势力纷争,死后棺材前留下佩饰作为子孙的护身符

姚崇当然知道张说在背后捣鼓自己的问题,自然不会放过张说,当上宰相之后,张说就十分担忧姚崇对自己实施报复。不出所料,一天早朝散去之后,姚崇故意一瘸一拐地走得很慢,被落到最后面,李隆基就关心道,问他怎么回事,姚崇说自己有脚疾,李隆基问:“疼不疼?”姚崇不慌不忙地答道:“痛不在臣的脚上,在臣的心里,岐王是陛下爱弟,张说是朝中辅臣,他秘密出入岐王家中,恐怕岐王要为张说所误,所以我很担忧。”李隆基就对张说有了嫌隙,开始怀疑张说,随后张说被贬到相州。两人间的积怨越来越深。

宰相为防势力纷争,死后棺材前留下佩饰作为子孙的护身符

公元721,姚崇72岁,大病一场,知道自己时日不多,想到自己一生的政坛死敌张说必定不会放过自己的家人,于是叫来儿子们,吩咐他们自己死后,要把家里的佩饰玉器全都摆在棺材前面。

姚崇知道张说贪财,尤其喜欢佩饰玉器,为了得到一块美玉甚至不惜一切代价,自己活着的时候小心谨慎,能与之抗敌,但是自己死后,幽怨已深的张说必会大肆报复自己的亲人,于是想到一个保命办法。

按照习俗,张说必会前来祭拜自己,他看到棺材前的美玉,定会十分喜欢,一定要送给他,在他高兴之时,此时让张说撰写碑文,并马上让皇帝批阅。

果不其然,正如姚崇所料,姚崇死后,张说果然和其他大臣一道前来祭拜,刚进大堂,一眼就看到了棺材前那琳琅满目的美玉,两眼直放光。姚崇儿子赶忙上去说道:“这些都是家父生平最喜欢的玉器,我们也不懂赏鉴,听说您是玉器行家,不如就送给您。”张说自然十分喜欢,趁着张说被喜悦冲昏了头脑的时候,姚崇之子接着说道:“您文采极好,请给家父写一篇碑文吧。”张说十分豪爽地答应了,才思泉涌,一口气写下一千多字的碑文,回顾了姚崇辉煌的一生,却忘记了二人的各种构陷迫害。

回到家中后张说才回过神来,急忙派人前去姚府,声称碑文不当之处,需要拿回来修改,但姚崇的儿子却早已将碑文呈皇帝御批,张说无奈只好作罢。

这个由死敌写的赞美碑文,成了姚崇儿子们的护身符,躲过了张说的迫害,捡回了一大家人的性命。

上一篇

为什么古代的皇帝称自己为朕?那讲究可多了

下一篇

皇后早逝留下唯一血脉,被皇帝视为掌上明珠,为其创建新制度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