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反围剿失败,此人因伤留在南方,11年后,他带出1支30万人的军队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反围剿失败,此人因伤留在南方,11年后,他带出1支30万人的军队
收藏 0 0
反围剿失败,此人因伤留在南方,11年后,他带出1支30万人的军队

1933年9月末至1934年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进行第五次”围剿”,其中以五十万兵力,进攻中央红军。在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导下,红军虽经过一年苦战,终未取得反“围剿”的胜利,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退出根据地,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长征之路。

反围剿失败,此人因伤留在南方,11年后,他带出1支30万人的军队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大部主力参加了长征,但仍有不少红军留在中央苏区,后来转战长江南北的江西、福建、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河南和广东八省,进行了长达3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战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南方八省三年游击战争”。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的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中,有一位元帅没有参加长征,而是留在了南方领导游击队伍。

这位留在南方领导游击战争的元帅便是陈毅。1934年8月,在江西兴国的一次战斗中,陈毅大腿负重伤,两个月后,红军主力离开瑞金开始长征,而重伤在身的陈毅因为行动不便,故与项英、谭震林等人一道留在了闽粤赣一带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

反围剿失败,此人因伤留在南方,11年后,他带出1支30万人的军队

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的处境之艰难,并不亚于长征中的红军主力, 而作为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的主要领导者之一,陈毅本人也多次遇险。

1936年冬,国军利用叛徒设下圈套,谎称中央派人到了毗邻南雄的江西大余,要求与陈毅见面,企图以此诱捕他。与中央失联多时的陈毅冒险前往大余,却发现国军部队在城中频繁调动,并包围了秘密交通站,一个老人悄悄地过来告诉他:“有人叛变!”陈毅于是立即撤退至梅岭斋坑潜伏了起来。

反围剿失败,此人因伤留在南方,11年后,他带出1支30万人的军队

国民党军一路追捕,出动了4个营包围了梅岭,陈毅被困于山中20多天。蒋军日夜搜山,多次从距离陈毅藏身的草丛仅数十米处经过。 一无所获之际,敌人决定放火烧山。熊熊大火顷刻吞没了梅岭,就在烈焰即将烧至陈毅藏身处时,突降倾盆大雨,将大火悉数浇灭。

反围剿失败,此人因伤留在南方,11年后,他带出1支30万人的军队

危难之下,陈毅写下了著名的《梅岭三章》,正如他所言:“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困。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

1937年,由于日军全面侵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等原因,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新四军成军之初,陈毅是第一支队司令员,皖南事变之后,他出任新四军军长一职。在陈毅及其他新四军主要将领的努力下,皖南事变之后,新四军的队伍迅速扩大,至抗战末期,已发展至30余万人(注:陈毅因伤留在南方是1934年,抗战结束是1945年,共历时11年)。

反围剿失败,此人因伤留在南方,11年后,他带出1支30万人的军队

上一篇

大贪官和珅,心中有杆秤,有一种银子他死都不会拿!

下一篇

揭秘:1949年蒋介石为何将所有兵力放在厦门和金门两岛上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