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理工男和文艺女的婚姻,彼此不相爱,各处一方,却无人提出离婚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理工男和文艺女的婚姻,彼此不相爱,各处一方,却无人提出离婚
收藏 0 0

理工男和文艺女的婚姻,彼此不相爱,各处一方,却无人提出离婚

当今社会上已经很少会出现父母包办婚姻的事情,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很多封建的传统都被革新,自由恋爱已经取代了包办婚姻,但当时很多文学大家都没有逃离包办婚姻的折磨,鲁迅,朱自清,徐志摩这些大文豪都没有挣脱包办婚姻,鲁迅先生就是被父母骗回国之后和朱安成婚的,但是两个人也只是有名无实,而朱安就是包办婚姻的牺牲品,后来鲁迅也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知音。

徐志摩先生一生放荡不羁,不愿自己一生都活在包办婚姻的阴影之下,张幼仪虽然是名门望族,但是在徐志摩遇到林徽因之后,她的生活就变得惨淡无比。

而朱自清相比起来就更有男人的责任感,武钟谦是母亲强行塞给他的妻子,但是他却尽到了做丈夫的责任,不仅为自己的妻子写诗,还对她百般照顾,这段包办婚姻就算是比较幸福的了,后来妻子病逝又遇到自由恋爱的新时代女性陈竹隐,但是虽然是自由恋爱,可是两个人还是因为家庭观念的不同不是很幸福,这就是包办婚姻带来的时代悲剧,而另一对夫妇则就大不相同,他们虽然也是包办婚姻,但是他们在迎来新时代的时候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婚姻。

理工男和文艺女的婚姻,彼此不相爱,各处一方,却无人提出离婚

两个人的青春年华

苏雪林1897年出生在浙江的一个小县城,那时候的社会被很多封建顽固的思想束缚,“重男轻女””女子无才便是德”等这些腐朽的观念还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观念,更是有裹脚的陋习给很多女子造成了心理上和身体上的巨大伤害,而苏雪林就是这个时代悲剧下存活的女性,在时代的背景下,女子是不能抛头露面的,更不能像家里的男孩子一样上私塾读书。

但是从小苏雪林就和其他的女孩子不一样,她不喜欢传统的教导,反而被知识所深深地吸引,但是家里的祖母和长辈们依旧用女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思想束缚着这个小女孩,但是苏雪林从来没有放弃过挣扎。

在求学的路上她声嘶力竭的吵闹,想要学习的机会,最后在万般无奈之下祖母才允许她去私塾有一个旁听的机会,当然这是她以命相逼才换来的,而苏雪林更是没有逃脱掉裹小脚的陋习,在无力挣扎之下,身体上的残疾让她的一生都不能昂首挺胸的走路,这也是她一生的耻辱,最后她经历波折最终进入了女子师范学校读书。

理工男和文艺女的婚姻,彼此不相爱,各处一方,却无人提出离婚

但是她并不甘心毕业之后只做一个小学老师,她想在文坛有更多的成就,在祖母眼里本应该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但是她却瞒着家里所有的人偷偷去了法国留学,但是家里的结婚令始终没有停歇,而祖母也为她物色好了一位优秀的人选。

张宝龄就是祖母为她看好的人选,张宝龄的父亲是一位很有钱的商人,而他自己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学者,但是和苏雪林不同,他对理工类的知识非常感兴趣,在那个男子可以大展拳脚的年代他一直在求学的路上不断探索,在理工类的领域取得了很多成就,后来也因为对于知识的更多渴望选择了出国留学,不过虽然是男子,在婚姻方面也会受到包办婚姻的强制,而他和苏雪林就是两个素未谋面的有志青年,却被传统封建观念强行绑在了一起,那么他们的未来又会是什么样的呢?

理工男和文艺女的婚姻,彼此不相爱,各处一方,却无人提出离婚

包办婚姻下的一生

在那个年代车马很慢,路途遥远,两个人又在不同的国家留学,所以只能通过书信来了解对方的情况,但是在几次通信之后苏雪林深深的意识到,这并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和自己的风情相比之下,张宝龄就显得很不解风情,但是家里祖母的压力下自己也没有反抗的权利,虽然在外国留学的时候自己也遇到过心仪的人,但是迫于传统思想的束缚,自己还是没能拒绝包办婚姻而追求自己的幸福,再加上后来父亲病逝,回家之后看到卧床不起的母亲自己更是不能拒绝这门婚姻,也算是顺从了父母的心愿。

两个人回国完婚之后的一年时间内还算是甜蜜,张宝龄为了自己的婚姻做出了很大的让步,他放弃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来到了苏雪林所在的东吴大学任教,这一年的时间内,两个人还算是有说有笑,一起讨论在国外的所见所闻,一起斗蛐蛐,养金鱼,甚至张宝龄还投其所好开始和妻子吟诗作赋,但是这终究不是他的追求。

理工男和文艺女的婚姻,彼此不相爱,各处一方,却无人提出离婚

后来两个人的观念差距越来越大,话不投机的时候也越来越多,最典型的就是一次,苏雪林看着圆圆的月亮感叹,而张宝龄却不解风情的说,这月亮再圆都没有我用圆规画的圆,这样的例子在他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这就是理工男和文艺女的婚姻

一年之后王宝龄再次回到了上海船厂当工程师,即使是两个人没有什么感情基础也经常吵架,再加上异地分居,可张宝龄还是每周都会有固定的时间来看自己的妻子,这就能看出一个男人的责任感,后来苏雪林的工作几经周折,在安徽大学任过教,后来又来到了武汉大学,随后战争的爆发,让两个人的距离越来越远,苏雪林和学校一起南迁,但是张宝龄却留在了上海。

理工男和文艺女的婚姻,彼此不相爱,各处一方,却无人提出离婚

战争时期他们两个同在一个中国却没有任何联系,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1942年张宝龄也来到武汉大学异地生活才算结束,在这之前在苏雪林的同事心中张宝龄一直都是一个外表冷漠不懂人情世故,还不懂得生活情调的男人,对于浪漫就更是一点都不了解了,无疑是一个无趣之极的人,但是张宝龄的到来改变了大家对他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凭借的也只是苏雪林的一面之词,在杨静远回忆张宝龄的时候是这样说的:“他很友善,健谈,在廊子里一坐下,就讲了引人入胜的故事,他在昆明的一段亲历。”对于他们两个人的婚姻状态他是这么形容的:

而实际上的张宝龄确实如此,他的性格忠厚老实但是也不缺幽默,只是在苏雪林看来他始终都是一个不解风情的理工男,不是张宝龄不够好,而是苏雪林从来就没有真正的走进过张宝龄的内心。后来两个人的婚姻是在没有办法继续经营下去,于是他们两人同餐不同寝,两地分居但是依旧没有离婚

理工男和文艺女的婚姻,彼此不相爱,各处一方,却无人提出离婚

苏雪林后来去了台湾,而张宝龄却留在了大陆,而这一别不仅仅是隔海相望那么简单,也是他们人生中的最后一次离别,去了台湾之后的苏雪林始终追求着自己的热爱,直到收到张宝林的侄子的来信才得知丈夫去世的消息,而在丈夫临走之前还拿着她留下的围巾久久不能忘怀,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张宝龄对自己的侄子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真的很想念你们的二婶。”看到信之后的苏雪林久久不能释怀。

韶华易逝,悔不当初

张宝龄在生命的最后在病床上依旧觉得自己非常亏欠苏雪林,没有给她想要的幸福,更没有给她向往的浪漫生活,以至于最后都没有向她好好的道别。

而晚年的时候苏雪林再次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她给大家解释了为什么面对不幸福的婚姻在新时代的允许下还是不选择离婚,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自己是信徒,不能违背信条。二是因为自己虽然是新时期的女性,但是当时已经小有名气,不能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和影响。

理工男和文艺女的婚姻,彼此不相爱,各处一方,却无人提出离婚

在面对自己一生的婚姻时,她说了这样的一句话:“我是只蝴蝶,恋爱应该是我全部的生命,偏偏我在这个上面仅余一页空白。”这句话中包含对自己丈夫的无限愧疚和怀念吧,本该幸福美满的一个家庭,因为两个人的执拗和不理解终究造成了这样的结局,但是时间是回不到过去的,苏雪林也非常后悔让自己的丈夫孤苦一生,因为自己的执着而辜负了一位良人。

最后,小编也只能说一句:珍惜眼前人。

上一篇

官位不是考试得来的,而是他人推荐——谈谈唐代的举荐制

下一篇

酒香也怕巷子深,聊聊唐代酒业的营销手段——“酒店广告”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