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有关春节的历史冷知识,赶紧搬着小马扎来学习吧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有关春节的历史冷知识,赶紧搬着小马扎来学习吧
收藏 0 0

一、古人并不称呼春节为“春节”

大年初一在古代的正确称呼是“元旦”,而不是春节。

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我国改用公元纪年法,于是将公元1月1日改称为“元旦”,农历大年初一被称呼为“春节”。

有关春节的历史冷知识,赶紧搬着小马扎来学习吧

二、春节并不只是中国的节日

在我们开始欢欢喜喜大年初一过新年的时候,这份喜悦并不只有中国人独享。世界上过春节的国家,除了中国之外还有韩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文莱、朝鲜、马来西亚、越南、缅甸。这些国家不仅过春节,而且还将中国农历的春节设立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

有人会问了,日本深受中华文明的影响,它们为什么就不过春节呢?其实,在日本古代,他们也是过春节的。但是,近代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就废除了农历大年初一过春节的习俗,“春节”这个节日改到了公元纪年法每年的第一天过,也就是1月1日。

有关春节的历史冷知识,赶紧搬着小马扎来学习吧

三、“倒福”可不要瞎贴,这是有讲究的

过春节,贴福字。许多人都喜欢将“福”字倒贴,寓意福到。但是,在我国传统的民俗中,“福”字倒贴只能在水缸和垃圾箱旁使用。

古人认为,倒水和倒垃圾会将家里的福气倒走。所以,在这两处倒贴“福”字,寓意能将家中倒走的福气,再给倒回来。

有关春节的历史冷知识,赶紧搬着小马扎来学习吧

四、古人给“压岁钱”,并不是给钱

过春节,压岁钱是必不可少。但是在古代,古人给的“压岁钱”并不是真的钱,而是形状类似钱的辟邪物。

在我国的民间传说中,远古时期有一个面貌可怕的小鬼,它的名字叫做“祟”。每到除夕夜的时候,“祟”都会出来吃小孩,而“压岁钱”,就是用来吓唬这个小鬼的。对了,在古代。“压岁钱”也叫作“压祟钱”。

上一篇

学历信息不正确,婚姻状况被填错,户口本上的信息究竟重要吗?

下一篇

清帝为何选择和平退位,而不是退回东北老家,继续负隅顽抗?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