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中国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系列(二)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系列(二)
收藏 0 0

之前整理了一期中国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因为篇幅关系,只列出了其中的几件。但没想到很受大家的喜欢,于是决定做一个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系列。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充满智慧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化,各种技术遥遥领先全世界,各种奇珍异宝在历史长河中大放光彩,流传到后世惊艳世人目光,让世界为之瞩目。

接下来介绍的这几件国宝,一样体现着古人智慧的结晶。(编号延用上一期)

6.鹳鱼石斧图彩陶缸,新石器时代

中国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系列(二)

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今汝州市)阎村,新石器时代前期的葬具。为红陶砂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底径19.5厘米。器腹外壁的一侧就是著名的鹳鱼石斧图。图高37厘米,宽44厘米,约占缸体表面积的一半,画面真实生动、色彩和谐、古朴优美,极富意境,是迄今中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经专家用碳十四测定,它是原始社会仰韶文化时期的产物,距今已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

7.陶鹰鼎,新石器时代

中国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系列(二)

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虽然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最大腹径32厘米,但看上去显得威武而雄壮。鹰的前胸为鼎腹,饱满粗壮,器口开在鹰的背部。鹰的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喙部呈有力的勾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8.后母戊鼎(旧称司母戊鼎),商朝

中国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系列(二)

1939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后母戊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器厚立耳,折沿,腹部呈长方形,下承四柱足 。器腹四转角、上下缘中部、足上部均置扉棱。器身与四足为整体铸造,鼎耳则是在鼎身铸成之后再装范浇铸而成 。

形制巨大,雄伟庄严,工艺精巧;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腹内壁铸有“后母戊”三字,字体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笔划的起止多显峰露芒,间用肥笔 。

商后母戊鼎是已知中国古代最重的青铜器;商后母戊鼎的铸造,充分说明商代后期的青铜铸造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足以代表高度发达的商代青铜文化。

9.利簋,西周

中国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系列(二)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10.虢季子白盘,西周

中国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系列(二)

清道光年间于陕西宝鸡虢镇虢川司出土,商周时期盛水器。

此盘自道光年间出土后曾被当地农人用以喂马,后县令以数钱据为己有。几经动荡,此盘被刘 铭传觅得,极为珍惜。在其后几十年内,觊觎此盘者不乏其人,刘氏后人将盘重埋地下,远避他乡。解放后,刘肃将此盘掘出献给国家。自此,虢季子白盘才得以重放异彩,供世人欣赏。虢季子白盘先曾藏于故宫博物馆,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上一篇

中国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系列(三)

下一篇

你经历过说不清道不明的超自然经历吗?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