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唐朝最悲壮的一战,孤军死守西域四十载,最后一战三军将士尽白头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唐朝最悲壮的一战,孤军死守西域四十载,最后一战三军将士尽白头
收藏 0 0
唐朝最悲壮的一战,孤军死守西域四十载,最后一战三军将士尽白头

战争向来都是你死我活,官兵们为了守卫国土,与敌人进行了殊死拼杀,上演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悲壮故事。电视剧《亮剑》中有这样一句经典台词,“纵然是敌众我寡,纵然是身陷重围,但是,我们敢于亮剑,我们敢于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一句话,狭路相逢勇者胜,亮剑精神,我们这支军队的军魂。 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亮剑精神不仅适用于近代战争,也适用于古代。在唐朝的历史上,就这样一支军队,他们镇守绝域四十载,到了最后一战时,士兵们绝多数都是满头白发了,而这支军队的将领就是郭昕。

唐朝最悲壮的一战,孤军死守西域四十载,最后一战三军将士尽白头

唐朝武则天长安二年(702年)设立北庭和安西都护府,用以防御吐蕃的入侵。鼎盛时期,安西都护府统辖的唐军(又称为“安西军”)兵力一度达到了2.4万人。“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为平定叛乱,安西军成为平叛的重要力量之一。

但是,大军的内调,让吐蕃人趁虚而入,致使安西都护府和内地的通道中断,音信全无。当时郭氏家族子弟多人担任安西大都护,一直守护着安西都护府,郭昕就是其中的佼佼者。郭昕是汾阳王郭子仪之侄,郭子仪弟弟郭幼明之子,他是安西都护府最后一任大都护。

唐朝最悲壮的一战,孤军死守西域四十载,最后一战三军将士尽白头

永泰二年(766年),中书令郭子仪奏请朝廷遣使巡抚河西、安西等地,时任左武卫大将军郭昕奉命前往巡抚河西、安西等地。出人意料的是,郭昕来到安西不休,朝廷与安西就断了联系,郭昕只能带着数千将士迂回安西西镇。

反观朝廷,上至皇帝下至大臣们都认为安西西镇早已沦陷了,也没有主动联系。15年后,也就是781年,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传到长安,安西西镇并没有沦陷,原因是郭昕率领几千唐军誓死镇守。

当时皇帝的唐德宗,感动之余,唐德宗下旨所有将士连升七级,郭昕被加封为安西大都护,封号为武威郡王。事情还没有结束,短短两年后,陇右地区又发生叛乱,唐德宗出逃。

唐朝最悲壮的一战,孤军死守西域四十载,最后一战三军将士尽白头

朝廷自身难保,更没有力量来支援安西四镇了,一切都要靠郭昕自己。789年,北庭都护府被吐蕃攻陷,这意味着整个西域只剩下郭昕坚守,这是身处绝境。公元808年,安西西镇已经孤悬在外四十多年,郭昕的最后一战也充满悲壮。

当吐蕃大军兵临安西都护府所在地龟兹城时,郭昕率领几千早已白发苍苍安西军死战不退,最终全部阵亡。郭昕是大唐在西域的最后一道防线,他也因此被誉为“铁血郡王”。

上一篇

狄仁杰拆毁1700多座淫祠,他死后老百姓却拆了他的祠堂

下一篇

大中之治:大唐最后的治世 帝国最后一抹辉煌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