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孙无忌一生忠于大唐却落了个谋反罪名 下场凄惨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孙无忌一生忠于大唐却落了个谋反罪名 下场凄惨
收藏 0 0

长孙无忌历仕三朝,做宰相三十多年,有文武之才,为唐初有名的政治家。他身为贵戚,权重而不专,对大唐皇室忠心耿耿,尽智尽力,为唐朝的典章制度的制定作出了贡献。长孙无忌一生忠于大唐但却落了个谋反罪名,长孙无忌惨遭逼死的真相是什么?

孙无忌一生忠于大唐却落了个谋反罪名 下场凄惨

公元643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此时已经登基十七个年头。他少年时就征战四方,带领文臣武将屡战屡胜,为李唐的建立创下不朽之功。而这时的李世民已经超过了四十五岁,他怀念起当初跟随自己功臣们,许多人都已经离世了,他决定将臣子们的功绩形象束之高阁永久流传,于是建立了二十四功臣凌烟阁。而在凌烟阁排名第一的既不是秦琼、尉迟恭、李靖等盖世名将,也并非房玄龄、杜如晦等谋臣,而是他最信任的赵国公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和李世民算得上是同龄人,两人在少年之时相识,可谓私交甚好。后来,李世民娶了长孙无忌的妹妹,两人的关系更是亲上加亲。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李渊父子在晋阳起兵,长孙无忌在第一时间便跟随李世民,帮助李世民出谋划策。在唐朝建立以后,二人的关系更是亲密无间,在太子李建成和秦王李世民相争之时,长孙无忌直接劝说李世民应当先发制人果断出击。

形势最危急时期,房玄龄和杜如晦都被赶出了秦王府,只有长孙无忌还能坚守在李世民身边。不久后,李世民破釜沉舟发动了玄武门之变,一举控制朝政,而后登基为帝。李世民将长孙无忌的功劳排在了第一位,对他极为信任,甚至允许长孙无忌出入自己的寝宫。长孙无忌的官位权势也是步步高升,堪称第一红人。有些臣子认为李世民对长孙无忌的太过宠信,上奏折提出异议,李世民当即将奏折给长孙无忌看,并招来群臣表示他们君臣之间毫无间隙。

在选择太子的问题上,李世民曾考虑与自己十分相像的吴王李恪,他直接招来长孙无忌问询意见。长孙无忌表示李治是宽厚守成之主,确立储君不可妄动。最终李世民还是听从了长孙无忌的意见。李世民对长孙无忌可谓毫无保留的信任,在病逝以前,专门将长孙无忌设为辅政大臣。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长孙无忌身为李治的舅舅,却在唐高宗李治统治期间却被指谋反,不但自己被迫自尽,甚至连家人亲属都被流放成为奴婢,晚景十分凄凉,令人感叹世事无常。

孙无忌一生忠于大唐却落了个谋反罪名 下场凄惨

当武昭仪被立为皇后,长孙无忌就隐隐感觉到自己的厄运即将降临。从此之后,他越来越低调,很少再在重大问题上发声。他将自己禁锢到书斋中,安心编写各种著作。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躲避厄运。可惜,武皇后没有放过他。这一次,为武后当马前卒的仍旧是许敬宗。显庆四年,洛阳人李奉节密告太子洗马韦季方、监察御史李巢等人结党营私。案发,唐高宗命许敬宗审理此案。

许敬宗因支持武后被擢升为中书令。在审理过程中,韦季方企图自杀,但没有成功。许敬宗事先得到武后点头,便构陷长孙无忌是此案的幕后主使。他向高宗汇报时说:“长孙无忌和韦季方计划构陷忠臣以使朝廷大权尽归无忌,伺机谋反,现在事情暴露,韦季方为保全长孙无忌,因此自杀。幸好被我的部下即使阻拦,韦季方才得以活命。”

唐高宗虽然不相信自己的舅舅会谋反,但是他优柔寡断,被武后控制后,更是懦弱无能。听了许敬宗的汇报,他感叹说:“我家不幸,亲戚中频有恶事。”为了促使唐高宗给长孙无忌定罪,许敬宗又对他说:“长孙无忌与先朝谋取天下,众人服其智,做宰相三十年,百姓畏其威,可谓威能服物,智能动众。臣恐无忌知事露,即为急计,攘袂一呼,啸命同恶,必为宗庙深忧。臣愿陛下断之,不日即收捕,准法破家。”

不得不承认,许敬宗的话确实很有杀伤力。想必任何当权者听了都不会无动于衷。长孙无忌是三朝元老,大唐的王朝的“创始人”之一,这样的人如果真的叛乱,势必会对撼动李治的皇位甚至整个李氏家族的统治。但是,唐高宗的无能就在于,听完许敬宗的汇报后,他既不亲自提审韦季方等人,也不找长孙无忌当面了解情况。只是命令许敬宗再审。

许敬宗退出大殿后,心中清楚,唐高宗下不了决心。他还得找更多的“证据”。于是,他连夜提审韦季方,编造长孙无忌谋反的罪证。第二天一大早便进宫向唐高宗汇报,信誓旦旦说掌握了长孙无忌地罪证,并把一大堆伪造地材料递给唐高宗。许敬宗使出浑身解数促使唐高宗“拿下”长孙无忌。他说长孙无忌是汉之王莽、魏之司马懿,又说“当断不断,反受其害,安危之际,间不容发。”

唐高宗被许敬宗唬得“一愣一愣的”,当即下诏剥夺长孙无忌的官爵和封地,流放黔州。他的家族也遭株连,家族中凡有官职的大多被贬。也许唐高宗对长孙无忌仍有同情,毕竟长孙无忌曾扶持他登上皇位,何况他还是他的舅舅。同年七月,唐高宗下令再审长孙无忌谋反案。他钦点李勣参与案件的审理。许敬宗也是审理人。武后为了永绝后患,授意许敬宗“了结”此案。许敬宗派大理正袁公瑜到黔州提审长孙无忌。袁公瑜到黔州后,根本没有审理,而是直接逼迫长孙无忌自杀。无奈,长孙无忌在黔州上吊自杀。

袁公瑜回到京城后,许敬宗等人向高宗汇报说,长孙无忌畏罪自杀了。唐高宗此时仍旧只有一声叹息。而隐藏在金帐后的武皇后则发出了兴奋的笑声。长孙无忌是大唐功臣,对唐朝的建立、巩固、繁荣立下了汗马功劳。他既是唐太宗的重要谋臣,也是位高权重的外戚,虽然他曾打击过太子李承乾、吴王李恪、江夏王李道宗等人,但他对唐朝忠心耿耿。说他与韦季方等人结党谋反,是武后为了清除异己而指使许敬宗等人所构陷的罪名,完全是冤枉。

不知道是唐高宗幡然醒悟,还是武则天觉得她把长孙无忌整得太惨,上元元年,唐高宗颁下诏令,追复长孙无忌的官爵,让他陪葬昭陵。又下诏让长孙无忌的曾孙长孙异承袭长孙无忌的爵位赵国公。长孙无忌的冤案算是得以昭雪。

孙无忌一生忠于大唐却落了个谋反罪名 下场凄惨

对于长孙无忌之死,常见的说法有两大原因:第一,长孙无忌只手遮天,引起了李治的警觉。通过“废王立武”之事,李治联络以李勣、许敬宗为首的一批官员,将舅舅扳倒,重新掌权;第二,长孙无忌死保,不同意立武则天。于是,武则天怀恨在心,指使爪牙许敬宗、等人诬陷长孙无忌,而李治巴不得舅舅早点倒台,所以不闻不问,导致长孙无忌被害。

这两种说法都是客观存在的,不管以李治为主导害死舅舅,还是以武则天为主导逼死仇敌,都是长孙无忌之死的外在原因。外因固然存在,但我认为,长孙无忌之死的主要原因是内在原因,是他咎由自取。李世民留给儿子李治的蛋糕,本让长孙无忌转交,而长孙无忌却一口吃掉。李治也不愿干掉自己的亲舅舅,但他想拿回自己的蛋糕。所以,要怨只能怨长孙无忌嘴馋。

第一,长孙无忌权力欲望太重。

长孙无忌的幼年非常不幸。父亲去世后,长孙无忌与妹妹、母亲被异母兄长孙安业赶出家门,投靠了舅舅。而高士廉则将长孙无忌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后来成为千古贤后。长孙无忌也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这个长孙安业知道妹妹成了皇后时,估计肠悔青了。然而,长孙皇后却胸怀宽广,她不计前嫌,提拔了长孙安业,却让亲哥哥长孙无忌辞去了屁股还没坐热的尚书右仆射。人们只看到了长孙皇后的贤明,却忽略了问题的另一面,长孙无忌的权力欲望。

据史书记载,长孙无忌担任尚书右仆射不到半年就被人告发“权宠过盛”,意思是,仗着皇帝宠信,过度揽权。在这之后,长孙皇后才上表李世民,并严厉要求哥哥辞职。并且,长孙皇后临终遗言再次提到不让皇帝提拔长孙一族,防止外戚专权。看来,长孙皇后早就发现了哥哥的毛病。就这样,长孙无忌在人生的大好年华,被迫过了十六年位高而权不重的悠闲生活。

第二,迷恋权力,该收手时不收手。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在立太子一事上犹豫不决,长孙无忌站了出来,坚定的支持李治,原因是李治仁孝,李世民同意了,之后,李世民考虑李治过于懦弱,想改立“英武类己”的李恪,长孙无忌坚决不同意,李世民问:“是因为李恪不是你的亲外甥吗?”长孙无忌仍说:“太子仁厚,真守文良主。”诚如长孙无忌所言,仁厚便他坚持立李治为太子的真正原因。仁厚、仁孝换个说法就是软弱,好控制。李治登基后,长孙无忌被压抑了许久的权力欲望彻底爆发,真将他当成了软弱的小孩子。

宰相褚遂良强买了下属的房产被人弹劾,长孙无忌将褚遂良贬官为同州刺史,但没过多久就调了回来,仍是宰相,而弹劾他的人却被下放。李治知道后对长孙无忌说:“朝廷似乎出现办事私下照顾,讲情面的情况!”长孙无忌说:“这种事情,自古难免,大事上绝对没有问题,小小的情面陛下都在所难免,何况大臣呢!”李治忍了下来,没有发作。

李治的妹妹怂恿丈夫房遗爱与哥哥房遗直争家产,她想到了一个馊主意,状告房遗直对她耍流氓。长孙无忌借机发挥,将这个简单的流氓案审成了牵连众多的谋反大案。长孙无忌的政敌被一扫而空,李治留着眼泪要求赦免自己的三哥李恪与六叔李元景,被长孙无忌的党羽崔敦礼无情的驳回。李治又忍了下来。

王皇后的舅舅柳奭是长孙无忌的铁杆,他们为了保住关陇门阀的地位,想立王皇后的继子为太子,以期永保富贵。李治不同意,因为他还年轻,不着急立太子,但长孙无忌等人不依不饶,李治又忍了下来。李治喜欢武则天,想废王皇后,立武则天,长孙无忌等人不同意,这次李治不忍了!他已经忍了六年,是时候对长孙无忌彻底宣战了。大臣们突然发现皇帝硬气起来,仿佛在对长孙无忌说:“你真的认为我懦弱吗?我要拿回父皇留给我的蛋糕,因为那是属于朕的!”

孙无忌一生忠于大唐却落了个谋反罪名 下场凄惨

其实,长孙无忌个人的威望与对朝廷的控制远没有达到周公姬旦与霍光这些权臣的程度,他们可以废立皇帝,掌控国家的走向,权力完全凌驾于君权之上。而长孙无忌远远不行,他的权力是李世民赋予的,目的是和平过度给李治,而他却贪婪的私自占有,不想还给李治。如果长孙无忌在恰当的时机,将蛋糕交给李治,选择放手的话,无疑是荣耀的一生,但他在该放手时不懂放手。正是这种对权力的贪婪与迷恋,使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所以,长孙无忌的惨痛失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人生并不是一味拥有才叫成功;有时,选择放弃是一种大智慧。

上一篇

古代“失仪”后果究竟有多严重?轻则鞭笞,重则死罪

下一篇

襄阳有多重要?丢失襄阳对南宋意味着什么?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