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李斯有哪两个历史污点?他的“升官欲”与他被灭族有无关系?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李斯有哪两个历史污点?他的“升官欲”与他被灭族有无关系?
收藏 0 0

很为李斯惋惜,他是很有才华的政治家。

李斯的一篇《谏逐客书》,便使秦始皇心悦诚服收回错误成命,从此如“泰山不让土壤”,如“江河不择细流”,广招天下贤士,图谋一统大业。

本来,李斯是可以名垂青史,流芳百世的。

然而,李斯重爵,他的权力欲升官欲太强,于是一次又一次地铸成大错,留下了后人难以宽恕的历史污点。

李斯有哪两个历史污点?他的“升官欲”与他被灭族有无关系?

诬陷韩非,是李斯的一大历史污点。

和李斯一样,韩非也是客卿,也是很有思想很有韬略的政治家。我们至今仍可在他的《孤愤》、《五蠹》、《说难》等洋洋洒洒的论著中,看到他的杰出才华。

然而,李斯容不了韩非,大有周瑜那种“既生瑜,何生亮”的心态。他怕秦始皇的对韩非比对他更信任,怕韩非在秦国比他更有权力,成为他升官晋爵的挡路石,于是便向秦始皇进了谗言,致使韩非身隐囹圄,自杀身亡。

李斯的另一个历史污点,就是与赵高密谋篡改秦始皇的临终诏书,废扶苏而立胡亥,此所谓“沙丘之谋”。

这个阴谋没有李斯参与,仅是赵高和胡亥是不会得逞的,因为天下人根本不会相信。而李斯本来也认为此乃“亡国之言”,“非人臣之所当议”。但他的权力欲和升官欲又开始作祟。

李斯有哪两个历史污点?他的“升官欲”与他被灭族有无关系?

扶苏守边,蒙恬是最得力的助手。他怕扶苏即位之后,必以蒙恬为相,而使他不能“怀通侯之印归乡里”,于是经不起赵高三言两语的挑唆,便与赵高合流。

胡亥当上皇帝李斯当上丞相之后不久,各地农民揭竿而起,胡亥怪罪于李斯,指责他“居三公之位,如何令盗如此!”

此时在李斯身上起作用的依然是权力欲和当官欲。“斯恐惧,重爵禄,乃阿二世意”,进言秦二世“行督责”,实行专制独裁统治。

按照李斯的意思,胡亥只要“灭仁义之涂,绝谏说之辩,荦然行恣睢之心”,就再也没有人敢犯上作乱了。

这番话使秦二世很受鼓舞,“于是行督责益严,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秦民益骇惧思乱”。这大概是李斯的又一大历史污点了。

李斯有哪两个历史污点?他的“升官欲”与他被灭族有无关系?

真佩服曹雪芹。“只嫌乌纱小,才把架锁扛”,这简直就是一条历史规律。

权力欲和升官欲与正气与人格是成反比的。权力欲和升官欲到了顶点,就会铤而走险,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能干得出来,于是也就不免有缧绁之忧。

李斯干的那些勾当,或是诽谤诬陷,或是密谋篡位,或是祸国殃民,都是可以判处重刑的。他侥幸得逞,一次又一次地蒙混过关了,终于混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位。

大权在握,风光自是风光,只是也极易成为那些比他的心更黑手更毒的人的明枪暗箭的目标。当然,这个“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是那些官欲熏心的人所不愿意想到的。

李斯的结局是很惨的。他到底还是被赵高耍了,成了阶下囚,最后被腰斩而且夷三族。

据史书记载,囹圄之中的李斯对他儿子说:“吾欲与若牵黄羊,俱出上蔡(李斯老家)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然而,被权力欲和升官欲控制了一辈子的李斯,到了这个时候,却是想过平民百姓的日子也不可得了。

上一篇

李自成与满清是如何对待崇祯遗体的?李自成的失败与此有关系吗?

下一篇

朱仙镇的书生何以对于岳飞被害一语成谶?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