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智慧、残忍与杀戮的司马懿是怎样炼成的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智慧、残忍与杀戮的司马懿是怎样炼成的
收藏 0 0

有关司马懿的印象,大多还是来自于演义小说《三国演义》:司马懿在西城下被诸葛亮空城计吓得仓皇而逃;在祁山时遭受诸葛亮送给女人服装羞辱,等等。

然而,《三国演义》对司马懿的处理,不过是来衬托诸葛亮的智慧和计谋,于是司马懿便被蒙上了一层与周瑜一样的无奈。

不过司马懿的命要比周瑜好的多,尽管司马懿长诸葛亮两岁,但是积劳成疾的诸葛亮却没有活过司马懿,在北伐中病死五丈原。

《三国演义》里,处处都能感觉到诸葛亮的智慧。但是在战争的权衡和利益的得失方面,司马懿代表的魏国却丝毫没有落于下风,反而在祁山多次阻击了诸葛亮一统汉室的夙愿,令其出师未捷身先死,让人深感遗憾。

但反来想想,也不得不佩服司马懿在战争中的示弱。暂时的示弱未必是坏事,战争是国之大事,国之大事,要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不是逞一时之快的。司马懿显然在这方面要高明的多,也务实得多。

智慧、残忍与杀戮的司马懿是怎样炼成的

司马懿剧照

撇开罗贯中笔下的司马懿,再看看《晋书》中的记载.

《晋书》使我们见到一个令人可怕的刽子手、一个以政治和军事发家的晋国的奠基者司马懿

司马懿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他遇到了那个时代两个震铄古今的人:一个使司马懿走上了政治舞台,并一发而不可收拾;另外一个充分挖掘出了司马懿军事才能,使其成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

前一个是曹操,后一个就是诸葛亮。

曹操的出现在于曹操招贤纳士、笼络人心。司马懿对于曹操其实是既鄙视又忌惮的。鄙视在于曹操的身世和行为,忌惮的是曹操喜怒无常的性格。其实,对于司马懿来说,曹操的性格和发迹的过程,在后来他是多么相似的继承了。而且继承的比曹操更阴险,更残忍。

曹操对于司马懿还是怀有戒心的,这种戒心不是一般的曹操对他人的戒心,而是一种对未来的戒心,曹操曾听人说司马懿极具传说色彩的 “狼顾”,也就是你在后面叫他,他不用转身,头便可一百八十度回旋,面部对着后面的人。据说这种“狼顾”之相的人阴险而奸诈。曹操曾在司马懿走后,唤作:“仲达,一等”,司马懿便显“狼顾”之相。令曹操大惊,便想杀掉他。

但是司马懿依附于曹丕,曹丕多次从中周旋,加上司马懿超强的政治头脑,曹操一时也无计可施。毕竟人家没有什么过错,而且工作做得也很到位,曹操一贯以笼络人心为根本,也不想因小失大。恰恰是司马懿抓住了曹操性格上的这个弱点,在曹操在世的时候也没有出现什么纰漏,反而在曹操身上学到了不少的东西。

司马懿在曹丕夺权的过程中,又出力非凡,成了曹丕最信任的人。这使司马家族在曹氏政权的地位开始上升,并取得了巩固。这不得不说司马懿的智慧,使其在危险的漩涡中活了下来,并且活的很滋润,两次成为曹氏家族的托孤重臣。

智慧、残忍与杀戮的司马懿是怎样炼成的

司马懿剧照

诸葛亮对于司马懿来说,是检验和提高自己军事才能的最好的对手,正是这种和诸葛亮长期的战争磨练,使司马懿的临战指挥能力步入到了一个军事家的地位。

虽然《晋书》和《资治通鉴》在一些战争的胜负上描写不尽相同,但是无论是诸葛亮胜还是司马懿胜,最后获益的还是司马懿。那就是实战能力的提高和在战争中军事资本的积累。在诸葛亮之后,司马懿已经鲜有对手了。

正是这两个人,使司马懿在政治的诡谲多变和战争的生死存亡中变得游刃有余。从而也直接导致了在以后曹、马的权利相争中,司马懿大获全胜,一下子巩固了司马家族在整个曹氏政权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但是无论是作为政治家的司马懿,还是作为军事家的司马懿。他在计谋、杀戮和残忍等方面都完完全全的继承了他的前辈曹操。

我们习惯了三国演义中那个示弱的司马懿,但是这个示弱背后的司马懿却也干了几件使人意想不到和令人发指的事情。

首先,就是曹孙联盟,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孙刘联盟。孙刘联盟的破坏其实就是来自于司马懿的计谋,他利于东吴对刘备在荆州问题上的不满,促使东吴反戈。

接着就是那些令人发指的事情,在《晋书》中记载在征伐辽东时:既入城,立两标以别新旧焉。男子年十五已上七千余人皆杀之,以为京观。伪公卿已下皆伏诛,戮其将军毕盛等二千余人。

这种近乎于屠城的行为是令人发指的。这或许是司马懿在长期曹氏政权的压抑下的一种变态行为,或者是受曹操的影响。曹操曾多次进行屠城,像徐州、雍城、彭城、邺城、柳城等等大小不下十次。虽然也有父亲曹嵩死在徐州那样的借口,但是大多还是一种无端的发泄和莫名的行为。而司马懿的在辽东的屠城,估计也正是这种心理。虽然在道德层面上这种行为都是深受谴责的,但是在那个年代权利和军事资本才是说话的唯一方式。

在政治斗争中的残忍显然是司马懿更胜曹操一筹。嗜杀似乎也成了司马懿一种特性,在高平陵之变,司马懿对曹爽及其党羽何晏、丁谧、邓扬、毕轨、李胜、桓范等,并灭三族。有的说诛杀三百余人,有的说诛杀两千余人。不过晋书上未见记载。司马懿似乎有诛杀三族的习惯,在嘉平三年,王凌起兵被泄露,仰鸩而死。司马懿收其余党,皆夷三族。接二连三的事件都是令人不寒而栗。

这些无非也就是反映了在那个极其动荡的年代,无论是战争中的屠城还是政治斗争中的杀戮都呈现了历史残忍的一面,和那些每天都刀口舔血的人们变态的心理和嗜杀的习惯。用杀戮来拯救和平衡内心的恐惧和惊悸,这或许成为了习惯。如果不是这样他们内在的恐惧会一点点的吞噬掉他们的生命。他们每天都活在一种惊疑和惊惧之中。

智慧、残忍与杀戮的司马懿是怎样炼成的

司马懿

曹操和华佗那个开颅治头疼的故事,以及曹操借梦杀人的自编自导自演都说明了这些。

而司马懿同样也是对任何人都堤防和怀疑的一个人,他的狡诈背后是用更多的残忍来注释的。

在曹操初次征召司马懿时,司马懿便装病逃过了一次征召。在曹马权利的争夺中,司马懿同样演绎了一出装病的好戏,从而使曹爽彻底的失去了对司马懿的防范。

政治和战争就是为了生存,不择手段,不择目的去灭掉对方,保全自己。

这也或许是在那个乱世为了达到保全,为了生存,不得已的行为吧。司马懿和他的儿子们,用血腥和屠戮为司马炎的称帝打下了基础,为那个乱世腥红的西晋做了一个残忍的注脚。

仅仅是几年之后,司马炎的继承人便把晋朝陷入了飘摇之中,白痴皇帝司马衷终于让司马懿的在天之灵看到了:司马氏的智慧到此基本上用尽了,西晋仅仅存续五十年就宣告灭亡。

此后一百多年,五胡乱华肆虐着中原大地,中原人们陷入了巨大的灾难之中。

上一篇

司马炎篡位后厚待曹魏末代皇帝,为何刘裕篡位后要杀光司马家族

下一篇

当面敢骂慈禧“老寡妇”的女人!慈禧居然怕她、躲她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