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草根”魏征创业史:一生换过6位老板,才找到命中真主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草根”魏征创业史:一生换过6位老板,才找到命中真主
收藏 0 0

魏征的父母很早就死了,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但魏征是个例外。他看到村里人在地里干农活,一年到头却连肚子都吃不饱。魏征干脆不种地了,反正他是不够纳税门槛的孤儿低保户。

他隔三差五出去捡点吃的,然后就回家闭门不出。有次,邻居一周没见他出来,以为他饿死了。过去后发现,魏征在看书,破房子里堆的书跟废纸收购站似的。

随着身心的发育,魏征愁了。他身上变大的地方不光是他的梦想,还有他的胃口。靠捡吃的已经食不果腹了,那就找个管吃住的工作吧。魏征出家当了道士,成了喊一句“无量天尊”就有饭吃的云游道士。

魏征靠一双大长腿走遍三山五岳,凭多年积累的学识拜师会友。魏征行千里路,见各等人,这不仅激活他曾经读过的万卷书,更让他看懂时势两个字。

魏征出生时,杨坚还是北周皇帝的干外公,没多久他就弄死9岁的小皇帝。

魏征出家时,听说杨广也把老爹弄死了,最帅气的官二代成功转正。

不过底层老百姓的生活,好像并没有多大变化……

隋炀帝上台后,全国到处搞建设。今天疏通大运河,明天开发江南5A级景区,后天派大军攻打高句丽。老百姓适应不了频繁的折腾,很多人给自己找了个新的职业——造反。

“草根”魏征创业史:一生换过6位老板,才找到命中真主

魏征

公元617年,隋炀帝的表哥、李世民的老爸李渊也宣布造反了。

37岁的魏征很躁动,他并不是个天生安分守己的人。

读过的书、走过的路、见过的人、经过的事,这些已经大大扩展了魏征的心智,他再也回不去了。也许,多年的积累就是为了今日的释放。

在帝王将相眼里,天下就是一头肥鹿。在道士魏征眼里,世事只是二分阴阳。

经人介绍,魏征做了武阳郡丞元宝藏的秘书,元宝藏和瓦岗一把手李密是好友,李密喜欢上了魏征的才华,就挖墙脚请他跳槽到瓦岗寨。

魏征一来就提交《壮大瓦岗集团的十条规划》,但很自负的李密并没有认真看,因为他正忙着和王世充这个冤家互撕。魏征又提了些建议,也总是没人听。

没过多久,李密被王世充的人马打败了。不得已,他带着魏征等人投奔了李渊。

李渊为了拉拢李密,就把表妹送给李密做媳妇。然而,李密不久借口去招降旧部,在半路上反叛了。不幸的是,他很快被李渊的部下杀掉了。

魏征看到瓦岗这炉香要散了,就毛遂自荐去招降瓦岗旧部。他给瓦岗余部李勣写了封信,李勣很识时务,就将大片地盘和人马拱手送给李唐。

李渊很开心,让李勣和魏征去给弟弟李神通押送粮草,结果半路遇上了河北义军窦建德。窦建德连人带粮草全抢走了。

魏征摇身一变,却做了窦建德的起居舍人,是专门负责记录领导言行的贴身秘书。

两年后,李世民带人攻打王世充,窦建德带领大军去支援老王,结果二人被李世民一锅端。王世充战败投降,窦建德被杀。

魏征也被唐军俘虏,这次他却做上了李世民哥哥李建成的太子洗马。

这是智慧还是投机?没人能说清。但是,魏征无论在哪个阵营都能受到礼遇,靠的只是他的才华和品行,这是永不过时的硬通货。

魏征孤身一人,在战乱纷纷的隋唐乱世里,没有背景,没有靠山,不懂一招半式的武功,却能在多方势力间游刃有余。魏征,真乃奇人也。

“草根”魏征创业史:一生换过6位老板,才找到命中真主

李世民

天下时势已定,魏征也很受太子李建成的信任。所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为了扳倒李世民,魏征天天让李建成给老爹多拉关系。

然而,魏征严重低估了李世民。这位17岁就上战场,一直在生死边缘奋战的秦王,更喜欢用枪杆子说话。

5年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李世民不仅杀了兄弟和他们的老婆孩子,还冲进后宫逼老爹提前退休。28岁的李世民坐上了大唐龙椅。大殿上站着46岁的魏征。

李世民问:“你为什么要离间我们兄弟之情?”

魏征答:“太子要按我说的办,哪会有今天的下场。”

李世民见魏征不卑不亢,改变了口气:“听闻先生刚正秉直,今日一见,名不虚传,请你做詹事主簿可好?”

魏征答道:”岗位不重要,我只想做一个良臣,而不是忠臣。”

李世民:“这有何区别?”

魏征:“自己收获好名声,使君主成为明君,福禄无疆,是为良臣。自己身受杀戮,使君主沦为暴君,空有其名,是为忠臣。”

李世民心想:看看你的工作简历,八辈子都跟忠臣绝缘了,可真会给自己找台阶。

魏征心想:你做秦王时,就已囊括天下英才。我本事虽不及他们,我是“跳槽王”。你能收服我,才足以彰显你的胸怀气魄。

魏征与李世民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魏征做良臣,李老板就是明君;如果魏征直谏被杀,那李老板就成了暴君。这是一种微妙的平衡关系。

与其他降臣不同,魏征是名垂千古的精品降臣。他守身如玉,犯言直谏;而李世民克己修身,从谏如流。

然而,正常人都听不得别人的批评,更何况一个权力帝王。

有一次,唐太宗逗鹞鸟玩,听到魏征进宫了,慌忙将鸟藏在怀中。魏征故意扯了半天闲淡,鸟被闷到八分熟了才离开。

李世民这皇帝当的,连个鸟都不敢玩。

这个组合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们从起初的政治平衡,后来达到人性平衡。

魏征深谙道家阴阳平衡之理,他用最真的话,走进李世民的内心。他明白,一个人的思维容易跑偏,而一个跑偏的皇帝只会祸害苍生。

他就像皇帝的纪检委员,写了《十渐不克终疏》,列举老板十大生活作风问题。

李世民看完后说:“朕今闻过矣,愿改之,以终善道”,还给魏征发了十根金条当作奖金。

后世众多帝王,苦叹没有魏征那样的臣子,而他们自己可有半分太宗的胸襟?最相似的莫过于海瑞和嘉靖,结局却大相径庭。

643年,魏征病危。李世民带着衡山公主前去探望,当场与魏征的儿子订亲,并郑重承诺不要一毛钱的彩礼,气若游丝的魏征感动到泪流满面。

几天后,魏征去世。李世民废朝五日,追赠魏征为司空,谥“文贞”。大唐皇帝顿觉空虚,就算花钱也没人敢来喷他。李世民忍不住做了首诗: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以人为镜,可以明是非。

“草根”魏征创业史:一生换过6位老板,才找到命中真主

魏征死后半年,他生前保举的杜正伦和侯君集,涉嫌参与太子李承乾的谋反案。调查发现,魏征曾将自己的谏言记录都交给了史官褚遂良。

李世民怒了,从造表叔杨广的反,到玄武门的黑历史,他最头疼的事情就是修史。而魏征私下将谏言报告给史官是什么意思!怕自己抹黑他吗?

李世民又想到魏征是太子的老师,便怀疑他也参与谋反。一怒之下解除了魏家的婚约,还下令砸掉魏征的墓碑。

真是爱之愈深,恨之愈切。

魏征死后第二年,李世民亲征高句丽,死了很多人也没能灭掉对方。在返程中,李世民悔恨交加。他想到,如果魏征还在,肯定会阻止他打这徒劳无功的一仗。

李世民又想起李承乾,就是因为有点罗圈腿,总担心老爹废掉他的太子位,所以才密谋反叛。可怜这个品性惇淳的大儿子,被充军黔州不久就病死了。

李世民让人重新给魏征立碑,并以少牢之礼祭奠他。

皇宫角落的一处小阁楼里,唐太宗让艺术大师阎立本在这里搞创作。老阎辛苦大半年,终于画好了24张真人大小的人像,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又让褚遂良又在隔内北面写上“功高宰辅”,南面“功高侯王”。

此后,暮年的李世民经常来到阁楼上,有时候能呆上一整天。他看着那些栩栩如生的画像,闭上眼,仿佛又能回到曾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黄金岁月。

后人有诗云: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这便是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魏征排名第四。

上一篇

苏轼《蝶恋花·春景》的优美意境赏析

下一篇

《红楼梦》的真正原创者:不是曹雪芹,而是另有其人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