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车裂,比五马分尸更残忍的刑罚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车裂,比五马分尸更残忍的刑罚
收藏 0 0

车裂是古代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战国名臣商鞅就因为变法得罪了权贵,最终死于车裂。现在一般把车裂和五马分尸等同起来,影视作品中的车裂场景通常也都是把人的头和四肢分别绑在五辆马车上,分别向不同方向拉,将活人生生撕裂成五块,可谓是残忍至极。

车裂,比五马分尸更残忍的刑罚

古人总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容受到残害或割裂,许多人一旦获罪,常苦苦哀求“赏个全尸”,而杀人者一个“赏他个全尸”的许诺,已是极大的恩惠。但这“五马分尸”,不仅让人”身首异处”,连四肢都各在一方,难怪一些罪犯想起这一刑名,都会不寒而栗,因为这酷刑不仅让死者在最后一刻肉体异常痛苦,精神也备受煎熬。一般情况下,它专用于谋反、篡位等大逆不道的人。

最早的车裂之刑,是先将犯人处死的。犯人处死之后,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分尸,起到警示作用。分尸之后,接着就要暴尸示众。《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的李斯,是被“腰斩”。但是到了《盐铁论》《淮南子》就直接说他被“车裂”。《史记秦始皇本纪》说赵高是被“刺杀”而死,但是班固最后还有评论,说赵高被“车裂”。再比如《史记》和《吕氏春秋》都记载,白起是被楚国贵族乱箭射死的。《淮南子》和《吕氏春秋》也说白起被“车裂”。

车裂,比五马分尸更残忍的刑罚

但这“五马分尸”,不仅让人“身首异处”,连四肢都各在一方,难怪一些罪犯想起这一刑名,都会不寒而栗,因为这酷刑不仅让死者的最后一刻肉体异常痛苦,精神也倍受煎熬。一般情况下,它专用于谋反、篡逆等大逆不道的人。战国中期的政治家商鞅曾助秦孝公两次变法,奠定秦国兵强国富的基础,却激起旧贵族势力的愤恨,孝公死后,太子秦惠王上台,曾被商鞅割去鼻子的公子虔诬陷商鞅谋反,秦惠王以车裂之刑杀之。

车裂,比五马分尸更残忍的刑罚

另外,“车裂”和“肢解”也有区别,“肢解”只是简单的分尸,而车裂含有明正典刑、曝尸示众的意思。《汉书·景十三王传》载荣爱死后被“支解以棘埋之”,《后汉书·陈汤传》载匈奴郅支单于“怒杀康居王女及贵人、人民数百,或支解投都赖水中”,这两则事例中只能用“支解”而不能用“车裂”,因为事例中的肢解只是为了方便处理尸首,并不涉及明正典刑、曝尸示众。

车裂,比五马分尸更残忍的刑罚

汉朝许慎《说文解字》中记载到“辗,车裂人也”、“斩法,车裂也”等说法,书中将车裂、斩、辗相提并论,都是一个意思,即用锐利的兵器断人肢体。《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加载:“尽得(缪)毒等,二十人皆枭首,车裂以徇。””车裂“先斩其首,再分其四肢。专家曾经分析过,认为这里的”车“非本来就有,而是其它的字演变而来,久而久之,大家也就接受了。其实”车裂’与五马分尸毫无关联!

自汉景帝改革刑法之后,一些古代的刑法渐渐失传,知晓的人也越来越少。正如现在的一些谣传一样,一些古人在自己写的书中加入了“谣言”。例如在《南燕录》中有这么一句“车裂嵩于东门之外”,在《太平御览》书中却被改成了“五车裂之”,中华书局的影印本中又印成了“以五车裂之”,最后就出现了我们现在所认为的“车裂”就是“五马分尸”。这些都是古人小说惹的祸啊!

上一篇

樊哙:“屠狗之辈”的智慧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