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一个常败将军,一辈子只打一场胜仗,却扭转了中国2000年历史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一个常败将军,一辈子只打一场胜仗,却扭转了中国2000年历史
收藏 0 0

我们一般认为,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是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但这个肩膀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强大的?很多人习惯觉得是从“商鞅与秦孝公”组合亮相后开始,但实际上,秦孝公一力图强、决定振兴秦国,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先祖的影响,这个先祖就是秦穆公。

一个常败将军,一辈子只打一场胜仗,却扭转了中国2000年历史

秦孝公那篇把商鞅召唤过来的《求贤令》里说:“昔我缪公(即秦穆公)自歧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也就是说,秦穆公才是为秦开基业的第一人,他在位时秦国打的一场胜仗格外重要。

一个常败将军,一辈子只打一场胜仗,却扭转了中国2000年历史

这场胜仗就是“王官之战”。王官之战可能没有长平之战那么出名,但它对中国2000年来历史的影响却不能忽视。在这场战斗中,秦国领军将领是典型的“常败将军”百里视,自从百里视领军以来,秦国就屡战屡败,让秦人都快对他丧失信心了。这场战斗,他怎么取胜的呢?

春秋时期有“五霸”,晋文公重耳算一个。晋文公娶了秦穆公的女儿,结成“秦晋之好”,生下的晋襄公成了晋国下一任君主。晋文公死后,秦穆公决心东出中原争霸,为此他选中百里视,这百里视,就是秦穆公身边最重要的能臣百里奚的儿子,他从小就做了“留守儿童”。

一个常败将军,一辈子只打一场胜仗,却扭转了中国2000年历史

原因很简单,百里奚在儿子生下后不久就出门打拼事业,成了秦穆公左膀右臂后才和儿子相认。百里视一下子从平头百姓变成了贵公子,难免有些骄傲起来。于是,百里视一连打了三场经典败仗。第一次,是他在公元前628年领着兵马讨伐郑国,这场战斗,他父亲并不赞成。

一个常败将军,一辈子只打一场胜仗,却扭转了中国2000年历史

但百里视信心十足,觉得父亲胆儿小。结果,百里视半路经过滑国,恰好碰上一个郑国的商贩,那商贩得知秦国要打郑国,便装成郑国使臣,拿出自己的家财进献给百里视,说郑国军队已经恭候多时了。百里视上当受骗,真当对方已经晓得了一切,只好灭完滑国就返程了。

结果,秦军在崤山一带被最不希望他们东出、埋伏多时的晋军杀得大败,百里视本人也被晋军俘虏了。要不是晋襄公母亲为秦将说情,百里视压根没法回秦国。他十分羞愧,远远看到秦穆公来接见,还把所有罪责都揽到自己身上,百里视就更感激秦穆公了,发誓忠诚于国君。

一个常败将军,一辈子只打一场胜仗,却扭转了中国2000年历史

2年后,百里视认为已经准备妥当,可以去报之前的败军之仇了。秦穆公又派他出征,结果晋军的准备比秦军做得好,这一次,百里视又以败军之将的身份灰溜溜回来了。他自己穿上了囚衣,希望秦穆公严惩自己,不料秦穆公仍然很相信他,鼓励他继续努力,让他信心大振。

打那以后,百里视再也不敢“年少轻狂”,他将所有心思花在训练士兵上,还把自己的家产拿出来跟士兵、百姓共享,自己穿粗衣、吃粗食,与大家同甘共苦。没多久,晋国找了几个帮手打到秦国来,百里视命令秦军不许正面迎战,只能守城,结果晋国一连夺走了两座边城。

秦人气得嗓子眼冒烟,百里视依旧不急不慢。没过多久,秦穆公再次派这位打了三场败仗的将领出征,秦国上下军民一心,个个憋了一肚子火,只想和晋军决一死战。秦穆公将珍贵的财帛拿出来送给士兵的家人,百里视领着斗志昂扬的秦军渡过黄河,下令将所有船只都毁掉。

一个常败将军,一辈子只打一场胜仗,却扭转了中国2000年历史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的秦军一路势如破竹,晋军慑于秦军的气势,不敢出来直接迎战。结果,百里视不但夺回了秦国失掉的两座城,还顺手拿下了晋国的几座重要城池。“王官之战”后,晋国霸业根基动摇,秦国霸业迅速崛起,几十个小国和部落都向秦国称臣,使秦国土地迅速扩张,秦穆公成了秦国第一位霸主。这一战直接扭转了中国历史的走向,而这一切都和“常败将军”百里视有关。

上一篇

蒙古草原几乎没有树木和竹子,古代游牧民族用什么制作弓箭的?

下一篇

锦衣卫高手如云,为何在“南宫之变”中,却连皇上都保护不了?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