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先与唐朝为敌,后又臣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南诏国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先与唐朝为敌,后又臣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南诏国
收藏 0 0

先与唐朝为敌,后又臣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南诏国

649年,蒙舍诏首领细奴逻建号大蒙国,称奇嘉王(虽然称国,但还只是个部落)。另一种说法是南诏东北白崖的白国张乐进求让位于避仇来居的细奴逻。细奴逻遣子入唐,求唐朝保护。729年2月,唐打败破西南蛮,平定昆明盐源(今盐源)。

在748年灭东部的爨氏和750年攻陷姚州以及所管辖的“三十二个州”之前,统一的南诏领地仅有今云南省西北部的西洱河地区。

当时南诏实力最强,欲求一统六诏,唐王朝为减轻与吐蕃接壤的边患,支持南诏兼并各部落。737年,唐朝派御史严正诲协助南诏攻下石和城(今凤仪)、石桥城(今下关),占太和、袭大釐逐河蛮,之后又继续兼并各诏。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皮罗阁在唐王朝支持下兼并五诏,进爵云南王,以西洱河(今洱海)地区为基地建立政权,以其族姓为国号,称大蒙或蒙。次年迁都太和城(在今大理市)。南诏称臣于唐朝,被唐玄宗册封。

公元748年,唐朝立阁罗凤为云南王。唐朝为加紧控制洱海地区,修筑安宁城,惟受到爨氏各部反抗,受唐朝派兵镇压,阁罗凤随即拉拢爨氏各部,奏请朝廷谢罪。

先与唐朝为敌,后又臣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南诏国

鲜于仲通为剑南节度使,张虔陀为云南太守。鲜于仲通褊急寡谋,张虔陀矫诈,无礼对待阁罗凤。阁罗凤曾与其妻子谒见都督,张虔陀无礼对待他们。张虔陀还对他们征敛,阁罗凤大多数不给,张虔陀遣人骂辱之,还诬告阁罗凤谋反。阁罗凤忿怨,因发兵反攻,天宝九年(750年),围攻杀死张虔陀,陷姚州并“取夷州三十二”。

唐朝西川节度使杨国忠派鲜于仲通率兵六万出戎州、巂州,分三路进兵征伐南诏。南诏节节败退,阁罗凤遣使向唐朝谢罪,请求归还掳掠所得,与唐朝和好,否则要向吐蕃投降,被唐朝所拒。

南诏于是向吐蕃求救,唐军进军靠近南诏首都太和城,战败。吐蕃与南诏由此结为兄弟之邦,阁罗凤被吐蕃称为赞普锺。阁罗凤说:“生虽祸之始,死乃怨之终,岂顾前非而忘大礼”,修筑“大唐天宝阵亡战士冢”(俗称万人冢),并在太和王都立大碑,刻石写上“叛唐不得已而为之”等字句。

公元754年,李宓率军七万攻南诏,打到南诏首都太和城外,阁罗凤守在城内不出战,李宓军粮尽,士卒因疾病瘴疫及饥饿而死者达到十分之七八,李宓率余部返回,南诏追击,李宓全军覆没。

先与唐朝为敌,后又臣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南诏国

唐军在天宝战争中的惨败,丞相杨国忠却向唐玄宗报捷。明代万历云南总兵邓子龙,看了“万人冢”感慨地写道:“唐将南征以捷闻,谁怜枯骨卧黄昏,唯有苍山公道雪,年年披白吊忠魂”。

779年,唐朝李晟等大破南诏、吐蕃联军,使其损失惨重。李晟率禁兵四千人,金吾大将军安邑曲环率邠、陇、范阳兵五千,从东川出军,自江油到白坝,与山南兵合击吐蕃、南诏大军,一破之,斩首六千级,俘获大量吐蕃南诏部众。范阳兵在七盘追上吐蕃南诏军,又破之,攻占维、茂二州。李晟追击吐蕃南诏到了大度河外,三破之。吐蕃南诏大军被赶入山谷,因饥寒、陨于崖谷而死的达到八、九万人。

779年,异牟寻迁都阳苴咩城(又作“阳苴”、“羊苴咩”、“苴咩”,后又称“紫城”、“大理”、别称“鹤拓”,今云南大理旧县城西三塔附近)。794年,异牟寻被唐朝封为南诏王,自此世称南诏国,别称鹤拓。

先与唐朝为敌,后又臣服,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南诏国

860年,世隆改国号为大礼国(或为礼仪之邦之意),自称皇帝。878年隆舜改国号为大封民(或大封人,“封”古音“帮”,“封民”或“封人”即“白民”或“白人”,乃民族自称,南诏建国百余年,乌蛮已经白蛮化,白族之名或来于此)。

南诏长期与唐朝战争,国力日趋衰弱,南诏“屡覆众,国耗虚”。南诏的汉人郑氏世袭清平官一职垄断大权,897年,清平官郑买嗣指使杨登杀死南诏王隆舜,902年,郑买嗣杀死南诏王室亲族800余人,灭亡南诏,建立大长和国。

上一篇

人称“万人敌”的常遇春为何40岁就病死了

下一篇

和珅奉旨救灾当众往粥里掺沙子,乾隆却拍掌叫好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