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东林党:遗毒七十余年,最后康熙是怎么平息的?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东林党:遗毒七十余年,最后康熙是怎么平息的?
收藏 0 0

本文系转载,如有侵权,请原作者私信我,立马删除,谢谢!

明朝万历年间起,东林党人就开始煽动三大仇恨:仇恨税收,仇恨内阁,仇恨宦官。由于仇恨是无形的,导致人人自危,明朝臣民之间各竖壁垒,自保为先,天塌下来也没人敢管,最终导致明朝统治集团内部执政能力几乎为零。清朝为对付仇恨遗留问题,下了很大的功夫。

东林党:遗毒七十余年,最后康熙是怎么平息的?

东林党煽动仇恨税收,万历二十七年(1599)四月,临清市民为抗税,将税署烧了,还杀了三十七名税务人员。万历三十年(1602),云南又爆发了抗税运动,抗税的市民直接就把矿税太监杨荣丢入烈火中焚烧,还杀死了二百余名税务人员,万历要严惩,大学士沈鲤等人竭力抗争,极力阻止万历皇帝惩治暴民。为此,万历气得好几天不吃饭。甚至还发出了“荣不足惜,何纲纪顿至此!”的感叹。这证明万历是极其昏庸的,作为一个政治家,应该有政治家的敏感,在东林党煽动仇恨的时候就应该严惩,因此清代历史学家赵翼批评说,“东林党风扇仇恨满天下,人人龟缩,独上不知,何其不聪也”。

东林党煽动臣民仇恨内阁,是因为张居正主掌内阁的时候,权力达到了顶峰。东林党人煽动仇恨内阁,顾宪成对张居正尤其恨之入骨,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万历皇帝废除一条鞭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顾宪成等人自以为站在了道德和真理的高地,得理不饶人。当时仇恨内阁到了什么程度呢?首辅王锡爵感叹说:“现在最奇怪的事情是,朝廷认为对的,外人一定认为不对;朝廷认为不对的,外人一定认为是对的。”顾宪成等人为什么要处心积虑发动自己的无知拥趸煽动仇恨呢?

东林党:遗毒七十余年,最后康熙是怎么平息的?

《明史》记载:先是,吏部缺尚书,锡爵欲用罗万化,宪成不可,乃用陈有年。这段史料很有意思,当时吏部缺部长,首辅王锡爵想任命罗万化为吏部尚书,但是司长顾宪成不同意,于是只好任用顾宪成推荐人选陈有年。顾宪成不仅可以越级左右首辅的意志,还可以任免他的上级,他的能耐超出了司长的职权范围,这实在太明目张胆了。有这样的好处,顾宪成等东林党人,自然乐此不疲。由于煽动仇恨,内阁人人自危,各树壁垒,万历皇帝只有不上朝,才能免见这些浑身甲胄的内阁大臣。崇祯皇帝更是频换内阁达19次,换到最后无人可用。

我们知道仇恨具有遗毒性,那么对清朝又产生了哪些危害呢?其实清朝的内阁在本质上已经不是明朝的内阁,没有什么实际权力,即使有一点权力也被制衡了,而且朝中的文官也没有机会发动自己的无知拥趸煽动仇恨,因为满人的地位比汉人高,汉人因为地位低下,便没有了发展拥趸的机会。清朝的宦官也不是明朝的宦官集团了,只是相当于皇宫的一般服务人员。清初多尔衮架空内阁,顺治又特别堤防明朝东林党遗老陈名夏,加之内阁和翰林院互相制约,因此仇恨内阁已经没有意义,因为此内阁非彼内阁。因此仇恨内阁算是被收拾得妥妥的。

只有仇恨税收还存在仇恨遗留问题,清朝的顺治皇帝竟采用了极端手段。顺治十八年(1661年),吴县新任县令任维初为追收欠税,鞭打苏州百姓,结果当场杖毙一人,激起苏州士人愤怒。当时的才子金圣叹因为同情农民,便写了一篇《哭庙文》,为农民鸣冤。结果呢?清朝统治者直接以“摇动人心倡乱,殊于国法”的罪名判处金圣叹斩首,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哭庙案。

东林党:遗毒七十余年,最后康熙是怎么平息的?

到了康熙,康熙可谓大手笔,明朝的仇恨遗留问题使人人自危,各树壁垒,整个社会冷气横行,长此下去,整个汉人聚居地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康熙的大手笔便是乘顺治暂时压住了三大仇恨,他使用高明的政治手腕,重新崇拜孔子,凝聚读书人,给读书人好处,让他们去宣传孔子的仁恕之道,一部《清史稿》,仁恕二字使用的频率是很高的,可见清朝重振万民脊梁,靠的是孔子的仁恕之道。康熙开博学鸿儒科,反抗清朝的人各种表演,康熙不仅不加罪,还给他们好吃好喝,给他们钱,让他们安稳的生活。孔子的仁恕之道在清朝被抬到了空前的地位。就这样,人民又安居乐业了两百多年。

上一篇

小明王为什么不愿意退位给朱元璋? 而是坐着等死?

下一篇

南明小朝廷的先天不足!这样分析对吗?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