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历史时刻,东汉耿恭十三勇士归玉门可歌可泣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历史时刻,东汉耿恭十三勇士归玉门可歌可泣
收藏 0 0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在汉代,中国人有了强烈的国家意识,同时也有了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责任感。正因为如此,为国效力,成为当时人们愿为之赴汤蹈火的生命价值取向。耿恭,出自东汉盛产将军的耿氏家族,他是《耿弇列传》传主耿弇的侄子,史书这么写他:”少孤,慷慨多大略,有将帅才。”在他小时候,他的父亲耿广就去世了。

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历史时刻,东汉耿恭十三勇士归玉门可歌可泣

公元74年,耿恭来到西域与匈奴作战。众所周知,自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以来,大汉王朝将此作为自己的核心利益来经营维护,屡屡与西域前霸主匈奴发生战争。汉军神勇,匈奴不敌,尤其是著名的猛男陈汤斩杀北匈奴郅支单于并发出”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后,汉匈战争告一段落。但西汉覆亡后,匈奴卷土重来,西域各国也生出二心,蠢蠢欲动。东汉国力恢复后,重新经营西域,再断匈奴右臂,复置西域都护府。

公元74年,匈奴发兵攻入车师国,斩杀车师国国王,之后挥师围攻东汉在西域的西域都护,耿恭和关宠为的汉军驻地,关宠所出被匈奴军攻破全军覆没,而耿恭所率之军,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顶住了匈奴2万人的围城,坚持了2年,在汉军援军抵达时,城内汉军仅存26名,而真正活着回去的只有13人,可以说耿恭的部队,代表着当时汉军的脊梁,打出了汉军的威风,不过小编之前看过一些网友的言论,他们质疑这个历史的真实性,耿恭的部队也就是几百人,最多1000人,怎么可能抵挡住匈奴2万人,甚至更多人2年的围攻呢更何况是在断绝后勤的前提下。

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历史时刻,东汉耿恭十三勇士归玉门可歌可泣

要说这么想,那就太小看当时的汉军了,是将近1000人或者几百人也好,在守城过程中,死伤不少。最后被救援的有26人,到玉门关的13人。

之所以能守这么长时间有以下几点,一:城池坚固,是汉朝修建的要塞,而匈奴人当时以野战为主,缺乏必要的攻城工具和攻城经验,比如冲车,挖掘地道等,而汉军攻城掠地,连年征伐的过程中炼就良好的攻城守城能力,积累了大量经验。攻城的时候其实伤不了这么多人,毕竟梯子只有这么多,也是添油战术,加上武器精良,互砍的时候对方兵器两下就断了,又是守城!加上置之死地,所以战斗力惊人。

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历史时刻,东汉耿恭十三勇士归玉门可歌可泣

二 :匈奴采用了围而不攻的策略,想困死汉军,但是汉军凭借坚强的意志,和倔井技术(掘井在当时属于技术工种,详见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事例。),顽强的坚持下来了。当然据后汉书记载,当时车师国后王的王后是汉朝人,也常常想尽办法给予汉军将士粮食和军事情报上的支持。

三:匈奴王出于战略上的需要和对英雄的敬重,想招降耿恭,许诺把公主嫁给他,这也就造成了围而不攻的事实,颇有点后来赵子龙七进七出曹操军营的意思。

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历史时刻,东汉耿恭十三勇士归玉门可歌可泣

四:汉军武器装备上的精良,大家知道西汉李陵,率领5000将士,跟匈奴八万大军周旋,最后给匈奴以重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汉军的铁器水平大大提高,箭头能很轻松穿透敌人铠甲,同时在西汉还有连弩,可以一次上五支箭,因而战斗力也大大加强。当然这只是客观分析事件的可行性,其中最最关键的还是将士们顽强的意志,确实应该名垂不朽。壮志饥餐俘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知道是从哪里来吗?耿恭的部队打到最后真的是那匈奴人直接当口粮了,每看一次,都会热血沸腾,现在荧屏上男孩子都以阴柔唯美,太缺乏阳刚之气。真正能保家守国门的,却是这些粗糙汉子,这种精神的确需要传承和发扬。

中国历史上最悲壮的历史时刻,东汉耿恭十三勇士归玉门可歌可泣

史载,当时驻守玉门关的中郎将郑众,见到这13名勇士归来,感动不已,亲自为他们沐浴更衣,并给皇帝上疏为13勇士请功。回顾这次汉军的守城与救援,不由感叹当年汉朝军队的强悍。数万匈奴铁骑,加上西域叛军,也未能将这几百人击败,这并非史书的夸大。无论是组织制度、将帅能力,还是武器装备、士兵素质,汉军堪称当时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部队。

上一篇

古代的“通缉令”画的那么抽象,为啥能抓到罪犯?最后一句是重点

下一篇

同样回答乾隆皇帝的问题,为什么和珅自称奴才,而纪晓岚却称臣?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