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袁世凯被罢免后,北洋军只听命于他,为何连清帝都调动不了?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袁世凯被罢免后,北洋军只听命于他,为何连清帝都调动不了?
收藏 0 0

1901年,李鸿章病死。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1902年初,袁世凯兼任政务处参预政务大臣、练兵大臣,并在保定创立兼督办北洋军政司,开始编练北洋军。

袁世凯被罢免后,北洋军只听命于他,为何连清帝都调动不了?

首先在于控制军权

1895年末,袁世凯奉命赴天津小站接任训练新军。经他招募扩充,改为“新建陆军”。新建陆军的军官骨干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袁世凯的个人亲信,如徐世昌等,二是袁世凯的老部下,三是袁世凯为消除清廷满族权贵疑心,特请的军事骨干,如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王、段、冯三人后来成为袁的得力干将,人称“北洋三杰”,有“龙虎狗”之称。

袁世凯被罢免后,北洋军只听命于他,为何连清帝都调动不了?

不管来自哪一方面的军事人才,袁世凯均以拜把兄弟、收义子门生、搞政治联姻、金钱收买等手段,建立类似湘淮军的宗法关系。袁世凯与徐世昌是结拜兄弟,又收为段祺瑞干女婿,收段芝贵为干儿子,袁还让自家家庭教师周某当了冯国璋的继配夫人。继而拉拢了一系列军事人才,把军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袁世凯被罢免后,北洋军只听命于他,为何连清帝都调动不了?

1904年,清廷设立练兵处,由袁世凯任练兵大臣,以袁世凯的心腹徐世昌为总提督;王士珍为军政司正使;冯国璋为军学司正使;段祺瑞为军令司正使。练兵处既是新军编练的最高领导机关,又是新军编练的督察机关,职权非常广泛。

袁世凯被罢免后,北洋军只听命于他,为何连清帝都调动不了?

只知袁宫保,不知有天子

袁世凯在淮军多年,深知“兵为将有”的重要性,一心把军队变成私人武装,除他之外,任何人不能驾驭。新建陆军各营均供袁世凯长生禄位牌,每天上下操集合时将领都要问士兵:“咱们吃谁的饭?”士兵回答:“咱们吃袁宫保的饭!”又问:“咱们应该为谁出力?”士兵口答:“替袁宫保出力!”而将领唯袁之命是从,后大都成为袁世凯的亲信和北洋军阀集团的要员,即小站系北洋军阀。

袁世凯被罢免后,北洋军只听命于他,为何连清帝都调动不了?

希望袁世凯高升,以便鸡犬也升天

北洋军一直并不是一个具有理想和信念的团体;在辛亥的时候之所以北洋军和袁世凯走,更多是因为当时具备了共同利益:北洋诸人那时候羽翼尚未丰满,没法上位,希望袁世凯再高升一步以便随着鸡犬升天。

袁世凯被罢免后,北洋军只听命于他,为何连清帝都调动不了?

袁世凯被罢免后,第一个结果,每个被他控制的1或2还不足以马上独立掌权,还要担心被朝廷新扶持的掌权者清洗,为了自保,还需要一个集团,因此、哪怕只是名义上支持袁世凯,以确保自己看起来还在一个庞大联盟的势力范围内,也要名义表态支持服从袁世凯大人。

袁世凯被罢免后,北洋军只听命于他,为何连清帝都调动不了?

袁世凯纵然宣称脚疼回家钓鱼,依然是北洋的精神领袖。北洋就是他一手从无到有小小带到大的。吃袁大帅的饭,穿袁大帅的衣。士兵们就是被灌输这样的思想。北洋军的将领,一不是传统科举路线的高手,二不是血统好的幸运儿,要没有老袁,谁会提拔他们,一旦没了老袁,这帮人只好去做平头百姓!喜欢提拔寒门的袁世凯就是他们的再造父母。

袁世凯被罢免后,北洋军只听命于他,为何连清帝都调动不了?

那时候还没有北洋军阀这一说法,袁世凯下面那些有兵的人在清政府中还算不上人物,并且那些清末新政中产生的新军,也只是清政府军队中的一部分罢了。袁世凯被罢:

一是皇室忌惮袁势力坐大,并且清末新政中枢权力体系调整,宗室占据了核心,袁是汉人,必然不被容;二呢也有说法说隆裕太后和摄政王想杀袁为光绪报仇,只是被庆亲王所阻拦,谕旨下从杀袁一改再改,到发下来就成了罢免。袁世凯的势力发迹于天津小站,他手下那些人也是袁一手栽培,袁本人驭人之术也确实很有一套。此外到溥仪登基时,清末汉人大佬已基本都故去,袁世凯成为汉人新贵,影响力很大,他手下那些人那时候和袁比起来只是小喽啰,没有谁能独当一面,需要袁世凯这个首领。清末皇权衰微,地方离心离德,袁被罢不代表他真正失去权力。这大概也是清末民国流行的下野之滥觞吧。

袁世凯被罢免后,北洋军只听命于他,为何连清帝都调动不了?

小站练兵起家的北洋军阀后来出了四个民国总统,袁世凯、冯国璋、徐世昌、曹锟;六个民国总理和陆军总长,段祺瑞、王世珍、段芝贵、唐绍仪、张怀芝、靳云鹏,另有三十四个督军。

上一篇

“清朝版”故宫和“明朝版”故宫的区别有哪些?

下一篇

古代越南自称“唯我中华”,管中国叫“北朝清国”质疑清朝正统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