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议罪银,一场由皇帝主导的骗局,助官场腐败之风,毁清廷百年基业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议罪银,一场由皇帝主导的骗局,助官场腐败之风,毁清廷百年基业
收藏 0 0

自乾隆时期来时,清朝官场风气江河日下,卖官鬻爵等事越来越多,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其中“议罪银”制度更是助长了这种风气,加速了清王朝的衰败; y ( N : t H L n以钱议罪,无疑会使缴了议罪银的官员更加肆无忌惮且录取官员变相以敛财能力为标准,而不再注重行政能力。

做为这项制度的创立者乾隆,极力否认该项制度的存在,“‘议罪罚银’亦不过偶尔行之,非定例也”。但是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议罪银制实施了多久?所收纳的罚银去了里?上书d 8 K F R劝阻“议罪银”制的尹壮图为何告老回乡?带着这些疑问, 我们来探讨一下中国版“赎罪券”

议罪银,一场由皇帝主导的骗局,助官场腐败之风,毁清廷百年基业

议罪银制之始

议罪银制又称“自行议罪银”、“议罚银”“罚银”、“罚款”等。F Q m E R B u是清乾隆后期设立的一项非常处置“过失”官吏的措施W # p一般认为“议罪银”制是 C m D c D古代“罚俸”制的演化而来的。乾隆中后期,施政越发严苛,执法趋严,皇帝觉得罚俸太少,不足以警戒其心。又法外加罚,以此创立了这种制度。

议罪银,一场由皇帝主导的骗局,助官场腐败之风,毁清廷百年基业

百官朝会

罚俸制,始于春秋战国,唐代发生过了重大变化(u Y 6 j 8 Q ! i罚俸在中后期已经成为一种制度化的行政处罚),清代逐渐完备。

1Z = c x E D: 7 5 } O ) B起止时间

从目前所能找到的资料,特别是专门记载“议罪银”情况的档案——《密记档》来看,其有关议罪银的记录,t J 0 Q Y o ^ 最早出现于乾隆四十五年

要知道乾隆四十五年前后d t w ~ x P,正是权臣和珅得宠秉政时期。有学者推辞:“这种自行议罪w b k罚银作法极可能是和珅乾隆四十五年任户部尚书后,替弘历(乾隆)策划出来的,也3 L t ?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实行起来的。”

议罪银,一场由皇帝主导的骗局,助官场腐败之风,毁清廷百年基业

和珅,姓钮祜禄氏,原名善保,字致斋,满洲正红旗,清朝中期权臣、商人。

嘉庆初年著名学者章学成说:“自乾隆四十五年以来,? U 9 h _ @迄于嘉庆三年而往,和珅用时几三十年,上下相蒙,惟事婪脏赎货,始如蚕食,渐至鲸吞,…0 4 y L g…”

2、对象、方式、标准

  • 议罪制对象

议罪银制度主要针对督抚等地方大员而设。但根据《密记档》b y & z的披露,议罪银的对象不仅包括总督、巡抚,而且还包括布政使、盐政、织造、6 Y z ^ m ; 3税关监督以及其他一些官员,甚至包括个别富裕的商人。

议罪银,一场由皇帝主导的骗局,助官场腐败之风,毁清廷百年基业

清朝商人

  • 缴纳方式

采取官u f 员“自行议罪交银”的形式。议罪银的缴纳是不拘一格的,作为一种对皇& P f }上的“报效”,“议罪”只是借口,“罚银”才是目的。因此,即便是` Q 7 = y P _ d U贪官污吏,只要肯加重“自议罪银”,乾隆不仅可a D E Z g |以欣然准予“7 2 v q赎罪”,而且还可以让他继续任职,甚至任职肥缺。

议罪银,一场由皇帝主导的骗局,助官场腐败之风,毁清廷百年基业

影视剧照

乾隆四十六年正月,浙江巡抚李: x S ^ c 7 x | x志颖因办事不利被免职U ? X . ] k F,但是仅仅一个月后,他便被任命为粤海关监督。此官是多少人盼也盼不来的q _ ! E – 3 U ),可谓是大大的肥缺。

  • 缴纳标准

“议罪”可以自行,交银却没有那么随便。在现存的《密记档》中记载,一般每次议罪交银平均在五万两上下。其标准要视官员所在职位肥瘠以及收入的多寡而定。但大臣们为了表达对皇上的效忠,往往都从重“认罚”。

议罪银,一场由皇帝主导的骗局,助官场腐败之风,毁清廷百年基业

清朝官职

河南巡抚何裕城有一次不小心把香灰弄到了朱批的奏折上,因此“惶惶不可终日”,积极要求自请罚银三万两。手笔之大连皇帝都觉得有点不好意思,遂降旨说:“没有那么严重,加恩宽免银二万两,交一万两上来就可以 了。”

3、管事机构和管理制度

议罪银的办理和追承直接由军机处负责,罚款归户部,议罪银最终归内务府。军机处及其专门设立的办事机构“密记处} H ? s i S”负责。密记处设有笔帖式、库使若干名,专门负责处理各内务府银库处理议罪罚银等的文移事件,并且要求严格登录在案,形成《密事档》。

议罪银,一场由皇帝主导的骗局,助官场腐败之风,毁清廷百年基业

影视剧照

密记处是由和珅直接控制的,和珅通过密记处掌握议罪银事宜,并要按时将议罪银制度执行情况汇奏给乾隆。

“臣和珅、臣福长安遵旨查办各X & 4 g N : P –处关税应交银s _ / w : !两并自行议罪银两各折,自乾隆五十一年十二月十三日查明汇奏后……除臣等别处查催外,为此谨奏t h H 9 y A。”乾隆五十二年六月初一和珅等奏

和珅大y o H u j约需要每半年向乾隆这样汇报一次。

议罪银之使用

议罪y b 4 o S ` D G N银大部分解归内务府银库。乾隆曾辩解说H b W +:“即或议缴罚项,皆留为地方工程公用。”实际上从《密记档》中,我们不难发现“皆留为地方工程公用”的议罪银实在很少见,现存的68议罪银记录来看,缴进内库的议罪银,达55件,占总件| , q K W M ~ Z –数的五分之四强;而奉旨解交户部或地方工程备用的议罪银,不及总件数的五分之一。

议罪银,一场由皇帝主导的骗局,助官场腐败之风,毁清廷百年基业

乾隆下江南(大都会B W l ` B博物馆藏)

也就是l } + V说大部分w ( P , $ e的议罪银I S k w N ! V 4 u进入了皇帝的小金库。真是个“勤俭持家”、“善于理财”的清纯帝呀!那么问题来了,这一大笔的议罪银5 a – 2 W + b C用在哪里?大部分用于乾隆下江南的专项开支,乾隆六次南巡,沿途建造了30个行宫;80岁举行了万寿大典,竟然没动用国库里的一两银子,F r U ) f ^全系议罪银开支,而且内务府还有剩余。

议罪银之影响

  • 之于乾隆帝

对于乾隆而言这确实一种不可多得的“敛财”手段。乾隆可: = N W = F谓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皇帝,他风度翩翩,常使人感觉“蔼然如有/ W f h A r Z春风和气”,他又高己卑人,施政过程中经常峻烈严酷,h o Z g _ D M B i刻薄寡恩;他为人克制,生平饮酒不过数杯,他又穷奢极欲,花起钱来如沙似海。O T S b q j

议罪银,一场由皇帝主导的骗局,助官场腐败之风,毁清廷百年基业

抑于祖制规定和维护明君的形象,皇帝的个人开支不得加重百姓负担,必须由内务府自筹。而“议罪银”K o U b G T制度此时正如雪中送炭,解决了乾隆面子和里子的问题。

  • 之于朝廷

对于朝廷而言,议罪银制成为了“和氏腐败理论”的精髓,使腐败明朗化、合法化。加剧了吏治的腐败和贪污。议罪银给官吏贪污大开G 6 l 8 A E E (方便之门,成为官吏贪污的一个遁词。乾隆后期,贪污案件层出穷,各省亏空普遍严重,可以与2 d e ;议罪银制的实行有密切的联系。

“近有严惩示惩而不觉反邻于姑纵者,如督抚自蹈衍尤,皇上不即R = z X罢斥,仅罚银数万一充公用。因有自请若干万两者……其桀骜之督抚借口以快其饕餮之私,即清廉自失者不得不望属员之佽助。日后遇有亏空营私之重案,不容不曲为庇护。”

议罪银,一场由皇帝主导的骗局,助官场腐败之风,毁清廷百年基业

尹壮图就称故辞官回乡,直到嘉庆四年又被嘉庆皇帝重新起用。

尹壮图一语道破了议罪银实施的弊病,实际上的得不到惩戒的作用,反而变相使贪污侵占合法化,为犯罪提供了保护伞,“免死牌”,为贪官壮了胆f + _ & T o

其次,加深了社会危机。议罪银的实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同时使许多官吏和商人] o m 0 t _ B受到了打击和伤害,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工商业的繁荣,以致于加重社会危机。


总之,! – c :这种制度的实施,造成了官员堕落腐化,百姓负担加剧,律法虚置荒废……真生是“行了一时之乐,毁了百年基业”,可谓是既不治标亦不治本之举。

上一篇

帝王家也有揭不开锅的时候,那些金枝玉叶的经济窘迫时刻

下一篇

为了感谢你的救命之恩,我决定放在你的寝宫放把火,庆祝一下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