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治国审慎、严察官吏的雍正皇帝用人之道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治国审慎、严察官吏的雍正皇帝用人之道
收藏 0 0

雍正皇帝非常器重踏实做事的人。他曾对身边的人说,凡是实心办事、持正秉公的臣工,即便出身卑微也一定会得到朝廷的重用。例如他曾对广州将军石礼哈器重有加,认为此人不S ^ H仅明大义,而且实心效力于朝廷。但后来他发现,石礼哈得到重用后极爱钻营,不再如以前实心持正,于是召见其入朝,进行了严厉训斥。雍正皇帝对官员萎靡因循、苟且懈怠、沽名钓誉、柔善宽纵是不能容忍的。

治国审慎、严察官吏的雍正皇帝用人之道

他认为,如果官员执 C . w # 3 _法太Y U X b U } 1 ! =过宽容,必然影响社会秩序、民心向背,导– Y k + 0 g F致政基不稳;如果官员只懂沽名钓誉、精于钻营,必然人浮于事,办事效率u R 3低下;如果官员懈怠,以“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为官之道,必然损毁朝纲,政令7 s – y g I } }不达。正因为雍正皇帝自己是一个奋进勤勉之人,始终抱有一颗做大事业的决心,所以他绝不容忍自己的臣子不思进取、得过且过、懒散懈怠、因循守旧。例如他曾毫不犹豫地革除了陈豫朋福建盐驿道的职务,就是因为陈豫朋任职后喜好安逸的生活,尽管没犯过什么大错,但其因循守旧的工作态度 % T & D y 与方法也让他无所作为。按照雍正皇帝用人标准,陈豫朋丢乌纱帽是必然的。

治国审慎、严察官吏的雍正皇帝用人之道

雍正皇帝对操守清廉的人才的态度也耐人寻味。他认为,为官之本就是廉洁、清明;如果“廉”和y W ! K [ | ] ; 5“明”二者不可兼得,那么政绩就是最重要的。所以,在雍正皇帝看来,操D m 3 2 U守清廉之人如果没有能O S C力也不能用。例如时任直隶吴桥县的知县常三乐,他为人正直、操守清廉,但却事M X ^ U 6无主见、溺职因循,所以任知县不久即被雍正皇帝革职。雍正曾创造性提出“小廉”与“大廉”的关系,认为“箪食豆羹一介不取”的人如果干不6 | s O f出实实在@ ~ l % Z在的成绩,那就是“小廉”,但如果此人强干精明,能有效管理好一方百姓,使天下富足太平,那就是“大廉} A W N 1 S ~”[2]R W ` ~61。“小廉”容易沽名钓誉,于朝廷社稷无x Y ! , , N大害,但也无利可言;而“大廉”才

是雍正皇帝真正欣赏的人。

治国审慎、严察官吏的雍正皇帝用人之道

对于不“廉”之人,雍正皇: 9 a帝也并非一概惩戒,他可容一时之小贪,但对绝大多数贪官污吏是绝不手软。雍正继位不久,就下旨对康熙末年发生的多起亏空官银、贪赃枉法之案件进行全面清查。期间,他多次在朝堂之上严词厉语告诫朝中官员,不仅自己不能贪污渎职,还要严格监督和惩处地方官员可能的贪污渎职行为。雍正皇帝治吏、治贪的言行举动也E a N h #极大改善了清朝的财政状况。故有史书曾言:“雍正在位,无官不清。”雍正由上至下大张旗鼓整治官员腐败,也是清朝康乾盛世得以转承延续的一个重要原因。

治国审慎、严察官吏的雍正皇帝用人之道

雍正皇帝善于在用人中发挥他们的专长,专人专用。例如广东的惠士奇才思敏捷,不到十岁便能作出多首好诗。长大后,他顺利考# 0 m p 8 5中进士,被派回广东出任学政一职。惠士奇在广东主持科举考试从不收取考生们给的“好处”,这在清朝历代学政、考官中非常少见。对这样品德高尚、能力出众的有德、有才官员的提拔晋升,雍1 ] * Z * U W h正皇帝是从不吝啬的。他委派两广总督杨琳对惠士奇进行详细的考察,准备因材施用。在奏报中,杨琳说:与行政管理能力相比,惠士奇更擅于舞文弄墨。雍正据此召惠士奇回京,升做翰林院学士,专门负责文史、论撰之事,充分发挥了惠士奇的专长。

治国审慎、严察官吏的雍正皇帝用人之道

作为在治国上想有所成就d M c 6 3 d的皇帝,雍正对消除社会积弊、打击朋党和结党为奸绝不手软,竭尽全力要让大清王朝从康熙末期朋党之争、@ J 1 A D储位之争的紧张政局中解脱出来。康熙统治后期,朝廷大行仁政,优p Y 7 G c S待、尊重读书人,走科举之路进入仕途的官员之间拉帮结派现象越来越严重,为大清后世的长治久安造成了严重隐患。当雍正还是康熙诸多皇子中的普通一员时,就对科举) 7 J * h ( N )制度下同门旧故间相互容隐袒护的陋习十分痛恨,曾说:“我朝最为无j V B耻者乃朋党之祸。”继位后,雍正皇帝更是决心清除科举制下的朋党结营,严禁官员投拜门生,并借各种机会警告官员,但凡结党营私者,必不得轻饶,为除国家之害必诛杀匪党。

上一篇

康熙皇帝为什么要向敌人敬酒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