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曹操为何不称帝?这篇文章隐藏着所有的原因与秘密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曹操为何不称帝?这篇文章隐藏着所有的原因与秘密
收藏 0 0

建安十五年(210年),面对敌对集团的指责与朝堂大臣的沉默,五十六岁的曹操,写下这篇《述志令》,并在他声名如日中天之际,仍然保汉室安稳,没有行篡位这等不臣之举,也算是对自己本心的一个交代。

文章中的自述

在《述志令》中,曹操回顾了自己的一生,不乏感慨的想起自己从一个郡守开始,兢兢业业,不敢怠慢,讨伐董卓,没有像袁绍他们一样龟缩不前,男儿一腔报国志,他最朴素的理想,就是能战死在为国报效的战场之上,然后自己的墓碑上刻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

曹操为何不称帝?这篇文章隐藏着所有的原因与秘密

直到他打败了袁绍,平定了北方,天下开始慢慢趋于安平,他也变成了丞相。

曹操在文中坦诚说明,他从未想到自己能够如此显贵,一国丞相,已经是位极人臣,超过自己原来的理想了。

他在后面写到: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紧接着笔锋一转,为何齐桓公,晋文公那么有名?就是因为他们有强大的军队,仍然衷心的侍奉周室,这就是德了,也因为汉室与我有三代之恩,我曹操,又怎会行不臣之举?

曹操为何不称帝?这篇文章隐藏着所有的原因与秘密

最后一段在辞退天子封赏与自我谦虚中结束,汉室有德,所以天助汉室,而自己,就是上天派来帮助汉室的人,不是曹操个人能力的问题,都是上天安排好的。

《述志令》也就这样结束了。

魏王不称帝!

然而我们仔细阅读评赏,这篇文章又写的十分真诚。

从献刀被通缉的曹阿瞒,到讨伐董卓不计生死的孟德,从大破袁绍的明公,到一人之下的魏王,曹操的前半生,拿出自己全部的力量,为国家消除祸患,给百姓以安息,他不计较自己的得失,面对讨董大军各怀心思的将领,他和孙坚一道,与董卓大军周旋,皇帝受辱,生灵涂炭,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要尽到自己的责任。

曹操为何不称帝?这篇文章隐藏着所有的原因与秘密

权倾天下的时候,手下的人都在劝他废帝以自立,敌对集团言辞激烈而犀利,但随着魏王逝世,三大势力都称帝自居,但回过头来发现,曹操,刘备,孙权之中,也只有备受天下人诟病的曹操没有称帝,简直是莫大的讽刺。

曹操为何不称帝?这篇文章隐藏着所有的原因与秘密

基于此,对于这篇《述志令》,我们才能仔细体会曹操当时的复杂心理与忠诚。

下面是原文,推荐大家一读:

孤始举孝廉,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欲为一郡守,好作政教,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故在济南,始除残去秽,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顾视同岁中,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于谯东五十里筑精舍,欲秋夏读书,冬春射猎,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绝宾客往来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后徵为都尉,迁典军校尉,意遂更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欲望封侯作征西将军,然后题墓道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此其志也。而遭值董卓之难,兴举义兵。是时合兵能多得耳,然常自损,不欲多之;所以然者,多兵意盛,与强敌争,倘更为祸始。故汴水之战数千,后还到扬州更募,亦复不过三千人,此其本志有限也。

后领兖州,破降黄巾三十万众。又袁术僭号于九江,下皆称臣,名门曰建号门,衣被皆为天子之制,两妇预争为皇后。志计已定,人有劝术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答言曹公尚在,未可也。后孤讨禽其四将,获其人众,遂使术穷亡解沮,发病而死。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幸而破绍,枭其二子。又刘表自以为宗室,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据有当州,孤复定之,遂平天下。身为宰相,人臣之贵已极,意望已过矣。

今孤言此,若为自大,欲人言尽,故无讳耳。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或者人见孤强盛,又性不信天命之事,恐私心相评,言有不逊之志,妄相忖度,每用耿耿。齐桓、晋文所以垂称至今日者,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也。《论语》云: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可谓至德矣。夫能以大事小也。昔乐毅走赵,赵王欲与之图燕。乐毅伏而垂泣,对曰:臣事昭王,犹事大王;臣若获戾,放在他国,没世然后已,不忍谋赵之徒隶,况燕后嗣乎!胡亥之杀蒙恬也,恬曰: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其势足以背叛,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忘先王也。孤每读此二人书,未尝不怆然流涕也。孤祖、父以至孤身,皆当亲重之任,可谓见信者矣,以及子桓兄弟,过于三世矣。

孤非徒对诸君说此也,常以语妻妾,皆令深知此意。孤谓之言:顾我万年之后,汝曹皆当出嫁,欲令传道我心,使他人皆知之。孤此言皆肝鬲之要也。所以勤勤恳恳叙心腹者,见周公有《金縢》之书以自明,恐人不信之故。然欲孤便尔委捐所典兵众,以还执事,归就武平侯国,实不可也。何者?诚恐己离兵为人所祸也。既为子孙计,又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前朝恩封三子为侯,固辞不受,今更欲受之,非欲复以为荣,欲以为外援,为万安计。

孤闻介推之避晋封,申胥之逃楚赏,未尝不舍书而叹,有以自省也。奉国威灵,仗钺征伐,推弱以克强,处小而禽大。意之所图,动无违事,心之所虑,何向不济,遂荡平天下,不辱主命。可谓天助汉室,非人力也。然封兼四县,食户三万,何德堪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至于邑土,可得而辞。今上还阳夏、柘、苦三县户二万,但食武平万户,且以分损谤议,少减孤之责也。

《三国演义》给了后世很大的错觉,但又以其优秀的文学性传遍万家,让我们对一个历史人物进行了错误的定位,优秀的精英阶层认为只要我们自己明白其中来龙去脉就足矣,至于普通老百姓在菜市场讨论的权奸曹操,无伤大雅,茶后谈资而已,但却是没有弄清其中利害关系,对于我们下一代教育与对历史的认知,从一开始就走向了偏路。


本文来自黑三角灵异网以及大互联网

上一篇

盘点历史上十大不务正业的皇帝,明朝占了三个

下一篇

从宋明清大贪臣所贪看腐败程度 秦桧小巫见大巫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