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曾经繁华的阿富汗是如何变成今天的人间炼狱的?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曾经繁华的阿富汗是如何变成今天的人间炼狱的?
收藏 0 0

读过追风筝的人可能会对故事中前半部分关于喀布尔的,宁静祥和的生活所吸引,其中追风筝比赛更是引人入胜,要知道故事里的喀布尔正处于七十年代,而对比当时其它亚洲国家的首都,能与之相比的也确实不多,不过正如故事里所所叹息的那样,喀布尔连带着阿富汗的梦连同着作者童年的阴影都一起消逝了。

曾经繁华的阿富汗是如何变成今天的人间炼狱的?

关于阿富汗后来的动荡,这里就不能不绕开一个人,他就是勃列日涅夫。

七十年代,美苏冷战达到历史最高潮,此时勃列日涅夫执政的苏联在军事方面甚至超过了美国,在苏联看来,此时与苏联休戚相关的阿富汗就”不得不“亲苏,否则后果会很严重,但可惜的是在阿富汗政局的一番更迭后,时任阿富汗人民民主党领袖阿明开始不再甘愿受勃列日涅夫摆布了。而这位也成为了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借口,而这背后更深层次的考量则要复杂的多,既有勃列日涅夫要消灭这个曾经三度击败日不落帝国的帝国坟场的虚荣心在作怪,又有苏联地缘政治的考量,但不论如何悲剧开始降临到了阿富汗身上,也成为了后来阿富汗所有悲剧的导火索。

1979年底,苏军入侵阿富汗,第一件事就是先解决了问题根源的“阿明”,之后相继派遣第40集团军十万军队部署在阿富汗境内,但苏联人的战略误判在于把穆斯林的阿富汗人当成了曾经的捷克斯洛伐克人,或许在伊斯兰的战斗观念里,我们可能打不过你,但我们绝不会放下武器,由此阿富汗遍地开花的抵抗军开始大规模集结。

仅在1980~1981年抵抗军共实行了2306次破坏活动,造成了第40集团军3427人的惨重伤亡。之所以抵抗军能有如此大的战绩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们有一个杰出的领袖—— 潘杰希尔雄狮的马苏德。

曾经繁华的阿富汗是如何变成今天的人间炼狱的?

抵抗军的勇猛开始受到国际关注,并开始收到各国援助,而抵抗军的规模也开始越来越大,并牢牢地控制着阿富汗的农村地区作为坚实的后方根基,很明显苏联人已经不可能再有胜算了,他们的结果无非和一百年前的英国人一样,和一群不可能会投降的军队在山里打游击,苏联已经无法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了,该结束了。1988年4月14日,苏联签订《日内瓦协议》,正式宣布开始撤军。然而这场长达十年的战争的结束并没有为阿富汗带来曙光,迎来他们的是更恐怖的敌人——塔利班。

与所有喜欢自我包装的集团一样,塔利班政权最初以反对腐败和纪律严明著称,通过煽动和蛊惑下层没有太多文化的人,最终不断壮大,尤其是赶上了外国入侵这样能够壮大自己的土壤,最终成了尾大不掉之势。

塔利班的危害在于它是一个政权,但这个政权本质上权力的运行属于幕后操作,一切都在黑暗中运转,但给人迎面时,你却只能看到微笑,也就是说它可以用伪装来打扮自己,在压榨着治理之下的阿富汗百姓时还能给他们洗脑正如他们在短暂的掌权后所进行的思想控制那样,或许是为了杀神而重新立神,这一政权在2001年以最卑鄙的手段暗杀了曾经反苏的最大功臣马苏德。

很少有人会想到如今生名狼藉的搭理班,最初是在苏联入侵的战火中由一群志在复兴阿富汗的学生所建立的。但历史的悲哀在于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塔利班在掌权后却迅速腐化,不到五年便被老百姓所唾弃,然而如今这个喜欢对百姓洗脑,集极权,宗教极端,幕后操纵于一体的组织却仍旧活跃在阿富汗各地,成为困扰整个阿富汗百姓的最大梦魇。

曾经繁华的阿富汗是如何变成今天的人间炼狱的?

上一篇

“戮心的盛世”,从马嘎尔尼访华看清朝的背后

下一篇

二战转折点的斯大林格勒,一座体现浓浓历史烙印的城市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