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将军下令撤退,传令兵把撤退听成进攻,结果取得了胜利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将军下令撤退,传令兵把撤退听成进攻,结果取得了胜利
收藏 0 0

古代行军打仗,没有现在这些发达的信息通讯系统,指挥者只能依靠一些声音和旗帜来向部队传达指令。一般来讲,击鼓意味着进攻,而鸣金则意味着收兵。

军队讲究军令如山,如果不按照指挥的指令进攻或者撤退,那都要面临残酷的军法处置。不过,在历史上也有一个阴差阳错的经典案例,主帅明明命令收兵,却被误传为了进攻,反而是取得了攻坚战的胜利。

将军下令撤退,传令兵把撤退听成进攻,结果取得了胜利

东晋时期,中国的北方被五个游牧民族所占据,互相攻伐,生灵涂炭。而在南方,晋朝的东晋占据着半壁江山。虽然大部分人没有收复失地的意思,但让然有一批仁人志士以北伐为目标,矢志不渝。其中的代表,有祖逖和桓温。

有些朋友不知道祖逖,但一提到“闻鸡起舞”这个成语,很多人都很熟悉,祖逖立志北伐,十分自律,每日都要早早起来舞剑,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北伐建立功业。但相较于祖逖,桓温则取得了更大的成功。

将军下令撤退,传令兵把撤退听成进攻,结果取得了胜利

桓温的父亲在东晋为官,后在一次动乱中被杀。桓温非常愤怒,18岁那年,他的杀父仇人刚死,三个儿子在为其守孝。于是,桓温怀揣利刃,以过去吊唁的名义,趁其不备当场杀死一个,并追着另外两个砍杀,由此名声大振。可见,桓温有胆有识,且性格刚烈,还敢于决断,是位乱世中的英雄。

后来,桓温做了东晋的驸马,因为才能出众,又做到了荆州刺史,控制着6个州的军事。因为当时的东晋只有半壁江山,总共没几个州,所以桓温成为了实权派人物。

将军下令撤退,传令兵把撤退听成进攻,结果取得了胜利

346年,桓温趁邻国成汉不备,向他们发起了进攻。成汉是割据于四川的小国,与三国时期的蜀国类似,国主李势昏庸无能,国力衰弱。桓温艺高人胆大,只带了很少的兵马进攻成汉,但蜀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许多人都为桓温捏了一把汗。

桓温攻入蜀地后,因为兵少粮少,所以他采纳了部下的建议,不跟成汉在正面战场拼消耗,而是留下弱兵守备粮草辎重,自己率领晋军主力,随身只携带了3天的粮草直接奇袭成汉的国都成都。桓温起初很顺利,三战三捷,很快逼近了成都城下,但成汉国主李势看势头不妙,立即调集所有部队阻击桓温。

将军下令撤退,传令兵把撤退听成进攻,结果取得了胜利

面对成汉的拼死抵抗,桓温率领的前锋部队也吃不消了,他的参军龚护当场战死,敌人的箭雨刷刷射到了桓温的马前。古代打仗,最讲究的是士气,桓温看如此损兵折将,士兵们都有惧色,于是便想避避锋芒,稍事修整再说,于是命令:“鸣金收兵”。

可或许是因为战况太过激烈了,紧张的传令兵却传错了话,于是战鼓鼓手也错误的擂鼓,命令全军进攻!桓温眼看自己的命令来了个180°大转弯,而士兵们却一个个拼死一搏,纷纷上前厮杀,就是拦也拦不住,索性他们竟然把成汉的军队杀败了。

将军下令撤退,传令兵把撤退听成进攻,结果取得了胜利

桓温一路势如破竹,杀到成都城下,放火烧城门,成汉国主李势见势不妙,弃城而逃,不久就向桓温投降了。因为一次错误的传令,桓温阴差阳错的取得了胜利。后来,桓温被东晋加官进爵,而他高兴之余,也没忘了当初传错令的士兵,于是重赏了他。

上一篇

成吉思汗攻下城池获得50万女俘虏,对着将士说道:一人挑三个!

下一篇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对土匪夫妻,为什么到1965年才被剿灭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