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战国七雄:曾力压秦国的霸主,“东帝”齐国的崛起与衰亡之路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战国七雄:曾力压秦国的霸主,“东帝”齐国的崛起与衰亡之路
收藏 0 0

提起我们在初中高中学过的“围魏救赵”、“田忌赛马”、“晏子使楚”、“滥竽充数”等成语典故,我们立马就会想到一个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对就是齐国。这关于齐国的典故还真是不少,我们本篇就来聊聊春秋五霸之一,战国七雄之一的齐国。

战国七雄:曾力压秦国的霸主,“东帝”齐国的崛起与衰亡之路

说起这齐国,可能基本上都知道,分封之后,它既在春秋争霸,也在战国称雄,似乎是从头强到尾。其实不然,这中间还是有不小的变故的,就连王室都有更替,在史书上,齐国还有两个更专业的叫法,姜齐和田齐。这是为什么呢?不着急,我们接着往下看。

战国七雄:曾力压秦国的霸主,“东帝”齐国的崛起与衰亡之路

姜尚助武王伐纣有功,受封于营丘,建立齐国

武王伐纣成功,推到了商朝,建立了周朝,天下大定之初,赐土封爵之时。功劳极大的姜尚,虽然是被分封为公、侯、伯、子、男中的侯爵(也有公爵的说法),但是其封地却是相对富庶,位置极佳的齐营丘。说起这齐国的第一任CEO姜太公,就不得不多叨叨几句,关于他的传说那是不少,这姜太公虽然没有《封神演义》里面那么神,但是来头也是不小,确实是个牛人。姜姓为炎帝后裔姓氏,姜氏先祖是大禹手下的重臣,有多重要啊?就像是姜太公对武王一样这么都要,因为辅助治水有功,受封为吕侯,封地为吕国(也有部分被封于申)。“龙生龙,凤生凤”祖上是牛人,哪怕沦为平民的姜太公也依然厉害,博学多识、能掐会算、精通军事谋略,一手愿者上钩就钓到了西伯侯这条大鱼。呃,扯远了,咱们回到正文。

战国七雄:曾力压秦国的霸主,“东帝”齐国的崛起与衰亡之路

这地封给你了,你算是外来户,本地人服不服你这还是个大问题的,不过别慌,有我们的姜太公在,创业和守业两手都要抓,很快就确立了“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的治国方针。简单的理解就是人和与地利。我尊重你的习俗,我还把我带来的东西简化,让你们更容易接受,教你们技术,让你们生活的更好,这样人心都不归,哪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这可比近代某国对待本地土著人性多了。再加上周成王的:“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此间五等诸侯,各地官守,如有罪愆,命你讨伐。”的征伐之权,齐国想不强大都难。

战国七雄:曾力压秦国的霸主,“东帝”齐国的崛起与衰亡之路

东征西讨,四处会盟,称霸春秋,成为春秋首霸

经过几代人的积累,齐国越来越强,虽然偶尔有滑坡的时候,但是无伤大雅,特别是到了齐桓公(姜小白 ,前685年-前643年,这是春秋时期的齐桓公,不是田代齐后的齐桓公)这里,通过历史名相管仲进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四民分业,等政治改革。稳住了接手的烂摊子,国力越来越强,管你公爵侯爵,见谁都敢招呼两手,北击山戎,西征鲁国宋国,南伐楚国,还顺手灭了谭、遂、鄣等小国。通过鄄地会盟、幽地会盟、召陵之盟、葵丘会盟确立了连周天子都要承认的霸主地位(谁敢不和你盟啊,你那么强,不听你的,你就打我。)

战国七雄:曾力压秦国的霸主,“东帝”齐国的崛起与衰亡之路

齐桓公死,齐国内乱,五公子相互征伐

不过,这也就是齐国霸业的巅峰了,历史上很多强大的帝国,并不是败于敌手,而是自毁长城,瓦解于内部,强大的齐国亦如此,管仲等能臣离世,齐桓公用人也是昏庸起来,这里从相关资料摘抄了一段话:

管仲病重,齐桓公亲往探视,桓公:“群臣之中谁可为相?”?管仲:“知臣莫如君。”?桓公:“易牙如何?”管仲:“易牙烹其子讨好君主,没有人性。这种人不可接近。”桓公:“竖刁如何?”管仲:“竖刁阉割自己伺候君主,不通人情。这种人不可亲近。”桓公:“开方如何?”管仲:“开方背弃自己的父母侍奉君主,不近人情。况且他本来是千乘之封的太子,能弃千乘之封,其欲望必然超过千乘。应当远离这种人,若重用必定乱国。”桓公:“鲍叔牙如何?”管仲:“鲍叔牙为人清廉纯正,是个真正的君子。但他对于善恶过于分明,一旦知道别人的过失,终身不忘,这是他的短处,不可为相。”桓公:“隰朋如何?”管仲:“隰朋对自己要求很高,能做到不耻下问。对不如自己的人哀怜同情;对于国政,不需要他管的他就不打听;对于事务,不需要他了解的,就不过问;别人有些小毛病,他能装作没看见。不得已的话,可择隰朋为相。”

战国七雄:曾力压秦国的霸主,“东帝”齐国的崛起与衰亡之路

开方、易牙、竖刁那是有名的佞臣,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可是齐桓公似乎没听进去,反而重用这几个人,国家治理的那是一塌糊涂,国力下降,齐国开始滑坡。虽然立有太子,为公子昭,但是谁会嫌利益多呢?齐桓公死后,立马就激起了“齐国五公子之争”(公子无诡、公子昭、公子潘、公子元、公子商人)。相互攻打,公子无诡,被拥立为新君,公子昭出逃宋国,拉来了宋襄公做帮手,才得以复继位,而且这党羽之争的祸端,一直蔓延到齐简公时期。

战国七雄:曾力压秦国的霸主,“东帝”齐国的崛起与衰亡之路

姜氏齐国霸业崩塌,第一霸主易位,姜氏齐国进入末期

你前面欺负别国那么狠,有机会不来踩你?而且这次有另外一位大佬带着,先是有晋齐鞍之战,齐国败,再有晋国率领鲁、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共十二家诸侯伐齐,齐国惨败。姜氏齐国再也无力争霸,不过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是失去了霸主地位,但是占有地利人和,一下子不会完蛋,甚至是灵公、景公时期间,齐国还是仅次于晋的中原强国,也不是稳居于次席吧,毕竟还有楚国那等大佬虎视眈眈。而且也不是一路滑坡到底后期(姜齐后期)也是出了晏婴这等人物,也是一个治国能才。

晏婴施政期间一直主张:1、任人唯贤,不私于亲;诛不避贵,赏不避贱;2、赋敛权有无,均贫富,耕者十取一,减轻百姓负担;3、“君商渔盐”,国家努力发挥地利优势,搞活流通,增强国力;4、弛严刑苛法,尚仁治并辅以法。

晏婴执政于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代国君,长达48年之久。对上,不畏强权多次劝谏,对下举荐了司马穰苴、越石父等多个贤才,以一己之力拉起齐国国力,史学家们把他所处的时代与桓公时代并称“桓景盛世”。

战国七雄:曾力压秦国的霸主,“东帝”齐国的崛起与衰亡之路

田氏专政,王室更替,姜齐王室被流放,田氏代齐,建立田齐

还是前面那句话,很多强国不是败于敌手,而是瓦解于内部,齐国王室公子们争君位,齐国大夫们争权夺利,相互兼并,发展到某些时期甚至是操作齐国国君废立,我们从齐国君主的称呼上面就可以看得出,有齐前什么公,齐后什么公,还有废公。而齐国的政权主要是以国氏、高氏公族为首,鲍氏、崔氏、庆氏、晏氏、栾氏,再加上后来从陈国投奔的田氏(陈氏)等等几大卿大夫所掌控,当然,他们不会是规规矩矩的,谁都有一颗做老大的心,当王室势弱,无力掌控局势的时候,卿大夫势力斗争更加明显。经过层层角逐,卿大夫们,被驱逐的驱逐,被诛杀的诛杀,剩下田氏一家独大。

战国七雄:曾力压秦国的霸主,“东帝”齐国的崛起与衰亡之路

权利大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姜齐末期的几个君主:齐悼公、齐简公、齐平公、齐宣公、齐康公的继位废立基本上都是田氏在操控。齐国已经是田氏的天下,由他说了算,最可怕的是,田氏专权期间,施惠于民,竟然没有群众出来反对,还真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终于到了田氏田和这一代,捅破了最后一层窗户纸,将齐康公放逐,据说是放到了某个小岛去了,就像拿破仑一样。田和自立为国君,史称齐太公。而周天子也默认了这一变动,册封田和为诸侯,而田和也继续沿用齐国称号,当然也延续了强势的国力。

战国七雄:曾力压秦国的霸主,“东帝”齐国的崛起与衰亡之路

成战国七雄之一,强势称王,与秦呈东西对立之势

田氏代齐成功,已经是进入战国中期了,虽然历经这样的变故,但是没有伤筋动骨,对外仍然是强国,随后的事,大家了解的就比较多了,邹忌、田忌、孙膑就是这一时期的人物,国家在他们的治理下,国力日渐强盛,齐威王(前356年—前320年),齐宣王(前319年—前301年),齐湣王(前300年—前284年),三王期间,湣王时到达巅峰。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北上占领燕地,大败楚国,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国求和,风头盖过了其他诸侯国。

战国七雄:曾力压秦国的霸主,“东帝”齐国的崛起与衰亡之路

强劲的势头,一直在延续,到了公元前288年十月,秦王称西帝,遣使立湣王为东帝,不过两日后湣王就复归王号,不过齐国扩张的步伐并没有停下,前286年攻灭宋国,向南入侵楚国,向西攻打韩赵魏,傲视群雄。这是齐国最巅峰的时刻。当时的齐湣王甚至是有想要取代周天子的想法。

战国七雄:曾力压秦国的霸主,“东帝”齐国的崛起与衰亡之路

被乐毅连破七十余城,齐国元气大伤,再无往日风采

俗话说,步子太大容易扯到跨,而且四处树敌,你强的时候,一个人争不过你,那就不要怪我们抱团取暖了,前284年,燕昭王为报当年齐国占领燕地之仇,联合秦、韩、赵、魏举兵伐齐,乐毅为主要统领,五年间连下七十余城,打得齐国只剩下莒和即墨,几乎灭国,虽然有田单收复失地。但是齐国已经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争雄。公元前221年,齐王建开城投降,齐国灭亡。秦国统一了天下。

战国七雄:曾力压秦国的霸主,“东帝”齐国的崛起与衰亡之路

至于齐国那么强盛,却失败的原因,咱们下篇再系统的分析。

注:图片,部分资料来源于网络,如涉及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个人见解总是有限,欢迎大家讨论指正。

上一篇

为什么说孙刘联军虽打赢了赤壁之战,却阻止了一个盛世的到来?

下一篇

秦赵长平之战后,秦国惨胜国力空虚,五国因何不趁机会灭掉秦国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