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瘟疫!压死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瘟疫!压死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收藏 0 0

崇祯年间,大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天灾,民变,饥荒无时无刻不在摧残着这片土地上的百姓,关外还有满清在虎视眈眈。后来闯军起义攻破北京,崇祯自缢而死,清军入关一统中原,明朝灭亡。关于明朝灭亡的原因,史学界众说纷纭,但史学界普遍认为压死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无疑是那场——明末瘟疫大流行!

明朝崇祯帝在位期间在中国北方爆发的鼠疫,又称京师大瘟疫、明末大鼠疫或者疙瘩瘟。这种疾病致死率非常高且发病时间快,有时甚至会出现二人策马一前一后,后面的人与前面的人说话却不见应答,这才发现那人已死于马鞍之上,而手犹执鞭状的可怕景象。

瘟疫!压死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史料记载,明朝末年旱灾频发,仅万历期间就发生过三次大旱灾,每一次都引发过鼠疫,崇祯十四年的那场大旱,更是历时四年之久。

瘟疫!压死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这场鼠疫造成的影响有多严重呢?

有记载称:“崇祯14年始,大名府瘟疫大行,人死十之五六,岁大凶。广平府大饥疫,人相食。京师大疫,天津大疫。河南全省大疫,开封府阳武县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荣阳,民死不隔户,三月路无人行。”可以说,鼠疫过处,死者无数,街上空无一人,连叫花子都看不见了,小孩子也不再在街上玩耍。旱灾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出现大量逃荒的难民,人没吃的,老鼠也没吃的,也要逃荒保命,随着难民到处迁徙,寄生在老鼠身上的鼠疫杆菌,就这样传给了难民,传播到了更广阔的区域。

瘟疫!压死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人曾目睹过这样一幅骇人的景象:崇祯十四年夏天,在内陆地区突然出现大群大群的老鼠,它们互相咬着对方的尾巴,视死如归地渡过大江大河,进入安徽河南河北等地。

大旱加上寒冷(随着万历四十六年广东的一场大雪,明朝遭遇了一个“小冰河期”),粮食减产非常严重,饿得难受的灾民先是挖老鼠洞穴中的粮食来吃,接着又吃老鼠的尸体,终于导致鼠疫大暴发。

瘟疫!压死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恐怖的景象首先是从山西开始的——“万历八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在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阖门不起”。

大同首当其冲之后,疫情很快扩散至山西全境,接着向周边省份传播,崇祯十年传到了陕西米脂,也就是李自成的家乡。

鼠疫给米脂带来的惨景,并不亚于大同,病者先是腋下和大腿间生一个硬包,然后吐血而死,服药无效,亲友们即使有活着的,也不敢问吊,有人一家死绝,无人收葬。

瘟疫!压死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据《明史》记载,崇祯十四年,鼠疫传到北京大名府。

那年春天开始,大名府就没下过一滴雨,地里的麦苗被蝗虫吃光,加上鼠疫大行,饿死人无数。

督催漕运的户部给事中左懋第心急如焚,在途中给朝廷上疏说,他从静海抵山东临清,见人民饿死者三成,因瘟疫而死者三成,剩下的四成只好为盗,米价疯长,一石米竟然要二十四两银子,人死后马上就成了活人的食物。

当年七月,北京在劫难逃。

在北京,鼠疫引起的病症叫“疙瘩病”,人身上一旦出现一块隆起的肉就没救了,活不过一个时辰,北京人因此而死的达十分之四五。

瘟疫!压死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是夏秋两季的情景,到了春天情况更为严重,发病者呕血,一呕就死,有的一家数口全部死绝。

没多久,瘟疫又传到了天津,很多人早上染病晚上就死了,“排门逐户,无一保全”。守卫京师的虽然有三大营的军队,但士兵因鼠疫死亡过多,已彻底失去野战能力,原有的近三万匹战马,还能骑乘的竟然不到一千匹,据守内外城墙十五万多个垛口的,是区区五万羸弱的士兵,平均一个士兵要守三个垛口。

这些士兵,都是大疫之下侥幸活下来的,“衣装狼狈,等于乞儿”,而且像是十天半月没吃饭的乞儿,虚弱得只能坐在地上,以至于用鞭子抽都抽不起来。根据不完全统计,死于明末鼠疫者多达千万,首都北京几乎死去四分之一人口。

瘟疫!压死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

鼠疫过后大明王朝气数已尽,神州大地已是哀鸿遍野,闯军攻破京城,崇祯缢死。满清入关,天下一统。鼠疫虽不是亡明的根本原因,但无疑是压死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想想生活在社会主义大家庭,那真是满满的幸福!

上一篇

看看大宋朝小市民的幸福生活,是不是想穿越了?

下一篇

涨知识,古印度有个伟大的发明至今都在用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