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戚姬处境危险,刘邦生前真无动于衷吗?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戚姬处境危险,刘邦生前真无动于衷吗?
收藏 0 0

汉高祖刘邦去世。太子刘盈继位登基,称汉惠帝。由于惠帝年少,且性格柔弱,皇太后吕雉执掌了朝政大权。吕后当权后,迫不及待地干了三件事:清算刘邦生前宠爱的女人,迫害刘氏宗亲,大封诸吕为王。

最先受到迫害的,就是刘邦生前最宠爱的女人戚姬。刘邦一死,吕后就将戚姬囚禁,剃光头发,用铁链锁住双脚,关进潮湿阴暗的屋子,让她一天到晚舂米折磨她,最后又将其制成“人彘”,摧残至死,悲惨之极。

精明睿智的刘邦,对吕后的为人和个性了如指掌,对吕后与戚姬之间的恩怨情仇也非常清楚,他难道真的就没能预测到,等自己去世吕后,将会谋害戚姬吗?如果预料到了,又真得什么也没做,任由悲剧的发生吗?

答案显然不是。刘邦当然在生前就预知了,吕后一定会清算戚姬。同时为了保障戚姬的安全,刘邦在生前也做了大量的谋划和布局,至少在刘邦看来,该做的他都做了,已经算是竭尽全力了。至于后面发生的悲剧,刘邦也是无能为力了。

动议废黜太子刘盈改立赵王如意,就是向天下明示戚姬和赵王是刘邦的至爱

宫中女人,从来就是母凭子贵。刘邦要保护戚姬的安全,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她儿子刘如意的安全。儿子安全了,戚姬自然就是安全的。

刘邦为保障赵王刘如意的安全,想的办法就是动议废除吕后的儿子刘盈,改立戚姬的儿子刘如意为太子。精明能干,功于算计的刘邦,是真心想废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吗?绝对不是,这件事情,从头到尾只是一个局而已。

一是汉朝刚刚建立,朝廷内部是一帮功臣悍将蠢蠢欲动,对外是匈奴虎视眈眈,让一个年幼的刘如意继位,让一个毫无政治头脑和政治智慧的戚姬辅佐,这不是拿自己辛辛苦苦半辈子打下的江山社稷来冒险吗?不到万不得已,刘邦绝不会这么做。

二是既然要改行废立,依据刘邦一贯的行事风格和作风,绝不会如此的大张旗鼓而又犹豫不决。一定会是缜密谋划,雷霆万钧,一击而定。绝不会给众人反复操作的时间和空间。如果刘邦果真要改立刘如意为太子,哪里还会有天下儒生代表太傅叔孙通者以死相逼、周昌等一帮大臣至死也不奉诏的机会,那里会是什么请出了“商山四皓”为太子站队,就能左右和改变刘邦废立的!

三是刘邦废立的理由也非常牵强。刘邦行废立之事,提出来的理由是 “如意类我”。刘盈性格羸弱不假,不像刘邦也是事实,但刘如意一个几岁的小孩,就断定将来性格如何、品行怎样,实在是有些牵强。因为“类我”,而成为刘邦废立太子的依据,也非常牵强。智慧如刘邦者,怎能不明白马上得天下,而不可马上治天下的道理。以刘盈的仁义厚道,将来以仁义治天下,推行无为而治的方略,不正是后来的汉朝皇帝文帝和景帝的所为吗?从治理天下的角度出发,刘盈一定比像刘邦的刘如意更合适。这也正如朱元璋,不立脾气秉性像自己的燕王朱棣,而立皇太孙朱允炆为帝的道理所在。

如此来看,刘邦行废立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告知天下所人,特别是告知朝廷的一帮忠于自己的功臣宿将,戚姬是我最爱的女人,刘如意是我最喜欢的儿子,将来你们都要忠于我的意愿,尽全力保护她们母子的安全。

戚姬处境危险,刘邦生前真无动于衷吗?

杀樊哙毫不犹豫,就是为了警告吕后在刘邦去世后不可妄为

刘邦病重时,听闻传言,说大将樊哙在自己死后会与吕氏结党,谋害戚夫人和赵王如意。重病中的刘邦,勃然大怒,不问信息来源,不核查信息真伪,当即立断命令陈平和周勃,带着诏书去樊哙的军中,不用审问,无需调查,让周勃夺取军队控制权,直接斩杀樊哙。

樊哙是谁?世人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在鸿门宴上,拼死阻挡项羽手下项庄刺杀刘邦,并被项羽欣赏,赏赐生猪腿的场景。其实更多的是,樊哙是跟随刘邦,从沛县一起打出来的老兄弟,是刘邦最信任最贴心的将领,就如同曹操的虎痴许诸、梁山宋江的李逵。

而且此时的樊哙,还正带兵在外面打仗,临阵换将是兵家大忌,更何况还是直接斩杀阵前大将,将置十几万大军于险境,这不是久经沙场的刘邦行事的风格。所以,刘邦决意要杀樊哙,主要是因为他的特殊身份——吕后的妹夫,也就是樊哙娶了吕后的亲妹妹吕媭,是坚定的保吕人士。刘邦杀樊哙,就是要断吕后的臂膀,杀樊哙,就是要重锤警告吕后,不要做出对戚姬不利的事情来。

戚姬处境危险,刘邦生前真无动于衷吗?

还有另外一种巨大风险,刘邦不可能不考虑。让陈平和周勃去军中执行诏命,樊哙军权在握,而刘邦又重病在身,将不久于人世,此时的樊哙如果拒不受命,反将陈平、周勃二人斩杀,又是怎样的后果呢?

陈平是张良之后,最重要的智谋大臣,周勃在刘邦心的分量是“安刘氏者,勃焉”。让两个如此份量的大臣如冒险,实在不是明智的做法。如果真是这样,后来的诸吕作乱,还有谁可以诛灭诸吕,还会有刘氏后来的天下吗?大汉的历史将彻底改写。

所以,这在如此种种不利的条件下,刘邦仍然不管不顾,决意斩杀樊哙,就是为了尽全力保全戚姬母子,而舍弃和牺牲樊哙,甚至甘愿让国家冒巨大的风险。

选耿直之臣周昌,全力布局保护赵王如意

刘邦在去世前两年,已经意识到,吕后在自己死后,很可能会收拾戚姬和赵王如意。刘邦为此,常常忧心忡忡,苦苦寻找可以保护戚姬的大臣和武将。

刘邦遍观群臣,寻找可以保护赵王如意的人,最终选定了御史大夫周昌,任命他为赵王刘如意的氶相,负责保护赵王。周昌后来虽未完成保护赵王如意安全的责任,但也是以死相拼,算是尽力而为了!

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卻邪?备万岁之後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

於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彊为我相赵王。”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於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公不得已彊行!”於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史记·张丞相列传》

为什么会选中周昌,作为赵王如意的保护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周昌资历很老、威望很高,是跟随刘邦打天下的老人,也是刘邦最信任的大臣,汉朝建立后,位列三公,任御史大夫。

二是周昌是天下最有名的耿直之臣,认死理、不屈服,与刘邦发生争执时,也是从不低头。刘邦去世后,吕后多次召赵王刘如意进京,周昌担心吕后会谋害赵王,每次都拒绝奉诏。

三是周昌与吕后的关系很好,也曾有恩于吕后。当年刘邦打算废刘盈改立刘如意为太子时,周昌拼命反对,誓死不从,吕后在幕后看到这一场景,感动得向周昌下跪感谢。

同时,刘邦还任命戚姬同族兄弟戚鳃为中尉,统率北军,守卫京城长安,暗中保护戚姬。后来,“为刘氏左袒”,追随周勃诛灭诸吕的,也正是北军。

“戚鳃者,毋乃戚夫人之族属欤?高帝钟爱赵王,屈周昌使相之,及莫年,则以戚氏本兵,得非阴为保护赵王之计? ”《文献通考》

由此可见,刘邦为保护戚姬和赵王刘如意母子,已经是费尽心机,尽其所能了。

上一篇

汉高祖刘邦的女人观,今人不要学

下一篇

成吉思汗的用人之道,为人称道。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