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隋太子杨勇的废立事件并不简单,背后是隋朝政治路线的转变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隋太子杨勇的废立事件并不简单,背后是隋朝政治路线的转变
收藏 0 0

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大隋王朝连续发生了一系列波云诡谲的重大事件,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般让人费解。

首先,当年十月,皇太子杨勇被废,仅一个月后文帝次子杨广被拥立为太子;其次,废立事件刚刚尘埃落定,宰相高颎便遭罢免,取而代之的是杨广的拥趸杨素。

隋太子杨勇的废立事件并不简单,背后是隋朝政治路线的转变

(隋文帝剧照)

高颎与杨勇的倒台,杨广与杨素的联袂登场,必然存在互相联系。而纵观隋王朝的发展历程,我们会发现上述一系列事件,实际上是代表了隋王朝全新的政治动向,即由杨勇、高颎主张关中本位路线到杨广、杨素力推在包括江南在内更广阔的基础上重新构筑权力,或实施积极主动的东亚政策的转变。

何为关中本位路线

据统计,公元589年隋朝平定南陈时共动员了518000人,其主力为正规府兵。陈朝的灭亡,代表着隋朝统一大业的完成,不再需要庞大的军队。因此,府兵制改革迫在眉睫,文帝雷厉风行。具体改革如下:

一、停止兵籍,全部统一为民籍。

二、保留旧有军府之制及其所属的兵士。

三、废除在旧北齐地区及与陈朝作战前线地区及为巩固北方防线而新置的军府。

这样一来,情况就很明朗了,因为不在裁撤范围的老军府都集中在了以长安为中心的关中地区,即西魏或北周时期设置的军府。这就是以时任宰相高颎为首的关陇集团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为背景,以集中关中地区的军府的强大兵力为后盾,隋文帝从“关中本位”的立场出发,构建了统治全国的基本体制。

隋太子杨勇的废立事件并不简单,背后是隋朝政治路线的转变

杨勇被废的原因

事实上,政治头脑简单、唯父命是从,且自觉高枕无忧的皇太子杨勇就是“关中本位”体制的坚定拥护者。但是,随着隋朝的蓬勃发展及取得的巨大成就,文帝的雄心壮志被激发,最初的施政理念也在发生着变化,即弱化关中本位,谋求亚洲中心的大国地位。开皇十八年(公元589年),隋文帝牛刀小试,派五子汉王杨谅率30万大军远征高句丽。战争的起因是高句丽侵犯辽水之西的隋境,结局是隋军惨败,但这场战争对隋文帝来说很有必要。

隋军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诸如轻敌、草率、大水、瘟疫、风暴、粮食供应不足等,不一而足。而主持整个军事行动的高颎是极力反对的,换言之高颎是被迫上阵的。即便如此,高颎“事前声明式”的反对并没有成为他推脱责任的依据,反而被迫又承担了失败的主要责任,这也为他不久的下台埋下伏笔。而置身事外的杨勇也不能幸免,他一脸茫然的无辜并不能成为护身符,因为遭受挫折的隋文帝会将旁观者当做隔岸观火的庸碌之辈。

隋太子杨勇的废立事件并不简单,背后是隋朝政治路线的转变

(杨勇剧照)

但是隋文帝并没有马上废黜杨勇,因为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不过皇后独孤氏很快将理由送上了门儿,甚至还如法炮制了高颎的下台,这个理由就是俗不可耐的桃色事件。独孤皇后不仅人漂亮、出身显赫,而且善妒忌、有着男女关系方面的洁癖,还别出心裁的倡导一夫一妻制。而杨勇恰好朝三暮四,生活极不检点,这与母亲的性情是背道而驰的。

杨勇不仅妻妾成群,而且非常宠幸一位叫做云氏的女性,真正的太子妃元氏却备受冷落。不久,元氏去世,死因成迷,这一切引起了独孤皇后的强烈不满。看到有机可乘的杨广马上跑前跑后,煽风点火,并处处以洁身自好的君子面貌示人,致使母亲产生了废长立次的想法。事实上,杨广的荒诞较哥哥有过之而无不及,只不过巧于伪装罢了。

隋太子杨勇的废立事件并不简单,背后是隋朝政治路线的转变

(杨广剧照)

而就在同一时期,高颎也犯了晚节不保的错误。原来高颎的妻子去世时,文帝劝他续弦再娶,没想到高颎声泪俱下地跪在文帝面前说:“臣今已老,退朝之后,唯斋居读佛经而已。虽陛下垂哀之深,至于纳妾,非臣所愿。”然而不久便传出了高颎喜得贵子的消息,原来他的爱妾生下一个男孩。独孤皇后认为高颎不仅欺君罔上,而且践踏了文帝的善意,遂力主文帝罢免高颎。文帝惧内,充其量也就是半个当家人,正好顺水行舟。

隋文帝选立杨广的原因

从表面上看,杨广外表忠厚,内心诡诈,先是取悦母亲独孤氏,然后除掉高颎,赶走长兄,继而成功取得太子之位。而如果去仔细观察杨广的发迹过程,我们可以有意外的发现,即杨广对江南情有独钟,而且与南朝系统人物保持着非同一般的关系。最直观的表现在于,杨广的正妻就是后梁明帝之女萧氏,从这点上看,势必给隋文帝将要经略江南的意图实现无缝衔接。

隋太子杨勇的废立事件并不简单,背后是隋朝政治路线的转变

(杨广与萧氏剧照)

另一个方面,杨广似乎投父所好,对佛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主动接触当地高僧,并将一位叫做“智顗”的大师尊崇备至。隋文帝从小在般若寺长大,成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而目杨广从扬州大总管的立场出发,企图通过佛教来笼络掌控旧南朝系统人心的政治目的又与文帝的想法不谋而合。

隋文帝此举在于立足关中,稳定江南,然后寻求地缘扩张,巩固隋朝的大国地位。而在文帝看来,能继承自己衣钵的并不是以长子杨勇及高颎为代表的“因循守旧”的关陇贵族集团,而是雄心勃勃且不甘人后的次子杨广及杨素为代表的南朝系统。所以,杨广最终登上太子之位,并不是简单的兄弟之争,其背后蕴藏的细节因素同样不能忽视。

隋太子杨勇的废立事件并不简单,背后是隋朝政治路线的转变

结语:隋文帝是继秦始皇之后又一位推动历史发展的非凡人物。首先,隋文帝建立的隋朝结束了自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之乱以来长达四百余年的分裂局面,开创了一个新的统一国家的雏形。其次,他创立的《开皇律》成为唐朝编写律法的蓝本,使得唐律在隋律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遂形成一部可媲美《罗马法》的经世大典——《唐律疏议》,足以垂范后世,传为圭臬。再则,隋文帝开创的科举制度,是继周朝的世卿世禄制、秦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之后在选拔人才方面最为公平、完善的新举措。

此后,中国封建社会一千多年文化政治的发展都是以科举制度为载体,打破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这一使社会畸形发展的桎梏。但是,隋文帝后期政治路线的转变有些唐突、急功冒进,或者是选择了错误的继承人。杨广继位后,很透彻的执行了文帝的政治路线,而且用力过猛。比如,开运河、下江南、三征高句丽等,件件声势赫奕,致使自己获得了一个穷奢极欲、穷兵黩武的暴君形象,最终也败光了父亲创下的基业。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