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成都武侯祠内,唯独没有他的塑像,曾被三次迁出武侯祠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成都武侯祠内,唯独没有他的塑像,曾被三次迁出武侯祠
收藏 0 0

三国时期的传奇人物刘备病死之后,被葬在了成都南郊的惠陵。在南北朝时期,惠陵,汉昭烈庙和诸葛武侯祠建在了一处。到了明朝初年的时候,它们彻底合并在一起了,成为了武侯祠君臣合庙。但是在明朝末年,又毁于战火之中。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武侯祠,则是清朝初年重建的。

成都武侯祠内,唯独没有他的塑像,曾被三次迁出武侯祠

当我们进入武侯祠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中间是刘备殿,里面是一个三米高的刘备塑像,旁边则是他孙子北地王刘谌的塑像。而在刘备殿的两旁则是偏殿,东边是关羽和他的儿子以及部将的塑像,西边则是张飞和他的子孙的塑像。刘备殿前的两廊中,共有文臣和武将28尊塑像,它们分别以庞统和赵云为首。而在刘备殿的后面则是诸葛亮殿,里面是诸葛亮一家三代人的塑像。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刘禅作为蜀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在武侯祠里居然找不到他的塑像,这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吧!

成都武侯祠内,唯独没有他的塑像,曾被三次迁出武侯祠

三次迁出武侯祠

根据《太平寰宇记》中的记载,武侯祠内一开始是有刘禅的塑像,但应该是被人砸了。后来唐朝的官员又把刘禅的塑像请回了武侯祠,所以杜甫写了“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的诗句。而到了北宋庆历年间,官员蒋堂以枢密直学士知益州,当时他为了修铜壶阁,因为木材不够,所以蒋堂就拆了后主祠,刘禅的塑像就再次被砸了。而到了明朝初年重修武侯祠的时候,因为民间的强烈反对,认为刘禅的所作所为根本不配让后世人供奉,所以又将刘禅的塑像给迁走了,然后将民间名声更好的刘谌的塑像放在了刘备殿中,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场景,所以刘禅的塑像一共被迁走了三次。

成都武侯祠内,唯独没有他的塑像,曾被三次迁出武侯祠

在明朝以前,刘禅在蜀地人心中的形象还可以,当时蒋堂拆了后主祠,还激起了蜀地的民愤。但随着被演义化的三国相关故事传说在民间广泛流传,刘禅的形象就开始一落千丈,被人们称之扶不起的阿斗。因为诸葛亮辅政,所以刘禅也没什么事情干,整天就是花天酒地。而且刘禅到40岁的时候才亲政,可是刘禅亲政之后却开始重用宦官,打击忠臣。后来邓艾领兵突袭成都,刘禅屈辱地选择了投降,与他那个自杀殉国的儿子刘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尤其是刘禅投降后,说出的那句”此间乐,不思蜀“更是被后世所不耻,因此蜀地人不同意刘禅塑像进入武侯祠,也不无道理。

成都武侯祠内,唯独没有他的塑像,曾被三次迁出武侯祠

刘禅真的扶不起吗?

不过刘禅也并没有后世人所想的那么不堪,我想刘禅当时所说的”此间乐,不思蜀“,其实也是一种保护自我的方法。如果刘禅傻乎乎地表示出自己的野心和对故国的思念,那么司马昭还会允许刘禅的存在吗?恐怕直接就将他杀死了。而且刘禅的表现也没有演义中那么差,比如刘禅对于诸葛亮的信任,就是大部分君主都做不到的。

成都武侯祠内,唯独没有他的塑像,曾被三次迁出武侯祠

而且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以费祎为尚书令主管政务,而蒋琬为大司马主管军事,使两人能够互相牵制,从而解决了蜀国长期以来,丞相独掌大权的问题。魏延被诛杀之后,刘禅也没有完全听信大臣们的话,而是让人将魏延厚葬。至于刘禅投降这件事情,我想当时蜀国灭亡已经成了定局,刘禅再坚持,也只是徒增伤亡而已,只会给百姓带来更多的痛苦,所以刘禅投降,也不失为一个明智之举。毕竟连诸葛亮这样的人物,也难以抵抗天下大势,更何况一个阿斗呢?

本文由呵笔寻史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历史故事。

上一篇

唐朝的五朵金花,同时嫁入皇宫,被皇帝赐予光荣称号

下一篇

商王“凶庐”守孝三年,一言不发急坏大臣,开口就要找应梦贤臣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