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靖难之役”第一人帮助朱棣攻下了北京城,取代了朱允炆!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靖难之役”第一人帮助朱棣攻下了北京城,取代了朱允炆!
收藏 0 0

明朝最著名的“靖难之役”,指的是明朝初年(1399——1402)燕王(后为明成组)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之间为争夺皇位而发生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最后的结果以朱棣的胜利而告终。朱棣迁都北京,从此,北京一直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直至今日。促成这一历史格局形成的第一功臣,就是怀远人朱能。

“靖难之役”第一人帮助朱棣攻下了北京城,取代了朱允炆!

朱能(1370——1406),字士弘,怀远人。父朱亮,与朱元璋是半个老乡,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朱亮组织义兵保卫乡里,后率部整体投入朱元璋起义军。明朝建立后不久被调往北平,任燕山中护卫副千户,主要负责保卫当时驻守北平的燕王朱棣。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朱能袭任燕山中护卫副千户,曾经参与朱棣主持的北伐,活捉了元朝太尉朵儿不花。

英雄出少年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帝位,是为建文帝。燕王朱棣早就对朱元璋不立自己为继承人不满,于是密谋反叛,建文元年(1399年),朱棣在北平起兵靖难。时年二十八岁的朱能是他的三个主要助手之一,另外二个是谋士姚广孝和大将张玉。朱棣在朱能等人的协助下,诱杀了中央派来监视自己的布政使张昺、都指挥使谢贵,迅速占领北平九门,首先平定了北平,朱能因功晋升指挥同知。为解除后患,朱能首先引兵东功蓟州,击败都指挥马宣。进而攻占遵化、永平(今河北卢龙)等州县,扫平了北平的外围,排除了后顾之忧,便于从容对付朝廷的问罪之师。朱元璋大肆杀戮功臣宿将,朝廷已经没有大将可用,朱允炆只好起用年近古稀的幸存老将耿炳文为大将军,率军30万伐燕。八月,南军进至河北滹沱河地区。朱棣军在中秋之夜发动突然袭击,突破雄县,尽克南军的先头部队。朱能在此战中率先攻破雄县东门,并追击到月漾桥,活捉南军大将都督杨松、潘忠等,继而一鼓作气追赶南军到莫州,斩获无算。当时耿炳文大军尚有数万,而且已经于滹沱河北岸摆开阵势,明显是敌众我寡。朱能见南军连败,士气低落,于是冒险率领30多个敢死军士,跃马疾呼,冲入敌阵,南军气馁,纷纷后退,自相践踏,损失惨重。打败长兴侯耿炳文后,建文二年(1400年),朱能率兵攻打济南,兵至铧山下,被盛镛、铁玄所围,朱能率周长等兵,竭力奋战,突围而出。次年,朱能率兵近战夹河,生擒张安。后又连战顺德、大名、彰德、卫辉等地,紧接着又战西嘉山,破定州。《明史》载:诸将中,朱能最为年少善战,功劳卓著。建文三年(1401年)十月,攻下蠡南后,朱能升任都督指挥同知,成为朱棣麾下最年轻的主将。时年朱能三十一岁。

“靖难之役”第一人帮助朱棣攻下了北京城,取代了朱允炆!

一语定乾坤

建文二年(1400年)十二月,燕军进至山东临清、馆陶、大名、汶上、济宁一带。盛庸率南军于东昌(今山东聊城),严阵以待。燕军屡胜轻敌,被南军打败,大将张玉死于战阵,朱棣自己也被包围,朱能率小股部队殊死迎战,保护朱棣冲出重围。东昌战役是双方交战以来,南军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由于建文皇帝不愿意承担杀死叔父的罪名,致使南军不敢致朱棣于死地,朱棣才得以逃跑,朱能也因此立下救主大功,晋升都指挥同知。建文四年(1402年)正月,燕军进入山东,朱能绕过守卫严密的济南,攻克东阿、东平,尽破汶上诸寨,进至淝河。朱能在淝河设伏兵,大败十余万南军。四月,燕军进抵宿州,与跟踪袭击的南军大战于齐眉山(今安徽灵璧县境),燕军大败。燕军夺得的城池虽多,但往往得而复失,不能巩固。此战失利后,燕军士气低落,很多将领建议撤军。朱能劝阻朱棣说:“兵家胜败是常事,怎能因为一时的小挫折就气馁呢?当年刘邦屡战屡败,项羽屡战屡胜,可最终的胜利者是刘邦。殿下您举兵以来获胜很多,此次失败不足多虑。还是应该以江山社稷为重。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只能整兵前进,怎么可能撤回继续作臣子呢?”朱棣同意,整兵进攻灵璧。《明史》详细的记载了这段历史:克东阿、东平,尽破汶上诸寨。既而王真战死淝河,燕军屡败。诸将议旋师,能独按剑曰:“汉高十战九败,终有天下。今举事连得胜。小挫辄归,更能北面事人耶!”成祖亦叱诸将曰:“任公等所之!”诸将乃不敢言。遂引兵南,败平安银牌军。在这次决战的关键时刻,唯朱能力排众议,对整个战争的胜败,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并彻底改写了明朝乃至以后几百年的历史格局。1403年六月十三日,燕王朱棣进入南京城,文武百官纷纷跪迎道旁,在群臣的拥戴下即皇帝位,是为明成祖。靖难诸将中,张玉和朱能最为重要。张玉在东昌战死,朱能成为第一功臣。论功封左军都督府左都督、成国公。永乐二年(1404年),兼太子太傅。

“靖难之役”第一人帮助朱棣攻下了北京城,取代了朱允炆!

地下犹护主

永乐四年(1406年)七月,外兵侵犯边境,朱能被任命为总兵,征夷大将军,率兵80万讨伐安南。大军进至广西龙州,朱能因病于十月初二日去世,年仅37岁。朱棣听说后非常痛苦,下令停止上朝五天,表示哀悼,并亲自撰写了祭文。下令葬于昌平州北泽山(今属怀柔)。后来又追封为东平郡王,谥武烈,并赠上三代均为王爵。仁宗继位,下令将朱能作为配祭人,立牌位于成祖的太庙中,享受后人的祭祀。

在怀柔北宅村北泽山将军顶下有一片明代陵墓遗迹,石人石马散落在田间地头或农家墙、院内,当地人称之为“小十三陵”,理由是北泽山与昌平十三陵属于一个山系,十三陵是龙头,北泽山是龙尾,而且这里恰恰埋葬着13位武将。论气派,显然没有十三陵宏大排场。但此处三面群山环抱,就像一堵天然的围墙,一面平地开阔平坦,山上的流水从北向南而流,将平地整个环抱起来,与明代福建派的风水选址观点完全吻合。是谁有此资格与朱家皇帝埋在一条山下呢?原来这里埋葬的是成国公朱能一家。朱能的陵墓与成祖的长陵大约同时修建,暗含有在地下继续为朱家天下守卫的含义。

“靖难之役”第一人帮助朱棣攻下了北京城,取代了朱允炆!

朱能为朱明王朝建立了卓越功勋,其子孙世袭成国公,共传九世十二代,最后一位成国公朱纯臣在崇祯十七年(1644)三月,被李自成所杀。朱氏陵园建国初期保存尚好,“文革”中石人石马等建筑被炸毁殆尽,只剩下一些残余扔在田间地头。当地的阮氏家族据称世代为朱家守墓,或许是朱能当年讨伐安南时的俘虏,可惜没有充足史料可资证明。

上一篇

曾准确预言了罗斯福死亡的女预言家,临走前,她曾这样预言中国!

下一篇

朱棣为什么立行动不便的朱高炽为太子,而不立战功赫赫的朱高煦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