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朱元璋为什么废除宰相制,宰相制的优势和弊端是什么?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朱元璋为什么废除宰相制,宰相制的优势和弊端是什么?
收藏 0 0

宰相是一个统称,较为正式的官职称呼是丞相。

确切地说,丞相制是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废除的,不但废除,还严格命令后世子孙们不许复立此位,如果大臣有胆敢奏请说立者,就说明有异心,应处以重刑。

为什么朱元璋这么“恨”宰相?表面上的原因是胡惟庸谋反案,实际上的原因是为了集中皇权。

朱元璋为什么废除宰相制,宰相制的优势和弊端是什么?

胡惟庸挺有才,又是朱元璋的大功臣兼亲家李善长大力推荐的人,朱元璋就很给面子地让他当了右丞相,李善长告老之后,又提拔他为左丞相,古代以左为尊,左丞相是百官之首。

朱元璋如此优待,胡惟庸一开始非常感激,谨慎办差。但权力让人腐化,执掌权力的时间越久,欺下瞒上、排除异己、结党营私、收受贿赂等事情自然而然的出现了。

徐达厌恶胡惟庸的奸恶,曾向朱元璋进言过,胡惟庸得知后竟然收卖徐家守门人谋害徐达,幸好没得逞;

刘伯温也对朱元璋说过胡惟庸不可信,据说胡惟庸因此怀恨在心,刘伯温生病,朱元璋派他探病时就趁机下毒,害死了刘伯温。

这两件事是不是真的尚有疑点,但胡惟庸利用职权之便欺瞒朱元璋,并运用不法手段为自家谋私利是事实。他自己也知道这些行为是朱元璋痛恨的,担心事发后被严惩,渐生谋反之心。

胡惟庸担任多年丞相,身边聚拢了很多亲信。他又借着姻亲和同乡关系拉拢李善长,李善长的态度模棱两可,不支持不反对,也没报告朱元璋。

这对胡惟庸来说是一种鼓励,因而加大了谋反的进度,派人暗中联系倭寇和元朝残余力量,准备里应外合,颠覆明朝江山。

但还没等行动,就发生了一件意料之外的事。

胡惟庸的儿子“飙车”招摇过市,不下心坠马摔死,胡惟庸伤心之余不顾国法,杀了当时驾车的车夫。

丞相带头知法犯法,朱元璋非常生气,让胡惟庸为车夫偿命,胡惟庸百般求情,此事才得以幸免。他心中不忿,频繁与党羽们密谋,露出了一些谋反的痕迹。

朱元璋为什么废除宰相制,宰相制的优势和弊端是什么?

要说朱元璋一点都不知道胡惟庸在干些什么,这不太可能。他要是这么糊涂,也无法在元末大起义中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但明面上朱元璋却什么都没做。没多久,胡惟庸的党羽们突然因为这样那样的事告发了他,一经核查,胡惟庸及党羽很快被诛杀,谋反大业到死都没正式开始。

然而,真正令朱元璋愤怒的,却是他发现胡惟庸身边有一张人际大网,诸多开国功臣、朝中栋梁都在这张网上。无论胡惟庸有没有谋反,这都是个危险的讯号,对皇权是一种极大的威胁。

辛苦打下来的江山,朱元璋绝不容许葬送在大臣手里。于是大肆牵连,凡与胡惟庸有关的通通不能幸免,李善长本来可以逃过一劫,却因认不清形势,十年后还是被杀。前后共株连了三万多人,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才肃清,杀得朝中人心惶惶。

而在这个过程中,朱元璋感觉自己认清了事情的本质:不是胡惟庸有多坏,而是丞相这个职位权力太大,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意志不坚定的人根本把持不住。

况且,胡惟庸案也让朱元璋知道,一位丞相有多大的能量。可以说除了太子之外,丞相是离皇位最近的人,这一点是他不能容忍的。

所以综合以上各方面因素后,朱元璋取消了丞相制,进一步集中、加强了皇权,使得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朱元璋为什么废除宰相制,宰相制的优势和弊端是什么?

丞相制的弊端很明显,处于这个位置,太容易玩弄权术掌控朝政。

丞相若是心术不正,遍结党羽、欺骗皇帝是轻而易举的事,到了骑虎难下的时候,不谋反也得谋反,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就算不反,也有可能成为朝中毒瘤。

丞相制的优势同样明显,一方面,丞相可以辅佐君王完成大量的政务,减轻君王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君权和相权自古就是统一又对立的,丞相的存在,对皇帝有着某种程度的制衡作用,使皇帝不能随心所欲地行使手中大权。这也是历代雄主不允许相权过大的原因。

朝中有两种声音固然会产生矛盾,但当朝中只有皇帝一个人声音的时候,就代表皇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这是很可怕的现象。权力失去约束,很可能诞生商纣王、隋炀帝那样的疯子。

不过明朝避免了这种有可能出现的恶果,朱元璋废除丞相,朱棣建立了取代丞相职务的内阁。

朱元璋为什么废除宰相制,宰相制的优势和弊端是什么?

内阁一开始只是参谋性质,土木堡之变后,开国勋贵集团和靖难功臣集团都没了,文官集团一枝独秀。作为文官集团的代表,内阁拥有了对抗皇帝的权力,实现了些许民主,是那个时代最先进的制度。

总之,明朝废除宰相制,是为了集中皇权。宰相制有利有弊,但明朝后来出现的内阁制,实际执行的也是宰相的职权,只不过把原本宰相的专权,变成了几个大学士的分权。

上一篇

如果朱标没死, 削藩的话, 朱棣会造反吗

下一篇

陈友谅为何会兵败?只因他错信2个人,错杀2个人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