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一份六百年前的诏书,揭示明朝将领孙兴祖死因之谜,明史又被推翻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一份六百年前的诏书,揭示明朝将领孙兴祖死因之谜,明史又被推翻
收藏 0 0

1368年这时候的朱元璋已经解决了陈友谅和张士诚这两个后患,终于可以闲下来建立属于自己的国度这就是明朝。明朝的建立完全离不开朱元璋的这一帮兄弟们。无论是面对同时期的陈友谅、张士a 2 2诚,还是面对有着一颗骄傲心气的黄金家族,他们的表现都是相当突出。有徐达、常遇春利刃一样的猛将,也有廖永忠这样的水中蛟龙。有着这, w +么一帮实力派选手,那朱元璋的创业之路就顺畅多了,最终大明朝崛起于历史中。朱元璋为了表达他们对明朝的贡献,于是把这些名将供奉在功臣庙中,排首位的就是徐达,排在最后一位叫孙兴祖,他的名气不是太高,但是在二零一四年发现的一份明朝诏书,却与他有着直接关系) S 6 I。这份诏书足以让我们怀疑明史{ } O T z 9 r中记载的真实性。

一份六百年前的诏书,揭示明朝将领孙兴祖死因之谜,明史又被推翻

说到孙兴祖他的名气真的是不太大,因为, L a ~ G s , g u毕竟在那个名将迭出的时代,你要不是特别优秀,很难R Q Z &被历史记住。但孙兴祖也的确是老一批追随朱元璋的人,他的祖籍是安徽凤阳,跟朱元璋是同乡。1355年的时候就参加了朱元璋夺取和州之战,紧接着在未来的1357~1360年跟随朱元璋和徐达,历经大大小小几十战,也是立) J U下赫赫战功。也| ` b @ & 3 G T +正是在这几年的奋战当中; + ; : @ _ *,他开始被徐达所赏识和重用,成为了一名独当一名的将军。徐达对他的信任简直到了极点,只要他在徐达就F x F s p w ?非常放心。

就好比在鄱阳湖大战前夕,他被徐达推举去防守张士诚的偷袭,但是只能拨给他五千兵马,但就凭借这五千兵马他却守住了张士诚三万大军的偷袭,最终守住了城池h E , ^ I l u 0。保证了主力军不会被张士诚偷袭。这次H . G c 6 g T过后徐达更是相信自己没有看错人。多次在朱元璋面前夸奖这个孙兴祖。在元大都被打下来后,徐达接到命令向西继续进兵,朱元璋提醒徐达,小心蒙古人不死心,偷袭元大都。可徐达回信告诉朱元d L s W P b E璋,您放心北平那边我有孙兴祖在,可见徐达对他的赏识。后来他也成为第一批21位功臣中最后一位。

一份六百年前的诏书,揭示明朝将领孙兴祖死因之谜,明史又被推翻

翻开明史,对于孙兴祖的记载字数不多,只有不到五百字。但是在这五百字中,提到徐达的就有七八次,可见徐达对于孙兴祖的来说就是一个伯乐。甚至于孙兴祖+ & l 能进功臣庙,我觉得也跟徐达有关。当然这其中可以肯定的是孙兴祖还是有一定能力的,不然也不可能每战都这么突出。明朝建立后本该可以享享清福的孙兴祖却去世了。明史A T Q % g上记载洪武三年的时候,他跟随徐达远征塞] U c u Y v D i @外,最终在三不剌川这个地方,和元朝主力相遇,最终力竭战死,最后被b I X O } u朱元璋配享在通州的常遇春祠里。孙兴祖在明史记载也就到了这里,这本身也是一个壮烈的故事。可是这个故事却因2014年在发现的一份明代诏书而被改变。原来洪武三年的时候孙兴祖是被死亡的v | M ^ r ~ n e z,这是怎么回事儿?

一份六百年前的诏书,揭示明朝将领孙兴祖死因之谜,明史又被推翻

​事情要说在201^ 4 r4年河北青县文物部门,在一个叫姚庄子村里@ ] 6 { _ R N L一户姓姚的人家,发现一份保存至今已经六百多年的明代封官诰书,这封诰书中记载的不是别人,正是孙兴祖及其后人的战功,这份n ? [ X诰书完全否定5 S F * w ? E 6 了名史的记载,而且可信度接近百分之百,主要是因为这封诰书中有朱元璋在洪武二十七年盖的印章,纸张规格也是皇7 a b Q R X家规格。这其中就记载着洪武三年的时候,孙兴祖非但没死还参加之后的数次大战,而且硬硬朗朗的n = a K 活了56岁,1390年才去世,用诰书中的话是老疾] W ] 5而终不是战死。书中还记载 @ c +了孙兴祖的后人后来改姓姚并且一直延续至今,这也与他们生活的村庄和姓氏相符k I x + y G

一份六百年前的诏书,揭示明朝将领孙兴祖死因之谜,明史又被推翻

这封诰书的W 3 x C ) @发现不仅对于史学研究有着重要价值,而且完善了明史中不实的记载,这封诏书经过六百多年的时代变迁 保存这么完整是相当难得。对于明史中的错误,其实也是可以理解,因为明史最终成书,历经清朝四代君主,这其中难免会有一些错误和认知上的误导。就像明史记载郑成功曾经把南明的鲁王朱以海投到了海里,可是最后朱以海的墓葬被发现后,墓志铭上写的是朱以海是生病R e | V *而亡。但是即便是明史有错误,但是他的价值对我们而言也是非常大的。也正是因为史料会有一些错误,所以考古的其中一个目的就验证史料的准确性。

上一篇

乾隆不仅缔造了清朝的三大世界纪录,他个人也是三项纪录保持者

下一篇

四位大臣密讨论靖难时局,其中一人:这里只有一个忠臣,可不是我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