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国民党派50万人也去敌后搞游击,结果逃的逃降的降,为啥这样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国民党派50万人也去敌后搞游击,结果逃的逃降的降,为啥这样
收藏 0 0
国民党派50万人也去敌后搞游击,结果逃的逃降的降,为啥这样

八路军成功挺进敌后并建立了根据地,八年后共产党的军队发展到百万之众且建立了1亿人口的根据地。国民党看到红军游击战和敌后根据地的不断壮大,在新生妒忌之余,自然也会效仿,国民党也向敌后派出过50万军队。

国民党派50万人也去敌后搞游击,结果逃的逃降的降,为啥这样

八路军成功挺进敌后并建立了根据地,八年后共产党的军队发展到百万之众且建立了1亿人口的R c O 0 K d Z根据地。国民党看到红军游击战和敌后根据地的不断壮大,在新生妒忌之余,自然也会效仿,国民党也向敌后派出过50万军队。最后结果是,国民党在敌后的军队或灭或降或逃而所剩无几。为什么国= , $ H共双方在敌后战场的表现如此不同?国民党为何打游击不行,建立敌后根据地不行?

国民党派50万人也去敌后搞游击,结果逃的逃降的降,为啥这样

由于战争爆发后国民党把全部注意力几乎都放在了正面防御上,蒋介石和国民党最初对游击战显然不够重视。在开始为各战区制定的作战计划T c ` ` I e A中,除了特别提到八路军应派便衣队前往敌占区袭击敌后方以外,很少在总体战略上考虑在敌后开展游击战争的问题。但是,由于日军的推进过于迅速,也还是有一些打着国民党旗号的武装留在了敌后。如河北省保安队即留在了冀南,前东北军万福麟部和察北保安司令孙殿英部则留在了太行山南部地区,河北民军司令张荫梧也率部留在了在冀南晋西的交界处。山西太原失守后,国民党将近30个师实际上都转入山区活动,从行政角度,山西省主席阎锡山还专门N ` 9 P 9 u f , 6划出了七个游击区。山东则有以孙桐萱为司令的第三军团留在鲁西南,有庞炳勋的第四十军留在鲁南,有山东T : W h ( c / ^第六区的行政督察专员范筑: | M @ J ) I先和第三区的行政督察专员张里元等组织的抗日武装留在了鲁} q / ! ( .西北,有国民党山东省党部委员秦启荣组织! ~ i 6 $ g $ u *的游击队留在了山东与河北的交界地区,有青岛市市长沈鸿烈率海军陆战队和地方武装留在了鲁中地区。_ 1 ) N 3 j C另外,在江苏,省主席韩德勤率领的第八十九军、陈泰运率领的税警团,5 X x e q p e OB G O及李明扬、李长江分别为正副指挥的苏皖游击队等,也都留在了江苏敌后。到1; T a 4 f U d A 6938年底,国民党留在敌后的兵力总共有六七十 R z P m万人,远! a 0远超过了中共这时在敌后的武装数量。

国民党派50万人也去敌后搞游击,结果逃的逃降的降,为啥这样

  1937年底,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白崇禧提出应“采取[ F 2 E ] `游击战争与正规战配合,加强$ T 9 &敌后游击战”的建议,蒋介石随即通令各战区加强游击战。如军委会次年1月11日即指示第一战区:“以军队联合组织I 6 D B训练之民众,施行游击,破坏敌之后方。”随后,第五十三军奉命向陵川、林县一带游击;骑兵第四师奉命与河北民军司令张荫梧等各部游击队前往太行山东南要地实施游击。第二十四集团军奉命以淮阳为根据地,向津浦路南段游击;第四十八军奉命以沭阳为根据地,向陇海路东段及津浦路中段游击;第六十九军和第五十% X : % b七军亦奉命向津浦路南段游击。第五战区更奉命以8个师以上的兵力在大别山分区设立游击根据地,向安庆、舒桐、六合及豫东皖北方面游击。苏北兵团则奉命向淮南游击,破坏交通。在1938年武汉会战前后,第t 2 Q [ G & j I三战区也曾奉命指挥; + o v第十、第十一、第二十二集团军分别在沪杭、京杭和江南铁路沿线进行游击,并被要求组织沿江游击炮队及布雷队,妨害日军后方之7 , ? X I 1 0 u m安全与长江航运;第九战区也奉命以4个师以上的兵力在九宫山建立游击根据地,向敌后游击,以策应武e @ e I & a e .汉方面。

  为加强对敌后党军政的控制,国民政府不仅先后委任沈鸿烈、鹿钟麟、廖磊、韩德勤等为已经陷落8 { y P 3 B a +的河北、山东、安徽和江苏各省的主席,而且还在敌后各战区成立了战地党政 + T委员会,统一协调和指挥敌后的党政系统。随着z ( / *武汉、广州相继沦u Z P T E J ) I E陷,蒋介石更? S K 0进一步提出“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方”的策略,并特地增设了冀察和苏鲁* – 4 z R T 4 0两个敌后游击战区,先后调第五十一军、六十九军、新八军和第九十九军等挺进山东与河北,以加强游击力量。为适应这种情况,国民政府军委会还专门举办了游击干部训练班,聘请众多中共军事将领为教官,并编写了《游击战纲要》,分发各战区4 + g 8 – J N A V、各军事学校,作为研讨游击战之教材与实施游击战的依据。

  由于国民党对游击战争给予了相当的重视,派遣大批部队深入敌后开展游击战,这就自然而然地出现了一批重要的游击区和根据地。如豫东游击区、山西游击区、浙西游击区、鲁中游击区、海南游击区等,并建立了太行山东南部根据地、中条山根据地、吕梁山根据地、五台山根据地、大别山根据地、浙西/ { }根据地以及皖东、皖北和鄂东根据地等。国民政府军委会从一开始就把敌后游击部队纳入正规部队的指挥系统,坚持敌后游击战要服从于正面战场的作战。从193L ] w o / H8年底到1941年底,正面战场上几乎每一次重要战役,军委会都直接指令敌后游击部队配合正面v L 6 4 y A T c战场的作战。如1939年3月南昌战役打响前,蒋介石就明令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部署游击队在敌后破坏交通,袭敌辎重,遮断阳新、通山、崇阳公路,“阻敌增援”。战役开始后,军委会更有命令给在敌后的第二战@ s M b P Z 2 ; F区,要求其立即发起攻势以为策应。19_ V e E D W *39年末发动冬季攻势时,国民党方面投入了第二、三、五、九战区的主力部队,同时组织第一、四、八战区和鲁苏、冀察游击战区的兵力佯攻配合。194D A J } @ |0年春开始发动枣宜战役时,第五战区亦明令各游击部队参加作战,在具体5 ) D * h ) v a作战部署上将各游击部队与正面作战的部队一并调遣指挥。到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战役发动时,军委会也是明令第五t F X ]战区“O r ; T E A ~ l向长江沿岸、平汉铁路、襄花、京钟、汉宜公路及荆宜当面敌人,发动全面游击”;并颁布鲁苏豫皖游击计划,要& C f R m求淮南、淮北游击部队“向淮南、津浦、陇海铁路发动广大游击战破坏遮断敌人交通,策应长江方面作战”。在0 m 2 m敌后游击战的过程中,山东第六区专员范筑先、第三军军长唐淮源、0 B 0 9第九十八军军长武士敏、第二十四师师长寸性奇、沂水游击司令刘震东、东北游击司令唐聚U K r E ( #五、皖北游击副司令雷忠等,都先后战死。可见其多数在敌后对日作战亦相当坚决。

  但是,国民党的敌后游击战多半却未能坚持下来。至1943年以后,河北~ O X B A x、山东、察哈尔等敌后各省,几乎已没有国民党主力部队了。这里面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始终相信游击战是正规战之一种,很少真正了解游击战的特殊性质和战法。蒋介石即明确认为:“所谓k F H [游击战,实在是正规M a p & f @ u i战之一种,一定要正式的部队才能够担任。”因此,众多敌– @ z后的国民党军名义上执行的是游击战= | ( Y x ?的任务,实际上依旧Z T L是在用正规战的战法,进攻时强调与正面战场的配合,侧重于大兵团作战,防守时寸土必争,节节抗击,结果是打不赢,走不掉,一旦被日军抓@ ~ | 1 = m =住,便会遭受重大损失。以中条山根据地为例,国民党军从开f { y 1 M S C b始就大力建造防御工事,企图凭借天险力保不失。1941年5月,P ! u m ! *日军调集6个师、2个混成旅和1个骑兵I 5 j _ a y旅,从三面围攻中条山。为守住中条山,军委会参谋总长何应钦将主力7个军配置在横广170公里、纵深50公里范围内,依靠天险和工事死守硬战,最后仍被p k k f . – n q o日军攻G y : g f S v K破。庞炳勋在太行山、于学忠时任苏鲁战区司令。L U – k k / _ U I在山东的失败,原因也在于此。故日本方面在比较了中共的游击战之后,曾对国民党军队的游击战有过明白的批评:“国民党系统的军队的政治2 3 s工作和游击战,与中共方面相比较! m X I D j %,则相形见绌,不够熟练和妥善。”也正是由于国民党军队在敌后的( + h V W } ! 7作战方式不适Q – ~ s M 2 ( D合客观情势,引起日军的高度重视和反击,导致所受压力巨大,n l b / 8 & m c一些部队被迫退出敌后战场I P N F 1 h y ` 3,少数部队投靠了八路军,另外则有相当多的将领选择了投降的出路。如第三十九军军长兼鲁西行政W m V n署主任孙良诚、新编第四师师长吴化文、新编第一师师长于怀安、第一一二师第三三四旅旅O e . ? ~ s #长兼鲁南游击指挥部总司令荣子恒、鲁苏战区挺进第二纵队司令厉文礼、g K * 3 B第二十四集团军总司令兼太行山游击总司令庞炳勋、新编第五军军长孙殿英等,均纷纷率部向日军投降。

  国民党敌r @ P P F + c后游击战难于坚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军队在农民中间通常不受欢迎,甚至与农民关系紧张。国民党军队I @ z G dJ i 1 z T ; V由中央和地方、新派与旧派等多方面势力集合起来的一支军队,其士兵的来源五( K 5 2 y S 9 q花八门,有拉夫K c W d w N 6 &拉来的,有雇佣雇来的。军官们通过虚报士兵人数吃空饷以自肥的情况,更是司空见惯。这支军队中许多部队因纪律松弛、风气败坏,导致与农民关系不好,已成痼疾。再加上回到敌后来的不少将领,因为要取得各种资源以维持部队的生存,或者依靠地方上的乡绅地主压榨农民,或者用野蛮的办法去向富裕农户榨取,结果更是搞坏了与地方民众的关系。对此,国民党_ x ?当权者实际i U Q } } 8 9上也相当清楚,军政部颁发的《游击战纲要》对“爱护民众”问题就曾专文强调,但它显然未能对部队起到警示和约束的作用。这种情况是导致敌后国5 Z – . E # P共两党磨擦冲突时,农民大多倾向中共q y o 3 ,的关键。对此,当年一位农民的下述说法颇能说明问题。这位山西老乡是这样说的:“我t s G # & z Z 8们村里的老百姓都# M w ) ] . ; K J爱八路军i ) { _ `,村长也爱八路军,小孩子们看到八路来了,抢得去遛马。今天老百姓看到军队来了,h 0 * ^ Z [ +问‘什么军队?’‘八路军’。大家都抢着去听差。八路军吃喝都给钱,不打骂百姓,打日本鬼子比晋军强,比骑一军强。从陕西过来的八路军没有一个当汉奸,当汉奸的都是晋] U f M k r军里面的人。这里有很多人都当八路军了,村子里的人都说:‘迟早要当兵M H f x m G # l R,早一点当八路军,免得给晋军拉去当兵’。”

  u ( 6 ~国民党敌后游击战难于坚持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还在于国共两党对控制敌后非敌占区的激烈争夺。国民政) | s . E府执意恢复沦陷区的军政系统,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想要借此实现军令和政令的统一,限制中共的自由发展。故无论鹿钟麟还是沈鸿烈,都曾极力想要实现这一目的。只经过了不到一年时间,原本还能够和平相处的国共双方就再也无] ! , , g M法相互容忍了。1939年,河北的八路军首先采取了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先是2 ? : /消灭了张荫梧的河北民军数千人,然后接连消灭和打垮了其他打着国民党旗号的游击武装,包括乔明礼C a ` 2 Q(河北民军Z S V副总指挥兼第二军军长)、金宪章(新编第– I V二师师长)、薛文教(山西j Z 9八分区专员公署督察专员)、石友三(冀察战区副总司令兼第六十九军军长)、朱怀冰(豫北自卫军总司令兼第九十七Y 4 f t j – /军军长)、孙良诚等人所率领的部队。几乎与此同时,邻近山东和山西两省的国共两党? O C # : S军事力量,也开始发生激烈的冲突。八路军在山东重创齐子修(山东保安第五师师长)、秦启n N 4 7 4荣(别动总队第五游击纵队司令)和沈鸿烈的部队;在山西为争夺山西新军t Y z s =的控制权与晋军大打出手,挫败了阎锡山试图掌握新军的计划。{ A ; J V x所有这些发生在华北敌后的战斗,双方兵力动辄都在两三千,规模较大时一方的兵力就会达到十几、二十个团之多。由于华北的* 9 ? a K * O e ,国民党敌: 7 ` 4 @ x g a E后武装多半为旧有的地方势力,而这些以地主豪强为骨干的力量,与农民的关系通常比较紧张,再加上部队的军纪远不如八路军,因此,八路军仅凭借自己在当地民众的良好印象,就在这一系列的, N Q争夺战中占尽了上风。

国民党军在敌后站不k 1 L 1 ! D ,住脚,除了因. _ & o &政治素质差(众多将领见形势不利就投降便是例证),关键是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处理不好,自然导致军心不振而经不起艰苦斗争考验。蒋介石的心腹、与毛人凤和郑介民并列为军统特务三) & X 7 & U } I @巨头的唐纵在日记中对此也总结道:“士气低落的根本原因,由于军民脱节,军政脱节,官兵脱节。”(唐纵《在蒋介石身边八年》第477& | = n b q页,群众出版社1991年版。)当年国民党政权及其军队要维持官僚、买办和豪绅等腐败的既得利益集团D R /的权益,在抗战中也不可能进行社会改革,反而加重了民众负担,这也决定了无法解决军民、官兵之间的矛盾。
战后日本防卫厅防卫研修所战史室编写的《华北治安战》曾对国y ] V e V共两党的敌后游击战有过这样一种评价:“国民党系统的军队的政治工作和游击战,与中共方面相比较,( i ! x A $ v则相形见绌,不够熟练和妥善。”这里& Z ` v t A面所说的“见绌”的根源,恰恰是出于军队的政治素质和服务宗旨的差别。
在日军一直进行残酷“扫荡”和围攻的艰苦敌后环境中,八路军、新四军能坚持下来还能发展壮大,没有什么秘诀,正如当年那首《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 ^ g * * p D歌中所唱的那样:“他坚持抗战八年整,他改善了人民生活”。军队要得到人民拥护,不是靠取之于民,关键在于造福于民。共产党的军队能得到人民拥护,固然是因群众纪律好,人称“哪家住八路,灶里有柴烧,缸满院扫净”,更重要的是能解决中国农民祖N P F } O q g A祖辈辈最期盼的土地问题。
当年红军能奋斗十年并发展壮大,靠的就是“打土豪,分田地”,得到贫苦农民拥护。1937年国共停止内战,为团结国内各阶层包括开明士绅一同抗日,共产党宣布停止没收地主土地? d 9的政策,而想发动占人口80%的农民群众又离不C J * # 8 6 in 1 E f土地问题。为此,中国共产党人援引了孙中山提出、国民党却未能实行的. 7 ~ v R L , 6政策──减租减息。全面抗战刚开始时,1937年8月中共中央提出“救国十大纲领”,其中( P C i l便提出了“减租减息”的政策。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建立根据地的前提,正是发动农民向地主要s J . i求实行“二五| * % T Q Y减租”,这样便大C c 2 y大减轻了负担。加上实行“合理负担”,公粮主要由占有多数土地的地主来交,减息后又免除了众多农民的“阎王债”,正如有的边区领导人所说,减租减息实际是变相的土改。

抗战时的社会调查证明,实行减租减a : A q ~ , h =息后的各根据地,绝大多数农民的生活比战前有了改善(日军“扫荡”的时期除外),自然m ? ; ; C [ &拥护共产党,八路军、新四军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建立包括民兵游击队等武装就此有了最重要的基础。抗战时国统区征兵普遍受抵制而只好抓壮丁,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却能动员群众为保卫自身利益戴着大红花自愿参军。国民党当局曾攻击共产党在敌后“坐大”,其实仅“坐”如何能“大”Q Y F E r S,只是“越抗越大”,靠军民一致奋斗才能使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
对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发展要诀,日军也有入木三分的评价。据伪满皇帝溥仪后/ K i a来回忆说,他的“御用挂”A ? h 4 # * S R日军吉冈安直中将在1942年曾特地介绍了对付八路军的“铁壁合围”、“梳篦扫荡”等战法,溥仪当时不解地问:“共产军小小的,何犯上用这许多新奇战术?”吉冈马上说:“共产军,这和国民党军不一样。军民不分,嗯,军民不分,举例说,嗯,就像赤豆埋在红砂土里”,“‘共产军’不管到哪里; u 5 g N P 6 Y H,百姓都不怕他,当兵一年就不想逃亡,这实在是大陆上从来没有的军队;这样的军队越打越多,将来不得了。”(溥仪《我的前半生》,380—381页,} 2 + 6 c @中华书局1977年版。)
物质是第一性的,是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T # d H ~ – o @最看重实际的中国老百姓通过得到物质利益,才衷心地拥护共产党的军队。国共双方军队在敌后的不同结局,其根源就在于此。

上一篇

甲午战争期间在中国的日本间谍网 比中国人还了解的日本特工

下一篇

越战美军迷恋一款中国枪,称火力强大“子弹打不完”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