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唐昭宗——李晔(一)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唐昭宗——李晔(一)
收藏 0 0
唐昭宗——李晔(一)

唐昭宗——李晔(一)

1、——攻书好文重儒术,神气雄俊封寿王。

李晔(867年3月31日—904年9月22日),即唐昭宗(888年—904年在位),初名李杰,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之弟。攻书好文,尤重儒术,神气雄俊。初封寿王,领幽州大都督。文德元年(888年),在杨复恭拥立下即位。当时,大唐帝国在农民起义打击下分崩离析。

唐昭宗——李晔(一)

2、——坐视朱温力壮大,唐朝灭亡埋祸根。

于是,唐昭宗尊礼大臣,励精图治,希望恢张旧业,号令天下。即位之始,制订出一套适应形势的统治方略,发动平定四川陈敬瑄与河东李克用的战争,最终消灭了田令孜,重挫了李克用。但是,中央禁军折损大半,国力兵员不足,坐视宣武节度使朱温实力发展壮大,逐渐成为中原霸主,为唐朝灭亡埋下了祸根。

唐昭宗——李晔(一)

3、——天祐元年朱温弑,庙号昭宗葬和陵。

此后,唐昭宗一直受制于宦官、李茂贞与朱温。天祐元年(904),为朱温所弑,时年三十八,谥号圣穆景文孝皇帝,庙号昭宗,葬于和陵。

唐昭宗——李晔(一)

人物生平

忧患继统

4、——咸通八年生长安,封为寿王名李杰。

李晔是为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之弟。咸通八年(867年)生于长安宫中,6岁时,封为寿王,初名李杰。乾符三年(875年),册封为幽州卢龙节度使。乾符四年(876年),加封开府仪同三司,授幽州大都督、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唐僖宗即位之后,因为是其同母弟的缘故,待他十分优厚。

唐昭宗——李晔(一)

5、——宦官复恭远近虑,拥立母弟寿王杰。

广明元年(880年)因为黄巢起义军逼近长安,唐僖宗逃往成都,李晔也是密切随侍唐僖宗左右,让他参与机要事务,唐僖宗与朝野上下都十分看重他。文德元年(888年)二月,唐僖宗病危时,群臣因唐僖宗的皇子年幼,拟立皇弟吉王李保为嗣君,只有宦官杨复恭从血缘关系远近考虑,拥立唐僖宗同母弟寿王李杰。

唐昭宗——李晔(一)

6、——复恭拥立寿王杰,宦官废立惯旧例

杨复恭之所以拥立寿王李杰,仍然是宦官自行废立的惯用旧例。加之寿王自身也能够表现一些军事才能,与杨复恭关系相处也算和谐,比较能为杨复恭等人接受。此时唐僖宗已经不能说话,只是略微点头算是恩准了,于是文德元年(888年)三月六日遗诏立寿王杰为皇太弟,监军国事。

唐昭宗——李晔(一)

7、——样貌俱佳有英气,群臣认为不二选。

当天就由中尉刘季述,率禁兵迎入寿王李杰,安置在少阳院,由宰相孔纬、杜让能带人去观察。群臣见他身体与样貌俱佳,带有皇者的英气,群臣私下都认为皇太弟是皇位的不二人选。八日,僖宗崩,遗诏命太弟嗣位,改名为敏,即位于柩前,时年二十二岁。十一月,改御名为晔。

唐昭宗——李晔(一)

驱除权宦

8、——尽量回避杨复恭,政事都和宰相议。

在唐昭宗即位的第一年,主要政治问题仍然是宦官控制朝政的问题,此时的宦官头目正是力排众议拥立昭宗即位的杨复恭。昭宗这个人从来没有像他哥哥僖宗依赖田令孜那样依赖杨复恭。表面上,昭宗一再对杨复恭表示尊敬。同时,却尽量回避与杨复恭等人的接触,政事都和宰相们商议。暗地里,昭宗经常与大臣们谈论限制宦官,提高君权的事情。

唐昭宗——李晔(一)

9、——王瓌出任节度使,赴任途中船弄沉。

昭宗的舅舅王瓌要求出任节度使,因杨复恭从中阻挠,王瓌没能当上节度使。后来,杨复恭担心王瓌同自己争权夺势,先是主动提出让王瓌出任黔南节度使,然后在他赴任的途中,派自己的亲信把王瓌所乘的船弄沉,王瓌一家及仆人全部淹死。

唐昭宗——李晔(一)

10、——复恭成为大敌人,昭宗决心将其除

不久,昭宗得知了王瓌的真正死因,对杨复恭痛恨非常。无论是个人恩怨,还是对权力的争夺,杨复恭都成为了昭宗的最大敌人,因此昭宗决心将其铲除。为了除掉杨复恭,昭宗对杨复恭的干儿子进行拉拢,挑拨双方的矛盾。杨复恭有个干儿子叫杨守立,本名叫胡弘立,官为天威军使,勇武过人,官兵都很怕他。

唐昭宗——李晔(一)

11、——昭宗笼络李顺节,复恭不再假颜色。

昭宗采用离间的办法,使他们反目为仇,先是封杨守立为六军统领,并赐姓李,赐名顺节。不到一年,连续提升为天武都头、领镇海节度使,寻加同平章事。唐昭宗笼络住李顺节以后,对杨复恭便不再假以颜色了。此后,杨复恭和昭宗的矛盾公开化了。杨复恭写信给他在各地的干儿子,让他们拥兵自立。

唐昭宗——李晔(一)

12、——昭宗趁机免官职,只留上将空闲位。

他的干儿子龙剑节度使杨守贞和洋州节度使杨守忠,开始不向唐廷进贡,并且还上书攻击朝廷。对此,唐昭宗也毫不示弱,于大顺二年(891),夺了杨复恭的兵权,转而派他到凤翔去做监军。杨复恭针锋相对,留在长安拒不上任,同时,上奏要求回家养老,以此对昭宗进行要挟。昭宗趁机同意了他的请求,免去了他的官职,只给他留了一个上将军的空闲职位。

唐昭宗——李晔(一)

13、——要挟不成失兵权,恼羞成怒逃商山。

杨复恭看到要挟不成,反而失了兵权,恼羞成怒,派人将宣布皇帝旨意的使臣杀死于归途中,然后自己逃到商山隐居。不久,他又回到长安昭化坊的官邸。其官邸距离玉山军营很近,他的干儿子杨守信是玉山军使,经常到他家中探望。

唐昭宗——李晔(一)

14、——罪证谋反同公布,派人带兵捕复恭。

杨复恭还给他的侄子兴元节度使杨守亮写信,说昭宗对不起自己,忘记了他的拥立之功,不仅不知恩图报,还对他百般刁难。他还指示杨守亮要“积粟练兵,不要进奉”,公开和昭宗抗衡。此时,昭宗得知杨复恭同杨守信合谋造反。昭宗正在等待最有利的时机,他把以往搜集到的杨复恭的罪证连同谋反的消息一同公布,派李顺节等人带兵前去逮捕杨复恭。

唐昭宗——李晔(一)

15、——皇帝正在亲督战,宿卫之士趁火劫。

杨复恭令其家人抗拒官兵,杨守信也带兵前来助战,双方发生大战,从白天一直打到深夜。这时,守卫城门的禁军想趁乱打劫,昭宗对此早有准备,命令宰相刘崇望率领人马守护财物,防止有人抢劫。刘崇望看到禁军要抢劫,斥责道:“皇帝正在亲自督战,你们都是皇帝的宿卫之士,应当前去杀贼立功,而不是趁火打劫。”

唐昭宗——李晔(一)

16、——复恭军被茂贞败,逃亡途捉被斩首。

众军士都表示愿意听命,跟着刘崇望前去助战。杨复恭看到刘崇望带兵增援,自料难以继续对抗下去,于是带领全家出逃,直奔兴元。杨复恭到兴元后,纠集兵力,向朝廷开战,昭宗也借助各地节度使的力量与之对抗。经过一年多的战斗,杨复恭的军队被节度使李茂贞打败。最终,杨复恭在逃亡的途中被捉,当即被斩首。

唐昭宗——李晔(一)

17、——只让顺节人进宫,即被埋伏士兵杀。

杨复恭出逃后,李顺节也失去了利用价值,被昭宗纳入了铲除的名单之中。昭宗命令两军中尉铲除李顺节。两军中尉以昭宗的名义诏李顺节入宫,李顺节带三百士兵来到宫门,宫门侍卫拦住随行军士,只让李顺节一人进宫。李顺节一进宫,即被埋伏的士兵所杀。

唐昭宗——李晔(一)

18、——昭宗难题又出现,就是庞大藩镇力。

经过一系列斗争,昭宗初步掌握了权力,狠狠打击了多年以来宦官骄横跋扈的状况,使宦官势力多年来第一次遭受重创。但是在打击宦官势力的过程中,另一个令昭宗头痛的难题又出现了,这就是越来越庞大的藩镇势力。

唐昭宗——李晔(一)

初伐西川

19、——招兵买马扩禁军,欲以武功胜天下。

唐昭宗时,藩镇势力已成尾大不掉之势。面对这种情况,昭宗认识到皇室微弱的主要原因是没有一支足够震慑诸侯的武装力量,所以藩镇才各自拥兵,目无天子。僖宗时,中央禁军已经被彻底摧毁。因此,昭宗即位后不久,便招兵买马,扩充禁军,得十万之众,“欲以武功胜天下。”在禁军初建后,昭宗便开始了对藩镇的斗争。

唐昭宗——李晔(一)

20、——剥夺陈敬瑄官爵,伐西川役拉序幕。

文德元年(888年)十二月二十四日,昭宗任命韦昭度为行营招讨使,率兵出征,令山南西道节度使杨守亮、东川节度使顾彦朗助讨,同时新设永平军,以王建为节度使,充行营诸军都指挥使。二十五日,下诏剥夺陈敬瑄官爵,伐西川之役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唐昭宗——李晔(一)

21、——人数不少乏训练,乌合之众不堪战。

杨守亮、顾彦朗各自有一方领地,所以抽不出很多兵力,而领兵的韦昭度是个文人,不习武备,加上禁军虽然人数不少,却是新建的,缺乏训练,纯属乌合之众,不堪大战,所以王建成了讨伐的主力军。

唐昭宗——李晔(一)

22、——王建得到朝廷认,扩充兵力拢人心。

然而,王建既然得到朝廷的封地和承认,也就不急着和陈敬瑄速战速决了,他一边扩充兵力,一边收拢人心。当时,绵竹地方的土豪各自拥兵自保,多者万人,少的也有千余人,王建四处游说,将这些人收拢在自己的麾下。

唐昭宗——李晔(一)

23、——王建没有回长安,留在西川断联系

这些地方土豪在当地都有一些号召力,王建在他们的帮助下,无论是兵力还是声势都大大增长。经过几年的征战,除了成都,整个西川已经基本掌握在王建的手中。这时,昭宗因为和李克用的战斗失利,被迫召回征西川的军队。可是,王建却没有跟随韦昭度回长安,而是留在了西川,同时切断了和唐王朝的联系,成了一个独立的王国。

唐昭宗——李晔(一)

24、——实力最强李克用,朱温匡威联军败。

在讨伐西川的同时,当时实力最强的河东节度使李克用被朱温、李匡威、赫连铎联军打败,这对昭宗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喜讯。昭宗对李克用一直没有好感。李克用出身沙陀贵族,仅此一点就使深受传统民族观念影响的昭宗对他怀有疑虑,而且李克用带领的这支军队对唐朝也是功过参半。

唐昭宗——李晔(一)

25、——兵逼僖宗再流亡,昭宗饱受颠沛苦

李克用曾经帮助唐朝消灭了黄巢起义军,为兴复唐室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曾经兵临长安,逼迫僖宗再度流亡,昭宗自己也饱受颠沛之苦。但最重要的是,当时对朝廷威胁最大的几股势力中,李克用的沙陀军队最强大。

唐昭宗——李晔(一)

26、——兵多将广势力大,屈指可数为强藩

李克用兵多将广,势力庞大,是当时屈指可数的几个强藩之一。昭宗要削弱强藩,首先便将李克用列入打击的对象。但是,当时的中央禁军不仅人数不多,也缺乏训练,根本无法与李克用相抗衡,只能借助其他藩镇的力量。

唐昭宗——李晔(一)

上一篇

一个和美国刚了五十多年的国家​

下一篇

抗倭名将戚继光,征战一生功勋卓著,但晚景很是凄凉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