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末代商王的鹿台挽歌,暴君纣王的功过是非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末代商王的鹿台挽歌,暴君纣王的功过是非
收藏 0 0
末代商王的鹿台挽歌,暴君纣王的功过是非

殷纣王,暴君的代名词。多少人从《封神演义》中看到了纣王的残暴,以至于痛骂不止,愤恨不已。翻阅《史记》后,太史公的记载清晰明确,竟使我对这位亡国暴君顿生哀叹之感,哀其可怜,叹其可悲,怒其不争,恨其不肖。年少资辨捷疾,闻见甚敏,后来却刚愎自用,不思悔过,荒诞之事不胜枚举。五百余年的大商王朝亡其手中,殷纣王罪责难逃,细究起来实为其不肖之过。

统一神州肇此人

纣的父亲帝乙即位之时,商王朝的统治已是千疮百孔。前面的几代国王碌碌无为,对外不能安邦定国,让各地的方国部落心悦诚服;对内政治腐败,国事衰微。帝乙执政时励精图治,商王朝才又逐渐走上发展的正轨。帝乙采用联姻结亲的方式,笼络了西方的周族部落,一心一意征讨东南夷族的反抗,暂时平定了叛乱,东南各地得到了安宁。

帝乙病重时,曾为传位于长子还是幼子犹豫不决。长子微子启为人厚道,但优柔寡断,处事不决。幼子帝辛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曾手格猛兽,而且帝辛是王后所生,正宗嫡子。帝乙思虑再三,在临终之时遗言立帝辛为王。帝辛就是被后人不齿的殷纣王。帝辛即位之后,朝中大臣受先王所托,莫不鞠躬尽瘁。帝辛也非常虚心,经常向文臣武将求教政事。先王成汤、武丁是帝辛崇拜的偶像,他希望自己能够像两位先祖一样成就一番功业,青史留名。

执政初期,帝辛任人唯贤,勤于政事,很快商王朝重振国威,四方邦国纷纷臣服。当时,只有生活在江淮间的夷人,虽被帝乙征讨过,但仍然时常北侵,骚扰商朝地界。甲骨文记载,帝辛八年,纣王决心御驾亲征,彻底制服夷人。在瑟瑟秋风中,纣王在众大臣的陪伴下,举行了祭祀宗庙的典礼,接着在大校场杀牲祭旗,十万东征大军拔寨起程。可以想象,浩浩荡荡的大军一路迤逦而行,声势是何等浩大。王军所向披靡,声威大震,东南夷人闻风丧胆,仓皇远遁。此次东征,纣王的军队只和东夷盟国小有接触,未有大的斩获。

但是这次御驾亲征,大大增长了纣王的见识,提高了纣王的威望,同时也暗暗滋长了他骄横与逸乐的情绪。此后几年,纣王频频东征,曾先后征战到辽宁南部、山东东部以及江浙、福建一带。由于战争的胜利,一批批的战俘不断地被押回王都,成千上万的战俘都变成了商朝的奴隶。由于战俘的不断增加,商王朝的农业、牧业和手工业制造有了充足的人力资源,继而得以快速发展。东征带来的另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传到了东南地区,跟着中原文化也逐渐影响到东南,促进了江淮地区的进化和开发。

末代商王的鹿台挽歌,暴君纣王的功过是非

郭沫若先生对殷纣王有比较客观的评价。在《驳〈说儒〉》一文中提到殷纣王,赞誉他对于我们民族发展的功劳是不可湮没的。“商代末年有一个很宏大的历史事件,便是经营东南,这几乎完全为周以来的史家所抹煞了。这件事,在我看来,比较起周人的剪灭殷室,于我们民族的贡献更要伟大。”

毛泽东也非常赞同郭沫若的观点,他说:“把纣王、秦始皇、曹操看做坏人是错误的,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经营东南,把东夷和中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

查阅相关的一些资料后,发现殷纣王的东征是第一次把中国的疆域扩展到江浙一带,怪不得郭沫若留下了“统一神州肇此人”的诗句。

末代商王的鹿台挽歌,暴君纣王的功过是非

骄淫误国又误身

几次东征的胜利树立了纣王的威望,同时也助长了纣王的骄横之心。以前的纣王处理政事总是要咨询身边的大臣,谦虚纳谏,东征之后他变得刚愎自用。司马迁在《史记》中给予了殷纣王恰如其分的评价:“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此时的殷纣王认为天下所有人都比不上他。

帝乙在位时,为了对付东南夷人,在朝歌建立了临时陪都,没想到几十年后他的儿子把朝歌变成了自己寻欢作乐的场所。东南基本稳定之后,殷纣王在朝歌大兴土木,兴建千尺鹿台,成千上万的奴隶前后花费七年之功才建成。鹿台成为殷纣王恣意享乐,为所欲为的天堂,最后也成为他为自己挖掘的坟墓。

鹿台竣工之日,殷纣王大宴群臣。文武百官登上鹿台如临仙境,台中楼堂殿阁精致秀丽,巧夺天工。台顶极目远眺,朝歌景色一览无余。殷纣王对鹿台赞不绝口,从此不思殷都。

为了满足日常享乐,殷纣王“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钜桥之粟。”整日好酒贪杯,寻欢作乐。一班佞臣多方搜集新奇玩物,捕捉各类飞禽走兽,置于沙丘园林之中。同时,纣王命令四方诸侯贡献美女,充实宫室,满足其色心淫欲。

史书中论及殷纣王沉湎于美色,宠爱姬妾之事不胜枚举。相传最受宠幸的是妲己,此女数得上头一等“超女”了。纣王自从见过妲己之后,朝朝宴乐,夜夜欢娱,迷于妲己的美色,对她言听计从,慢慢开始荒理朝政。

末代商王的鹿台挽歌,暴君纣王的功过是非

最为荒唐的事莫过于“酒池肉林”。纣王命奴隶在鹿台附近的园囿内挖掘大池,四壁和底部加固之后存放美酒,据传池内的酒3000人痛饮也取不完。在酒池周围,种植树木,煮熟的肉被挂在树上。然后让众多男女赤身裸体,在酒池肉林之间追逐嬉闹,饮酒寻欢,通宵达旦,供自己和妲己取乐。为了讨妲己的欢心,纣王命乐师涓创作靡靡之音,又引进“北里之舞”,莺歌燕舞,醉生梦死。

外出游玩必不可少。纣王在朝歌与邯郸之间纵横数百里内,五里一离宫,十里一别馆,与妲己同乘逍遥车,白天尽情欢谑,夜里张灯结彩,管弦歌韵,做长夜之饮。

纣王贪图享乐,荒废国事,刚刚有所复苏的商王朝开始滑向低谷。

酷刑暴政失人心

纣王的倒行逆施,自然引起了朝中大臣和各方诸侯的反对,一些臣子纷纷登殿进言,上书劝谏,希望帝辛以国事为重,改邪归正。

当时西伯昌、九侯、鄂侯被封为三公。九侯为了让纣王疏离妲己,甘愿把自己的女儿献给纣王。九侯的女儿受父之言,屡屡劝谏纣王,且她不善承欢。一怒之下,纣王竟然杀了这位忠孝烈女,其后又对九侯实施醢刑,把他剁成了肉酱。“鄂侯争之彊,辨之疾”,却被砍头之后烤晒成肉干。西伯昌对此暗自叹息,不料却被谀臣崇侯虎所知,马上向纣王告密,纣王便把西伯昌囚于羑里。

三公尚且如此,何况他人。一时之间,商王朝内无人敢言,纣王越发荒淫腐化,无所顾忌。

末代商王的鹿台挽歌,暴君纣王的功过是非

纣王实施暴政酷刑和宠妃妲己也有一点关系。相传妲己不仅荒淫狐媚,而且性情残忍,怂恿纣王设计出种种令人触目惊心的残忍酷刑,以欣赏别人被折磨至死的情景来刺激自己的欲望。在《封神榜》中,妲己更是被妖化成九尾狐精,专门迷惑纣王,颠覆大商王朝。当然这种编造迎合了封建社会“红颜祸水”的愚昧观念,不可当真。

外表美丽的妲己留给后人的记忆不算光彩,虿盆之刑和炮烙之刑成为妲己的代名词。野史记载,某日纣王与妲己在鹿台欢宴,聚集千名妃嫔宫女。纣王命令她们脱去裙衫,赤身裸体在台下唱歌跳舞。纣王与妲己在台上纵酒大笑,恣意欢谑。众宫女受其淫威所逼,不敢不跳,只有已故王后姜的宫女七十二人,掩面流泪,不肯裸体歌舞。

恶毒的妲己向纣王媚言:“这七十二名宫女怨恨大王杀了姜王后,不服管教。而且听说她们私下打算作乱,想谋杀大王,应当对她们施以严刑,杀一儆百,使其他人不敢起谋逆之心。”

纣王闻之,就请妲己施刑。妲己命人在台前挖了一个方圆数百步,深达五丈的大坑,然后将蛇蝎蜂虿等剧毒之虫丢进坑内,这个大坑让众人看得心惊肉跳。当七十二名宫女被拉到坑边时,早已魂飞魄散。妲己一声令下,宫女们被投入了虿盆之中。一时间,声嘶力竭的哀嚎声不绝于耳,而台上的纣王和妲己却哈哈大笑,以此为乐。

末代商王的鹿台挽歌,暴君纣王的功过是非

王子郊听到这件事,赶到鹿台进谏纣王,痛斥妲己之祸,要求父王贬革妲己,以正朝纲。对妲己言听计从的纣王早已没有是非之分,反而令侍卫锤死王子。王叔比干誓死劝阻,纣王才没有坚持杀死王子,但还是把他贬谪到了荒远的地方。

忠臣梅伯入宫上书,谴责纣王昏庸无道,妲己妖言祸民。妲己又想出了一种刑法。她让工匠铸了一个空心的铜柱,在里面烧火,外层涂满油脂,然后命人将梅伯的衣服剥光,绑在铜柱上,顷刻间烧得肉焦骨碎,化为灰烬,众人无不惊骇万分。妲己又说:“可以再制一个铜斗,也加火在里面。罪轻而不至于处死的,让他们用手持铜斗,则手足焦烂,这样可以区别法律的轻重。”纣王为了博得妲己一笑,滥用重刑。于是纣王立铜柱、铜斗各数十,置于殿前,凡有罪的大臣,即加此炮烙之刑。

末代商王的鹿台挽歌,暴君纣王的功过是非

亡国之君终自焚

酷刑暴政让朝中大臣终日惶悚不安,严苛重税让黎民百姓生活越加艰辛。与此同时,西方的周室施仁政,纳贤才,势力越来越强。西伯昌手下的大臣闳夭,以美女、奇物、善马献给纣王,以求释放西伯昌。贪婪的纣王收到礼物之后,终于放西伯昌回归西歧。西伯昌在封地内修德行善,养生休息,对外笼络诸侯,表面上臣服纣王。次年,西伯昌带领诸侯入贡,纣王大喜,特赐地千里。过了几年,纣王又特赐弓、矢、斧、钺,准许西伯昌征伐别的方国。周借此权力,不断扩大自己的实力。

弹指一挥间,十年过去了。西伯昌的儿子姬发继承了周的王位,被立为武王。武王秉承父亲遗志,南征北战,所向披靡,历史文献上说当时“三分天下周有其二”,可见周的势力已经今非昔比了。实力强大之后,武王开始讨伐黎国。黎国在今山西省上党壶关,位于商朝王都之西,是一个位近王畿的方国。武王灭黎的消息传到朝歌,满朝文武为之震惊。

纣王长兄微子启屡屡上谏,纣王不闻不问,微子启愤然离宫出走。王叔比干冒着生命危险,上殿去见纣王。一连三天,指责纣王的过错,劝谏纣王洗心革面,重整朝纲。纣王恼羞成怒,听取妲己之言,竟然命武士对比干剖腹解心,验证比干是不是七窍玲珑心。少师箕子知道纣王已是无药可救,为了保全性命,装疯卖傻,把自己打扮成奴隶模样,整日混迹在市井当中。即使这样,纣王也没有放过他,依旧把他抓起来,囚禁在牢狱里。

从此,满朝大臣谁也不再进谏了,纣王在身边佞臣的谄谀下,更加荒淫暴虐,肆无忌惮。

周武王看到纣王众叛亲离,认为伐商的时机已经到了,于是遍告诸侯,聚军于孟津。周武王亲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由镐京出发,东征伐纣。据史书记载,此次武王伐纣与会诸侯有庸、羌、徽、彭、濮等方国,周师联军合计兵力达三十多万。

而此时商朝军队正在东南同夷人作战。纣王登基初期平定东南已有多年,东南夷人看到商朝国力衰败,又起反叛之心。商朝大军一时难以调回,纣王只好临时组织大批奴隶参战。双方在牧野展开决战,周军训练有素,且师出有名,武王从上天设君谈起,细数殷纣王罪行,全军同仇敌忾,士气高涨。由奴隶组成的商军既无作战经验,又不愿为纣王卖命。战役刚刚打响,商军纷纷投降,甚至阵前倒戈。

末代商王的鹿台挽歌,暴君纣王的功过是非

周军很快逼近朝歌,纣王自知大势已去,遂登上鹿台,命手下侍卫把宫中珍宝搬到身边,燃起一把大火,自焚而死。随后,周武王举行了隆重的祭祀仪式,正式宣告天下,周革殷命,商朝灭亡。

帝辛在位数十年,初期富国强兵,一统天下,百姓安居乐业,国家一片升平景象。只可惜狂妄自大,贪图享乐,横征暴敛,严刑酷政,以至民不聊生,最终成为亡国之君。

如今在殷墟博物苑内,关于殷纣王的评述并不多见,大概是因为他自古有着一身的骂名吧。不过多多注意一下他的全面历史,至少是有着了不起的半世功名。一代代的骂声所掩盖着的可能还有更接近真实的华夏历史,殷纣王恰恰提供给了我们一个值得完整看待的实例。一番大的作为之后,这位末代商王的鹿台挽歌,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何尝不是一个借鉴呢?

上一篇

山海经到底隐藏了什么秘密,纪晓岚要极力销毁,如今已被专家破解

下一篇

再强大的对手,也有软肋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