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与共患难,不可共安….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与共患难,不可共安….
收藏 0 0

公元前481年,是孔子编撰《春秋》终止的一年(全书事实于公元前479年终结,后两年系孔子门人所撰)。《春秋》 虽然终结于公元前481年(或公元前479年),但现在的各种中国历史教材上,却习惯于将春秋时期的下限设定在公元前476年。至于战国的年代区分,除了有承接《春秋》,从公元前480年算起这一说法之外, 还有两种主流说法,是公元前453年, 赵、魏、韩三家灭智,另一种则是公元前403年,赵、魏、韩三家分晋,这两个时间段,都与春秋时期有几十年的区隔。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与共患难,不可共安....

司马光《资治通鉴》所采用的战国时间段,是公元前403年(即《资治通鉴》纪事元年),但他却将叙事上溯到了三家灭智的公元前453年。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写完《春秋》最后一笔时,肯定想不到,中国的一个著名历史时期,会以他的书名为名,如果他的寿命再长一些,春秋大幕便会迟一些拉上。

孔子结束周游列国,回鲁国埋头著书时,他的一些学生,已经在他周游的国家里当了官。其中,子路便在卫国大臣孔悝手下当官,后来卫国发生内乱,孔悝被人挟持,孔悝的手下都跑光了,子路却从城外跑回去,试图拯救孔裡,结果与挟持者真刀真枪地干起来。他一个人,人家人多,很快就用戟把他扎了个透心凉,又用刀把他的帽缨砍下来。本来就要断气的子路,看帽缨散了,马上挣扎着把帽缨系好,他老师以礼教人,他是老师的好学生,怎能冠缨不整地去死。系好帽缨后,子路安然去世。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与共患难,不可共安....

过了些日子,住在鲁国埋头著书的孔子,接到卫国人给他送去的一罐子肉酱,他打开盖子瞧了瞧,泪水马上流下来,说:这是我的学生子路吧?在得到来人肯定的答复后,已七十多岁高龄的孔子,终于在多年颠沛流离之后,再也经不住这重重击,他倒下去。强撑了一段时间后,这位可称是中华民族精神导师的圣人,终于在公元前479年,永垂不朽了。

与孔子先后在一年时间内降生的释迦牟尼,死的时间比孔子晚些,他活到八十才去世,死于拘尸那伽城城外婆逻双树林间,生前,他普度众生无数。

孔子去世年后,主持杀掉子路的卫国国君卫庄公,因为欺辱戎人太甚(戎人已氏妻子的头发漂亮,卫庄公就硬把人家的头发剃光,制成假发给自己老婆戴等等),戎人造反。卫庄公跑到同是戎人的己氏(就是妻子被强制剃光头的那人)家中躲避,许诺说:“你救 下我来,我给你玉璧。”己氏回答说:“我把你砍了,玉璧还能不是我的吗?”手起刀落,砍死卫庄公,至于是不是把这个喜欢制人肉酱的国君也制成了人肉酱,史书未见记载。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与共患难,不可共安....

公元前473年,卧薪尝胆的勾践,终于灭掉吴国。中国历史上第一美人西施,从此杳无音讯。倒是为勾践复仇立下大功的范蠡,功成身退,飘然而去,先是改名到齐国当了一段时间的宰相,然后挂印归去,泛舟五湖。传说西施随他而去,英雄美人相携手,小舟从此去,江海寄余生。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与共患难,不可共安....

范蠡隐退之前,劝同样立下大功的文种一起走,写下一封短信。虽然读者们也许早已能背诵此信,我仍在此抄下来,再一次重温。千古中国史,已无数次证明了这段话的终极真理: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与共患难,不可共安…..”

下一篇

北齐怎么灭亡的,北齐最后一位皇帝是谁?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