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

九宫十八庙之南华宫的由来

微信扫一扫,分享到朋友圈

九宫十八庙之南华宫的由来
收藏 0 0

指岭南客家人在四川(含重庆市地区在内)修建聚会的活动场所。这是信仰道教的盐商修建的,故定名为”南华宫”。

新中国成立之初,四川省还保存大量的南华宫,这些建筑物在十年文革’破四旧’浪潮中纷纷被拆除,保留下来的甚少。南华宫是广东客家先民修建的会馆。客家先民因为躲避战乱,在唐代末至宋代末期间,从中原地带迁移到江西、福建,继尔发展到广东定居下来,经过几百年的时间,清康熙乾隆年间,客家人为了生活相继来到了广阔的西蜀大地四川安居,他们带来了古代汉人的饮食生活文化及风俗习惯,为了凝聚同乡力量,增强同乡族人的关系,于清雍正年间(1723年–1736年)在四川遍地都修建了不少的‘集会场所’,来祭祀桑梓大神。在移民居住多的地方,这些场所几乎每个场镇都有,在这些场所里一般供奉着佛、道、儒神像,还在墙上刻画中国古代名人事迹典故,每年定期或不定期限进行舞台演出,成为重要的移民活动场所,其面积从几百平方米到几千平方米不等的规模,刻工精细,正副殿摆设区分明显,内外院坝宽敞,现保存下来的南华宫大都经过修善,解放后南华宫的命运和众多的大小宗祠堂一样,全部纷纷做为学校、粮食加工房、粮仓、行政办公场所或是改建民宅了。

铁佛镇南华宫

铁佛镇,位于四川省资中县城西24公里处,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建成,老街依山势三层布局,形似镰刀,线状延伸,清建民宅均有封火墙,屋檐斗拱,挑枋雕刻各具特色。1788年,在资中和威远的交会处,一座小镇正在这里兴起,一座以铁佛而闻名的铁佛镇。两百多年过去了,铁佛镇深处的古老建筑依然矗立,但靠近交通要道的地方,已经看不到古镇的一丝痕迹了。铁佛古镇的入街的地方,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南华宫的大门居然是铁佛中学的校门,入门的那一刹那就象进入了一个黑暗的洞穴,但是仅仅走几步就看见”南华宫”几个大字高高的挂在前面院子的门口,门的两边还有两个石碑,上面记载在是在哪一年修建的,哪一年改建的。

九宫十八庙之南华宫的由来

大门上写着中学,里面的卫生是这样的。看到这一幕真感到叹息!

站在南华宫的院子里,回头看刚才进来的头顶上时,你会发现那是一个精美的戏台,和南华宫一样,上面的每一根柱子都雕刻着不同的动物图案,而且是那么的逼真。

九宫十八庙之南华宫的由来

铁佛中学,位于铁炉街,清朝修的南华宫!有戏台、有礼堂、有厢房,是铁佛古镇的代表之处,因为没有保护好,现在感觉确实不怎么古了,已经被当地人破坏了,已经没有清代的韵味了,实在是可惜了!

九宫十八庙之南华宫的由来

门向后看,就是一个戏台,以前唱戏的就在这台子上表演!

九宫十八庙之南华宫的由来

九宫十八庙之南华宫的由来

楼角!有点古代的味道,看似这个还保存的好

九宫十八庙之南华宫的由来

楼角!有点古代的味道,看似这个还保存的好

南华宫位于铁佛镇下街,坐南朝北,四合院布局,始建于清初,乾隆、嘉庆、咸丰年间皆曾维修。南华宫占地面积1980平方米,建筑面积918平方米,由山门(“破四旧时”已毁)、戏台、院坝、厢房、正殿、后殿等组成。现存正殿、后殿、戏台、厢房及800平方米宽的青石院坝。

九宫十八庙之南华宫的由来

南华宫正殿

南华宫大门门楣上方,左右各倒悬一只麒麟,口含宝珠,刻工细腻精湛,线条流畅清朗,红、黄、蓝色彩对比鲜明。进门后是戏台,木结构歇山式屋顶,面宽11米,进深12米,通高9米。戏楼高2.4米,两条巨大圆形木柱支撑着斗拱飞檐,中梁、柱、椽、斜撑、斗拱上有各式雕刻,做工、打磨精致,花鸟人物栩栩如生。

九宫十八庙之南华宫的由来

南华宫正殿为砖石结构,硬山式屋顶,穿斗式梁架,面阔五间27.5米,进深12.5米,通高11米,高大肃穆。殿正中前方有块木匾,长2米,宽1米,上刻“福被闽南”;后方长6米、高2米的墙上方书“南华宫”。正殿两侧矗立着雄伟的青砖镬耳封火墙,高20米,宽16米,形似四层官帽。后殿宽12.3米,深0.6米,歇山式屋顶,圆柱形石柱。屋顶飞檐瓦当上有猴脸、寿字图案。后坝门窗镂空雕琢,饰花、蝙蝠图案,精美秀雅。

九宫十八庙之南华宫的由来

南华宫戏台、厢房及院坝

1988年,南华宫被定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确定为第二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上一篇

真正的贤臣良将---被丑化的曹操

下一篇

大和民族祖先是中国人吗?揭秘大和民族和汉族的关系

你也可能喜欢

评论已经被关闭。

插入图片